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调查分析

2016-07-18李卫东

体育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层面课外中学生

摘 要: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以广州市1 9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较低,尤其是初一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就读于城市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4)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省一级学校学生。5)体育特色学校学生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但在个体层面体育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体状况良好。2)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在人口学变量、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是否体育特色学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和体育特色办校,均是影响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评价;中学生;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4-0097-05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uangzhou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luation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LI Wei-d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By us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m, and by basing the testees on 1 9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author examin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luation on the statu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in general, the score given by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r evaluating for the statu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at an above average level; 2) the high grade students evaluation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as compared with the low grad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given b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first grade students for evaluat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other grade students;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given by the students from a city for evaluat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rural students; 3)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given by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an urban school for evaluat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urban-rural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ural school students; 4)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given by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a national model middle school for evaluat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provincial school students; 5)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given by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a school with sports features for evalu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at a schoo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a school without sports featur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at an individual level. The said finding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s: 1)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luation on the overall statu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as good;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luation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 school area type, school class type, and school with or without sports features; 3)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grade, family residence and such, as well as school area type, school class type and school management with sports features, we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luation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middle school student;the city of Guangzhou

学校体育评价是一种价值的判断,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学校体育各项工作所产生效果及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程度的综合评判,既包括对学校层面体育工作的判定,又包括学校体育对学生个体产生的效果的评定[1]54。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体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构建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成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有力保障[2]。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导向代表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3],学生主体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让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品质,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4]。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校体育的状况具有独特的意义。“合理确立评价主体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教育评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5]。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综合的主观评判,是对以往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1]248-249,对广州市中学生进行施测调查,从学生的视角评价当前学校体育的状况,探讨其在人口学变量(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等)、学校地域类型(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等级类型(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广东省一级中学)、①是否体育特色学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将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学校基本条件的评价;二是对学校体育的个人收益情况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个体层面的体育态度和取得体育成效的评价。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广州市各中学共发放1 98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900份,有效率达95.67%。其中,男生837人,女生1 063人;初一387人,初二383人,初三344人,高一403人,高二383人;城市学校906人,农村学校531人,城乡结合部学校463人;城市生源1 136人,农村生源764人。

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考察广州市中学体育状况,该问卷共包括45题,分为“学校层面体育评价”和“个体层面体育评价”两个层次,前者包含“体育设施”、“体育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4个因素;后者包含“体育态度”和“体育成效”2个因素。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有点符合”、“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进行评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81~0.93。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体育的学校层面评价结果

1)总体状况。

广州市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主观评价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3.68±0.70),而就各个维度而言,学生对学校的体育管理评价得分最高为(4.16±0.76)分,其次是体育教学为(3.89±0.82)分,而对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价最低为(3.15±0.88)分。

2)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1)总体状况人口学上的差异。

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4,1 898)=7.87,P<0.01),事后比较发现,初一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一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初三和高二年级,这说明初一和高一的新生刚进入新环境时,对学校的体育状况评价更高;家庭居住地(指生源所在地,学生来源于城市或农村,以下同)的主效应显著(F(1,1 898)=6.40,P<0.05),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不显著,评价没有差异。

(2)各维度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在体育设施上,年级的主效应差异非常显著(F(4,1 898)=8.93,P<0.01),事后比较发现,初中阶段:初一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高中阶段:高一学生对体育设施的评价显著高于高二学生。此外,性别的主效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F(1,1 898)=5.80,P<0.05),事后比较发现,女生对体育设施的评价显著高于男生。

在体育管理上,年级的主效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4,1 898)=7.43,P<0.01),事后比较发现,初中阶段: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体育管理的评价得分却显著递减,即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对学校体育管理的评价得分逐渐变低;高中阶段:高二学生对学校体育管理的评价显著低于高一学生。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F(1,1898)=5.49,P<0.05),事后比较发现,男生对体育管理的评价显著低于女生。家庭居住地的主效应也显著(F(1,1 898)=5.80,P<0.05),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生对体育管理的评价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在体育教学上,年级的主效应差异非常显著(F(4,1 898)=6.41,P<0.01),事后比较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具体表现为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依次降低;高中阶段:高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得分显著低于高一学生。家庭居住地的主效应差异非常显著(F(1,1 898)=9.97,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年级的主效应差异非常显著(F(4,1 898)=5.19,P<0.01),通过事后比较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价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具体表现为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价依次降低;高中阶段:高二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价显著低于高一学生。

3)在学校地域类型上的差异。

由于自变量水平大于2,差异分析方法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示,学校体育基本情况总均分,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50.94,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在体育总体状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而城乡结合部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体育设施评价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73.13,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学生对体育设施的评价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而与农村学校学生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

体育管理评价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26.86,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学生对体育管理的评价,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而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体育教学评价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35.43,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依次显著降低,其中农村学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最低。

课外体育评价得分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73.13,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对课外体育的评价依次显著降低,其中农村学校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价最低。

4)在学校等级类型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就学校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而言,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对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非常显著高于广东省一级学校(t=5.24,P<0.01)。就各维度而言,除体育教学、体育设施(t=12.01,P<0.01)、体育管理(t=3.38,P<0.01)和课外体育(t=3.86,P<0.01)3个维度,在学校等级类型上的评价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5)在体育特色学校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体育特色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学校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t=6.12,P<0.01),还是4个因子(体育设施、体育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的评价均非常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的学生(t=2.37~6.95,P<0.01)。

