检验检疫部门在“质量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2016-07-19方雪晶
方雪晶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更加凸显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加快质量供给创新,狠抓质量品牌提升,在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共绘“质量强国”大画卷提出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检验检疫;职能作用;质量强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0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跨入“质量时代”,亟须检验检疫部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发挥在质量安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让地方政府和企业见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加深刻感受到检验检疫部门的作为。
1 凝聚共识,把握质量发展“大趋势”
当前,中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加凸显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检验检疫工作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创新发展,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着重处理好监管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事业发展和自身建设,协调推进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绿色发展,要求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健全疫病疫情防控机制,严把国门安全。开放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朝着“优进优出”的目标,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共享发展,要求我们更加牢固树立“人民质检、质检为民”理念,严厉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行为,畅通产品质量安全诉求渠道,大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此外,中央强调,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职能,加快质量供给创新,狠抓质量品牌提升,真正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在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中大有作为。
2 创新机制,促进产品质量“大提升”
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检验检疫部门责无旁贷,需找准工作着力点,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一是推进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广泛宣传示范区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成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示范区建设推进步伐,创建更多更好的示范区特别是国家级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孵化和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把优质出口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带动相关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在各行各业扶起一批“成效看得见、经验可共享”的标杆企业,由此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势产品优质优价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产品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建设,鼓励支柱和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相结合,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改革。引导部分出口食品农产品重点企业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即出口和内销食品农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生产,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出口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产品标准主要按进口国(地区)标准,如产品标准的具体指标国内高于或严于出口的,按国内标准(即“就高不就低”),以此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型、差异化的需求,实现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出口保障转向全民共享。同时促进国内生产企业全面引入国际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发展。三是推进简政放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坚持“减”字当头、“放”字当头,进一步精简审批、减免收费,做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通过创新检验检疫服务载体,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分类管理等措施,健全差别化、动态化、科学化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大“一企一品一策”工作力度,为重点企业和产品提供重点支持,科学服务经济结构调整。
3 注重融合,搭建质量共治“大平台”
质量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关注和参与决策的程度越来越高。检验检疫部门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把政府、企业、公众当作质量决策的“合作伙伴”,有力推动质量社会共治。一是推动各地质量强市建设。协同推动政府建立“政策研究+质量决策+条块联动”的质量管理机制,“质量评价+质量考核+质量奖惩”的质量工作机制,用好用足考核结果,引导各级政府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体现质量元素。二是构建质量数据共享平台。质量形势在各地均有不同,生搬硬套难免不适。要应用好大数据,对内整合各类检验检疫业务、质量监管和实验室检测信息,对外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其他监管机构的信息数据,推进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互换,消除“信息孤岛”,加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力度,定期推出质量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建立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开发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监管系统,运用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二维码的记录功能,构建以统一产品编码为基础的产品质量溯源大数据系统,实现将商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交易等全过程数据化,配合手机App查询平台,实现追溯记录随时随地可查询、统计、分析,为质量安全问题的预警和快速处理提供相应的支持。四是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树立“质量管理检企一家”的理念,将质量标准融入企业质量管控体系,通过监管验证实施分类管理。强化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管理,积极与社会信用部门联合建立统一的信用平台,进一步推进部门联动机制和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有力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
4 提升能力,开展质量素养“大练兵”
质量发展还要关注生态环境和专业技术实力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升口岸疫情截获能力。积极呼应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总结口岸截获经验,重点分析进境动植物疫情截获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截获水平。加强动植物疫情及安全风险监控,提高监测监控针对性,发挥监测监控在把关中的官方验证和风险预警作用。强化与地方农林部门的协作,加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研判和联防联控,共同维护辖区生态安全。二是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优化检测重点实验室布局,支持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对事业单位简政放权,提高事业单位自主管理、运作、经营的能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与地方政府整合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雄厚的实验室资源,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检测技术支持。三是提升技术执法能力。强化专业技术执法人员的法制、责任、风险和创新意识,引导执法人员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动态,密切关注影响检验、检测、检疫结果的各种因素变化,不断拓宽知识面和应用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大力培养“多证合一”复合型人才队伍。
5 加强宣传,唱响中国质量“好声音”
加强与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合作,发挥质检总局网站、《国门时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联动作用,组织好“质量月”“一带一路”口岸行、“质量之光”公众评选、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宣传重质量、讲诚信的传统文化和先进典型,讲好中国质量故事,唱响中国质量声音,曝光质量问题和违法行为,让违法者受到谴责、守法者受到表扬,大力营造崇尚质量、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傅江平,胡澜.质量引领发展 创新铸造辉煌——深圳市质量强市工作纪实[EB/OL].(2013-08-20).http://www.jsqa.org/newsread-7957.html.
[2]王宇.对基层检验检疫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