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时间拓展研究
2016-07-19顾晓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陈 慰 顾晓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公共图书馆服务时间拓展研究
陈 慰 顾晓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阅读、信息获取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通过拓展服务来弥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公共图书馆服务拓展的模式主要包括时间、空间、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这4个方面,而其中,服务时间的拓展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逐步扩大的直接展现。目前,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采取图书馆流动服务、提升数字服务能力、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来实现对服务时间的弥补和延伸。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时间 流动服务 数字服务 24小时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受到了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了新形势、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需要认真考虑和落实的任务之一。就公共图书馆如何延伸和拓展服务这一问题,早在2000年初,国外就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探讨。Carol S. Scherrer和Susan Jacobson在《新角色的新方法:定义和衡量健康科学图书馆员的实践》(New Measures for New Roles :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Current Practices of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一文中就认为,“图书馆服务的拓展和延伸,不仅仅能够为图书馆原有的固定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且能够为那些没有使用过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用户提供服务”[1]。Robert S. Freeman和David M. Hovde在《图书馆服务于人:延伸服务的历史》(Libraries to the People: Histories of Outreach)一书中认为,“正是因为图书馆并不能吸引所有人到馆学习,因此,图书馆要为那些偶尔利用或不利用图书馆的群众提供服务,这样才更有实际性的意义”[2]。因此,在当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拓展自身的服务、如何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服务更多读者、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提升服务效能等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1 国内部分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和服务现状
在众多服务行业都向“24/7”的全天候服务进军之际,倘若作为城市文化、信息和知识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无法体现相应的进步,其存在的合理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
公共图书馆在延伸服务时间上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均有许多实践探索和政策保障。在实践层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了全年没有闭馆日、天天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推行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各地365天开馆的公共图书馆呈增加态势。199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之日即率先提出365天开馆,且据统计,1997年上海图书馆新馆一个月的图书流通量就超过了以往旧馆一年的流通量[3]。福田区图书馆是深圳首家实行“错时”闭馆的图书馆。区图书馆由原来每周开放64小时延长为72小时,街道图书馆由原来每周开放36小时延长为60小时,社区图书馆由原来每周开放36小时延长为54小时;且各图书馆实行“错时休息”,错开闭馆休息时间,保证读者每天都有地方读书,实行“错峰开馆”,在保证每周开放总时间的前提下,根据各社区居民、读者对象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的不同,错开对外开放时间,保证了在读者最多的时段开放服务,在读者最少的时段休息[4]。
在政策保障方面,2012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编号:GB/T28220-2011),其中第6.1.1节规定“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5]。
虽然公共图书馆24小时服务不能直接带来馆藏利用率的显著增长,也不能迅速解决各类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但为了保证公民在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科技时代下的信息获取权利,公共图书馆理应朝着延长开放时间、拓展服务时间的目标迈进。不可否认,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时间拓展给图书馆运作、馆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考验,但是如果公共图书馆仍然秉持着“我们常年来都是这段时间开放,以后也将如此”的观念,只能成为“落后”和“守旧”的代名词。
在今天,我国大部分大型公共图书馆已经做到365天无休开馆,国内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时间及方式上都不逊于国外发达的公共图书馆,甚至已经属于前列。但从更现实的角度,考虑到公共资源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全年无休开馆、全天24小时开馆。从公共图书馆的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开馆天数和开放时间应在综合考虑方便公众利用、投入产出效益、资源条件制约、持续稳定运营的基础上,各地、各馆都应当因地制宜、因“馆”制宜地加以确定,寻找到最适合当地读者、符合城市阅读特征、满足市民阅读需求的延伸服务时段和服务方式。
2 国外部分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和服务现状
在国外,公共图书馆365天开放实属罕见。在日本,没有全年天天开馆的公共图书馆,每个馆全年都有天数不等的“休馆日”,包括全员休息的闭馆和整理内部的闭馆。日本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主流休假形态是“4周休8天”。日本80%的公共图书馆一年开馆时间为250~299天,即全年有66~115天的闭馆日;12%的公共图书馆一年开馆时间在300~349天,全年有16~65天的闭馆日,二者合计占到了全部公共图书馆的92%;只有0.8%的公共图书馆全年开馆时间在350天以上;全年开馆不足200天的也很少,不到3%[6]。在东京,80%的公共图书馆一年的开馆时间在250~299天,只有0.7%的公共图书馆全年开馆时间在350天以上[7]。