2.2 中学体育的学生个体层面评价结果

1)总体状况。

学生评价自身在学校体育中的收益情况是衡量学校体育发展状况的有效指标,从广州市中学生个体层面体育评价的总体状况可以看出,从广州市中学生个体层面体育评价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为(3.81±0.60)分,而从各个维度来看,学生对体育态度的评价得分为4.35±0.58分,对体育成效的评价得分为(3.78±0.91)分。

2)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1)总均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4,1897)=2.06,P<0.05),事后比较发现,初一学生对个体层面的体育评价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年级,初三和高一学生对个体层面的体育评价显著高于高二学生,此外未发现其他年级间的显著性差异。家庭居住地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 897)=6.07,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生对个体层面的体育评价显著高于农村的学生。

(2)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体育成效的评价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4,1 897)=2.43,P<0.05),事后比较发现,初一学生的体育成效评价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年级,初二、初三和高一学生的体育成效评价显著高于高二学生,此外未发现其他年级间的显著性差异。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 897)=5.20,P<0.01),事后比较发现,男生的体育成效评价显著高于女生。此外,家庭居住地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 897)=7.15,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生对个人体育成效的评价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态度的评价上未发现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和家庭居住地的主效应差异。

3)在学校地域类型上的差异。

由于自变量水平大于2,差异分析方法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个人体育情况总均分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35.43,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的学生对自己体育情况的评价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而城乡结合部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对体育成效的评价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 897)=73.13,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在体育成效上的评价得分依次降低,其中农村学校学生对体育成效的评价最低。

体育态度的评价得分在学校地域类型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1897)=26.86,P<0.01),事后比较发现,城市学校的学生对体育态度的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结合城乡部学校和农村学校,而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4)在学校等级类型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就个体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而言,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对个体层面的体育评价非常显著高于广东省一级学校(t=2.69,P<0.01);就各维度而言,仅有体育态度的评价在学校等级类型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t=3.76,P<0.01)。

3 讨论

3.1 学校体育评价的总体状况

研究发现中学生对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各个维度而言,学生对学校的体育管理评价最高,其次是体育教学,而对课外体育的评价最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的开展状况不满意。学生评价自身在学校体育中的收益情况是衡量学校体育状况的有效指标,研究表明中学生个体层面体育评价的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从各个维度来看,学生对体育成效的评价较低,但对体育态度的评价最高,这说明学生对自我在体育教育中收益性评价较高。

总体上看,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青少年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逐年加大,管理逐步规范,学校体育在总体上呈良好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课外体育和体育成效的评价最低。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开展现状不满意,说明课外体育工作比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外体育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生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

课外体育的开展状况与学生的体育成效获得也有一定联系。课外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体育课的延伸,学生对体育成效评价不满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课外体育工作的欠缺。

3.2 学校体育评价在人口学变量、学校类型、体育特色学校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无论是学校层面总均分还是个体层面总均分在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人口学变量(年级、家庭居住地)、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均是影响学生评价学校体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体育特色学校学生在学校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学生的得分,但在个体层面体育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考察性别差异、是否独生子女两个人口学变量对学校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和个体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的影响,未发现主效应;而性别与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对学校体育评价两个层面的部分维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未发现是否独生子女变量在学校体育评价两个层面各维度上的主效应。

研究表明学校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即低年级学生(初一和高一)对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初三和高二);个体层面体育评价总均分存在显著性的年级差异,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个体层面的体育评价普遍较低,尤其是初一学生对个体层面上的体育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这其中的原因需后续研究进一步分析,但不管原因是什么,都是学校体育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在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经过中学的体育学习,对学校体育的评价越来越不满意了。中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呈下降的趋势,显然与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的目标是不协调的,需要深刻反思。

研究结果显示在学校和个体层面上,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在家庭居住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就读于城市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省一级中学的学生。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在学生家庭居住地(学生来源于城市或农村)、学校地域类型(学校地处城市、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学校等级类型(国家级示范性中学或省一级中学)等变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教育资源投入等外部因素已成为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9—2011年度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评选办法》指出:“体育特色学校是指学校拥有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队伍,在体育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中,具有项目突出、内容独特、参与普及的特点,学生体能素质不断提高,在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本研究关注学校的体育特色是否会影响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结果显示体育特色学校的学生对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总均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学生的得分。根据该结果推测体育特色学校可能对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发挥着积极作用,这需要后续研究加以验证。另外,体育特色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较高评价也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推动工作卓有成效,值得总结和推广。

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调查分析认为,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体状况良好。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在人口学变量、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是否体育特色学校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和体育特色办校均是影响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因素。

注释:

① 研究选取的中学均为完全中学,从学校等级来看,目前广州市高中学校等级依次为非等级学校、区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5个类型。据了解,广州市的省一级以上高中占广州市高中学校总数近70%。因此,本研究选取的高中均为省一级以上高中。另外,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分等级,所以初中学校无等级之分。尽管如此,由于一所完全中学具有传统的办学理念,具有不可分割的体育文化氛围,在学校体育管理、场地设施使用等方方面面具有同一性,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将有省一级高中的完全中学统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完全中学统称为“示范性中学”。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 学校体育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5.

[2] 杨军,闫建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9):64-67.

[3]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下)[J]. 中小学管理,2004(7):26-28.

[4] 汪晓赞. 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15-20.

[5] 蔡敏. 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21-25.

猜你喜欢

层面课外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