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草原普查,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
—访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德罡教授

2016-07-18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补奖草业普查



搞好草原普查,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
—访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德罡教授

张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参与了这次草原普查,那么您能给我们谈一下这次草普的背景吗?

张教授:草原资源在我们国家土地利用类型中可以说是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80年代我们国家搞了一次草原普查,那时候技术相对比较弱,基本都是用的人工,所以时间比较长,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才结束。之后就再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草原普查工作。这么多年了,草地资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譬如,由于草原过度放牧、气候变暖等引起草地退化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80年代的资料,这是不行的,尤其是2001年,国务院征询草原退化问题时,业界无法就草原实际情况做出确切回答。因此,草原普查势在必行。目前,各省已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行动起来,内蒙、青海等省区已完成普查,甘肃今年也已经开展。主要是针对草原面积、草原类型、生产力以及草原退化的的变化展开普查。开展普查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针对牧区实施草原补奖政策,而补奖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牧民所承包的草原面积。所以说开展本次草原普查工作对草原的保护利用及其政策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

张教授,您能谈谈本次草原普查的特点、技术难点和主要对策么?

张教授:这次草原普查的特点主要就是技术手段新,可以缩短普查所需时间;信息化程度高,普查各环节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普查数据的处理速度快、使用更加便捷;服务面广,普查结果不仅可为草地畜牧业发展决策提供服务,还可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据。具体就技术而言,和80年代相比,本次草原普查技术先进了很多,过去是人工,现在主要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开展普查的过程中,技术上基本没有大的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基层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需求,这么多年没有搞过普查了,很多县只有一两名专业技术人员,有些县虽然人很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是学这个专业(草业)的。对此,我们这次普查先做了几个试点,就拿天祝来说,天祝是本次草原普查的试点之一,我们将天祝县周边县区的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自己县区的普查任务。

您在这次普查中参与了草原普查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培训中您有何体会?技术人员对各种技术掌握程度如何?

张教授: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没有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直接带技术人员到草原上,辨识草种、确定草原类型、测定草原生产力。这种培训直接、实用,充分调动了基层技术人员的学习劲头,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最新技术,并充分运用到本次草原普查中。

张教授,在这次普查中用到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是什么意思?目前甘肃的草原类型有哪些

张教授:和其他研究对象类似,在做草原研究或普查时都要对其进行分类,就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类施教的道理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草原也是这样。但是在分类时,由于分类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指导思想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的草原普查中,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一个分类系统——中国南北草办草原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将草原分为18个类,那次普查用的就是这个分类系统。与此不同,还有一个分类系统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任继周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确立的草原分类系统,即“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但它没有在上次全国草原普查中投入使用,在我看来是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任先生的这套分类系统太过于超前,所使用的理念、技术、方法太超前了,没有办法进行实践。这个分类系统使用了数值化的水热指标对草原第一级“类”进行划分,根据一个地区的常年平均降水量和热量来计算湿润度并以此对草原进行类型划分。由于当时的气象站数量比较少,遥感等技术手段还没有广泛应用,在获取水热指标的时候,有很大困难。尤其在西部草原集中的地区,气象站更少,得不到水热数值,就没有办法进行分类。草原综合分类法的优越性之一在于它是用数值来分类的,在指标判断上有很好的准确性。所以,在本次草原普查中,我们将同时使用中国南北草办草原分类和草原综合顺序分类这两种分类系统,最后进行比较,最好能将两个分类系统融合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借助计算机来高效完成以后的草原普查任务,同时,可以使以前依据中国南北草办草原分类法的成果得到持续应用。

关于目前甘肃草原补奖政策,您有什么看法?

张教授:补奖政策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过度放牧使得草原退化越来越严重,要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尽量在放牧时维持合理的载畜量,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得减少家畜数量,但牧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一般情况下不太愿意这样做。现在国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采取补奖政策以后,可以让牧民的家畜数量减下来,损失的那一部分经济利益通过补奖来进行适当弥补,有利于草原休养生息。补奖也是有标准的,完全禁牧与部分禁牧是不一样的。我们刚刚说的草原分类也和草原补奖政策有关系,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是不一样的,补奖标准自然就不一样,因此,在摸清草原面积的基础上,需要明确草原的类型。总体来说,实行草原补奖是兼顾经济利益与草原可持续利用的一项好政策。

草原不仅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那么目前甘肃草地生态发展情况如何?

张教授:甘肃的情况同全国一样,草原生态状况基本也是局部有改善,总体仍然处于恶化的一个状态,这两年我们国家实施了很多项目,如天保工程、围栏项目、补奖政策等。在一些局部的区域已经得到改善,但是总的来说,草原生态还处在一个滑坡状态,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拿我普查的天祝和肃南这两个县来说,这两个县是牧业县,我们能感觉到牧民的草原生态保护观念意识也在加强,他们在确定饲养规模时已经会考虑草原的承载量。国家实行草原补奖政策后,对我们甘肃的草原生态破坏也有很好的遏制作用。

张教授,开展这次草原普查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呢?

张教授:首先,这次草原普查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套可靠的基础数据,尤其在草原面积、草原类型、草原生产力方面产生可靠的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草地畜牧业发展方面,我们急需要一套科学的数据,让决策更有依据。其次,本次草原普查对草业科研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不再使用陈旧的数据,对今后的草原科研工作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最后,对于草原本身来说,普查的成果对草原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本次草原普查及时、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格桑拉姆

张德罡,男,1963年3月出生,博士,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甘肃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者,甘肃省首届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项目专家。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草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草原与草坪》杂志副主编。甘肃农业杂志社记者就草原普查采访了张教授。

猜你喜欢

补奖草业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青海草业
国内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文献综述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2019年第11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青海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