在美国,无论服务人口多寡,公共图书馆给出“保底服务时间”,即每周至少开放25小时。具体来说,服务人口数量小于2 500人,每周开放30~48小时;服务人口数量2 500~4 999人,每周开放44~58小时;服务人口数量5 000~9 999人,每周开放57~64小时;服务人口数量10 000~24 999人,每周开放58~66小时;服务人口数量25 000~49 999人,每周开放62~67小时;服务人口数量50 000~99 999人,每周开放64~68小时;服务人口数量大于100 000人,每周开放65~69小时[8]。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以纽约为例,根据纽约公共图书馆官网显示,在纽约的全部93家公共图书馆中,除了目前正在处于临时闭馆的两家图书馆以外,仅有1家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一天之内达到了12小时,一天开放时间仅为8小时的公共图书馆为4家,开放时间不足8小时的多达86家,占到了92.47%[9]。
当然,也有因为经济状况不佳而直接减少开放时间的公共图书馆。2013年9月,耗资1.89亿英镑、位于世纪广场(Centenary Square)的英国伯明翰图书馆正式开馆(伯明翰图书馆替代了前伯明翰中央图书馆),并以每周73小时的开馆时间运行(平均一天服务10.42小时)。2015年年初,其却因经费问题,将服务时长缩短至每周40小时(平均一天开馆服务5.7小时)[10]。伯明翰图书馆在服务时间上比原来直接减少了一半,由此带来的是伯明翰图书馆约90人的大裁员,图书馆预算也比建立之初减少了约130万英镑[10]。
3 公共图书馆服务时间的拓展方式
正如前文所述,考虑到“方便公众利用、投入产出效益、资源条件制约、持续稳定运营”等综合因素,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设施、设备和技术,以多样化的服务手段、数字化的服务方式、灵活的服务策略来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时间上的延伸和拓展。
3.1 从固定服务到流动服务
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分散到居民生活的各个社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拓展和延伸的有效手段。将流动服务作为固定服务的补充,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向纵深发展的标志,也是公共图书馆强化其社会职能的应有之举。
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早在20世纪初期就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断发展创新。1905年起,美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就开始使用流动图书馆,以解决公共图书馆系统不够完善、分馆数量少、网点覆盖面小等问题,并重点解决特殊人群和节假日等服务时间的问题。流动图书馆服务从此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并一直是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的一种重要扩展手段[11]。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美国2012财年公共图书馆统计》,约1/6公共图书馆提供流动服务,全美有683个流动图书馆[12]。
1925年,德国的第一辆流动图书车出现在沃尔姆斯市(Worms),虽在二战时期被迫中断,但1945年8月其又重新提供流动服务。1980年,德国共有128辆流动图书车,1993增加至189辆,其中,88%的流动图书车会停靠在学校、幼儿园及人口密集的社区[13]。仅以2013年柏林米特区(Mitte)的图书馆流动服务为例,米特区作为首都柏林市的功能核心区,有7座公共图书馆、3辆流动图书车,在全区范围内提供33个移动服务点,流动图书车在每个移动服务点停留2~3个小时不等,服务点主要设置在中小学校附近,既能服务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也能覆盖学校周边的居民,为区内的市民提供送书上门服务,且基本都能保证周一至周五的服务时间达9个半小时,周六也能服务约4小时[14]。流动图书车早已成为了米特区公共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力支持和补充,将图书馆服务“搬”到市民家门口,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分散到各个街区,使更多的公共图书资源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公共图书馆的流动服务尤其对于那些公共图书馆扮演着社区文化娱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角色的发达国家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公共图书馆以开展流动服务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丰富了社区文化,满足了市民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外借率,使其扩大了读者群,使社区居民享受就近、便捷的文化服务。同时,流动服务也可免去一部分场地、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2 从传统服务到数字服务
一方面,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科技为数字图书馆创造了所需的技术手段和设施,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区域性、全球性共享。在此形式之下,图书馆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数字馆藏,打造新型的数字图书馆,以实现在“互联网+”时代下,自身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的延伸拓展。
国外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其主要发展方向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和利用社交网络等实现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移动图书馆网站门户服务、流通服务、移动馆藏服务、语言引导服务等,构建了灵活、扩展性强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15]。以OCLC虚拟参考咨询系统Question Point推出的“24/7参考咨询服务”(24/7 Reference Cooperative)为例,“24/7参考咨询服务”能够在线24小时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参考咨询服务,通过Question Point虚拟管理软件,实现全天候24小时在线提供真实、可靠、一对一的参考咨询服务[16]。
Question Point是OCLC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共同开发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具有遍布世界的合作图书馆网络,以及基本软件结构和交流工具。该系统为图书馆提供了通过使用实时咨询、电子邮件、网络表单、页面推送、共同浏览等能够与用户以多种方式进行互动的工具,是一种独特的虚拟咨询服务,得到世界范围内合作图书馆所组成的全球网络以及软件工具和通讯架构的支持[17]。Question Point同时也是由成员馆的协作网络构成的独特的集中式知识源。用户的提问都由经过资格认证的参考馆员通过互联网实时解答,这也使成员馆利用更多的合作力量保证为用户提供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参考咨询服务成为可能。澳大利亚医学图书馆联盟与英国的医学图书馆合作,两国轮值的咨询馆员利用两个国家的工作时差实现“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在线咨询服务[18]。该系统早在2004年就被全世界超过20个国家的1 000多所图书馆使用,在其知识库中存储了7 000多组可供检索的问题与答案,是一个更强大的、动态反馈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19]。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让图书馆的概念超越了“四堵墙”的空间限制和开馆时间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近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以及现在流行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自携设备)的“O2O”模式。这些变化要求公共图书馆也要跟上时代潮流,实现“互联网+”以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数字化、网络化所提供的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把众多图书馆、信息资源、知识碎片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不同类型的、不同时间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从“图书馆+”到“互联网+”的转型升级,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时间拓展的典型体现。
3.3 从24小时自助借还机到24小时自助图书馆
随着公共图书馆网络技术、服务方式的不断更新,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机等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读者更便捷的借阅方式,是公共图书馆场馆服务的有益补充,使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天候”服务。公共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自助、自主、自由享受的服务空间。
在国内,东莞图书馆于2007年推出了图书馆ATM机,即24小时自助借还机,它延长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引发了很多的读者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近几年来,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在苏州地区开始出现,以张家港“24小时图书馆驿站”为代表,在全国也大有效仿之势。以偏重技术发展型的深圳图书馆为例,其开放时间为周二到周日的9点—21点,24小时服务通过自助借还机得以实现,这种补充和延伸的理念值得赞扬。
欧洲的不少城市利用街头开放式的城市公共书架来作为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时间方面的补充和拓展,为城市营造书香街头的氛围。以德国为例,2011年开始,德国大中型城市的街头和社区就陆续设立了这些简易方便的“24小时街头公共书架”(见图1)。书架的倡议者和组织者迈克尔·阿布曼(Michael Aubermann)是德国一家IT公司的经理,也是科隆市民基金会(Cologne Citizen's Foundation)的创始人。每座这样的书架造价5千欧元,这样一座配有玻璃门的四层钢材书架能够存放约200本书,从小说到工具书应有尽有[20]。街头书架向全体市民24小时免费开放,不论是什么年龄、什么教育水平的市民,取书不登记、还书日期不固定,市民可以在此随意拿取这些书架上的图书,也可以将自己的图书放进书架,供他人阅读、收藏。“24小时街头公共书架”的设立旨在为任何喜爱阅读的人提供服务,不仅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嵌入了阅读、潜移默化地逐步培养市民的阅读习惯,更为广大喜爱阅读的“地铁一族”“公交一族”创造了便利、轻松的阅读途径,无形之中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书架通常设立在地铁站、公交车站、商场、公园等人流量密集之处,书架旁通常会安置一些坐椅,市民既可以就近阅读,也可以将书拿到公园、咖啡馆慢慢品味。诸如此类的书架通常是由基金会资助,由当地志愿者维护,大约每六周完成一次图书轮换,当然,这类公共设施正常运转更需要全民的自觉维护和道德监督。目前,这些街头公共书架在社区、郊外和小型城镇中逐步推广运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阅读的土壤。
图1 德国“24小时街头公共书架”
作为传统图书馆的补充,自助图书馆可以不受场地限制,自由分布在文化广场、高楼大厦旁及小区等公共场所。自助图书馆一直以来以方便、快捷的借阅服务为宗旨,即24小时服务、随时借还、自助服务。从推动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到设立24小时图书馆,不仅延长了公共图书馆的借还书时间,实现了24小时开放的理念,还促进了馆藏文献流通,向社会提供了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其“无人值守”和“全天候开放”的特征更契合了现代城市文明的进程。
24小时服务是对公共图书馆正常服务时间的一种延长和补充。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服务方式从普通的固定服务,到现在的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都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自身的服务时间,拓宽了服务范围。
4 结 语
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是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更大发挥的有效途径。从本质上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拓展就是为了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而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目标、保障读者的基本文化信息权益,公共图书馆延长服务时间,推广流动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及发展数字图书馆等,让所有人能够便利均等、有充分的自主权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服务。服务方式和形式的多样化为读者、为大众创造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打破了图书馆工作和读者之间彼此分割的局面,缩短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时间拓展方面,还应当注意图书馆员的休假形态,这并不是一个见缝插针、随机安排或凑够休息天数这么简单的问题,其中还包括图书馆员工作和休息权益能否合理实现、图书馆职业是否体现人文关怀与符合社会伦理的问题[3]。虽然服务时间延长,但也需要注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365天开馆对于馆员权益的保障等问题。
从公共图书馆发展和服务延伸拓展的角度,仅仅局限于开馆时间还是不够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达的程度,除了看馆舍面积、设施、设备等硬件,更重要的是看其所提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否完善,能否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书香社会构建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公共图书馆应为所有民众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因此,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不能人为地设置种种阅读障碍,应坚持公平原则,全方位地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国民阅读的兴趣和水平。
参考文献 :
[1]Scherrer C S, Jacobson S. New Measures for New Roles: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Current Practices of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2(2):164.
[2]Freeman R S, Hovde D M. Libraries to the People: Histories of Outreach[M]. Jefferson:Mac Farland and Company Publisher, 2002:57.
[3]舒 琳. 公共图书馆:开馆时间如何更合理[N].中国文化报, 2013-04-10(7).
[4]林 蓝.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J].人民论坛,2011 (23):235.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S/OL].[2015-12-25].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2/0516/11/6393723_211372329.shtml.
[6]李国新. 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与馆员休假形态研究:考察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思考[J]. 图书馆建设, 2009(3):79-82.
[7]李国新. 东京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4):44.
[8]王秀香.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指标内容分析: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的对比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4(6):19.
[9]List View[EB/OL].[2015-12-25].http://www.nypl.org/ locations/list.
[10]Birmingham Library Opening Hours Nearly Halved[EB/OL]. [2015-12-25].http://www.bbc.com/news/uk-englandbirmingham-31354592.
[11]黄悦深. 中美流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 (12):5.
[12]Mobile Libraries[EB/OL]. [2015-12-25]. http://www.ala.org/ tools/mobile-libraries.
[13]A Survey of the Mobile Libraries in Germany with a Special Look on the Munich Bookmobile System[EB/OL].[2015-12-25].http:// www.bibliobuses.com/documentos/Bibliobuses% 20en% 20Alemania.pdf.
[14]Stadtbibliothek Berlin-Mitte[EB/OL]. [2015-12-25]. http:// www.berlin.de/stadtbibliothek-mitte/bibliotheken/.
[15]韩 丽, 薛海波. 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我国的发展策略[J].现代情报,2010(11):75-77.
[16]24/7 Reference®Cooperative[EB/OL]. [2015-12-25]. https:// www.oclc.org/questionpoint/features.en.html.
[17]24/7 Reference Cooperative Policies and Procedures[EB/OL]. [2015-12-25]. http://wiki.questionpoint.org/w/page/13839422/ 247-Policies.
[18]关继舜. OCLC与国内图书馆协作发展现状及启示[J].晋图学刊, 2011(2):31.
[19]OCLC and MCLS to Combine QuestionPoint, 24/7 Reference Services[EB/OL]. [2015-12-25]. http://worldcat.org/arcviewer/ 2/OCC/2010/05/07/H1273247382504/viewer/file384.htm.
[20]Public Bookshelves Spread Across Germany[EB/OL].[2015-12-25].http://news.yahoo.com/public-bookshelves-spread-acrossgermany-070635955.html.
Time Extended Research of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Key words]Public library; Library service time; Mobile service; Digital service; 24 hours service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enlarged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public libraries have already done a lot to conquer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through extending service. There are four main tasks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extend their service, including time, space, service contents and service objects. Among which, the extension of service time is a key indicator to show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social education of public library. Universally speaking, public libra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dopted mobile service, improved digital service, established 24 hours self-service library, etc. to further extend the service time to make up the time limitation.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陈 慰 女,1989年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法治、公共文化服务。
顾晓光 男,1976年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馆员。
[ 收稿日期:2016-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