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动机制

2016-07-18

邓 江 年



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动机制

邓 江 年

【摘要】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中国经济休戚相关。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海外华商经济也面临着转型问题。通过产业对接、资本对接、市场对接和技术对接等方式,促进海外华商经济和中国经济“双向转型”,既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有效的实施路径。因此,应该多方位开展与海外华商的战略性产业合作、多渠道引进和利用海外华人的战略性资源、打造与海外华人经济合作的战略性平台、打通与海外华人经济合作的战略性通道,带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和“一带一路”战略互动建设,共同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海外华侨华人 转型合作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3年起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内涵是,通过与周边及丝路沿线国家实现政治互信、文化交融、政策沟通、道路互联、贸易自由、货币流通、民心相连,深化区域合作,建立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本优势及成熟的商业网络,熟悉住在国的历史、民俗、语言、文化、社会和法律,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世界华侨华人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华侨华人经济的成功转型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力量

海外华侨华人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具有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天然、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可依赖的一支独特力量。

(一)规模庞大,组织健全

据国侨办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超过6 000万人,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3 000多万归侨侨眷生活在中国各地。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华侨华人社团逾2.5万个,全球华文学校近2万所,数百万学生在校接受华文教育,海外华文学校教师达数十万。这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华侨华人超4 000万,东南亚地区是华侨华人传统聚居区,也是最为集中的区域,约有3 000万人,已盘根错节地根植于住在国的经济、社会、科技、教育、传媒等各个领域。

(二)实力雄厚,网络密集

据国侨办数据显示,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总规模约5万亿美元。“一带一路”覆盖区的华商经济实力占世界华商经济的2/3以上,世界华商500强企业约1/3集中在东盟国家,在许多国家中华商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泰国盘古银行集团是海外最大的华人银行。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绿野集团、金狮集团等华人公司均是市值超200亿美元的巨型企业。印度尼西亚三林集团、材源帝集团,新加坡的华侨银行集团、大华银行集团,菲律宾的许寰哥家族集团、联合药厂集团等华人企业也是实力超群的国际化大型企业。另外,华侨华人还拥有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借助华商网络可以帮助打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商贸通道。

(三)人才众多,资源丰富

海外华侨华人是个巨大的人才宝库,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智力资源。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发布的《华人科技人才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人才的总数接近100万人,这个群体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目前仅在硅谷地区供职的华侨华人科技人才就已超过 10 万人,每年涌现的5 000家初创企业中,约1/4是由华侨华人创办。目前,中国“千人计划”引进的近3 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中,94%以上是华侨华人。同时,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也得到不断提升。在部分国家,已经有华人成为当地的主官,甚至国家领导人。

(四)血脉相连,文脉相通

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具有联结祖(籍)国与住在国的桥梁和纽带的天然优势。海外华侨华人关心、支持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60%以上来自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额超过5 000亿美元,其中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占了相当比例。华侨华人既了解中国,也熟悉住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状况;既熟练掌握中国及住在国的语言系统,又了解双方文化环境和民众心理差异,是经济文化往来和民心交流的天然“桥梁”。

二、海外华侨华人经济面临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遍布世界的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也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中国本土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从表1中的20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和资产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土内乱时期和20世纪后期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是海外华侨华人资产迅速增长的时期,这说明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与中国本土密切相关。中国本土的改革开放给海外华侨华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参与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财富。但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下降、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时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华侨华人经济也被迫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

表1 海外华侨华人数量与资产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务院侨办。

(一)传统产业出现危机

海外华侨华人传统产业是以“三把刀”为主,以家庭为经济体,以投资金额小、短频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采用较原始的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模式,具有行业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分散的特点。这些传统产业在海外华侨华人原始积累过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局限性和消极方面也逐渐表现出来。“三把刀”服务半径小,难以扩大规模;以家庭为单元的经济活动较为封闭,难以通过资本力量扩大再生产;以吃苦耐劳、加长经营时间为特色的传统经营方式存在文化冲突,难以融入当地商业体系。近些年的西班牙烧鞋事件、俄罗斯对华侨华人经济的制裁等都逼迫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必须转型。

(二)分布结构发生变化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分布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东南亚比重正逐渐降低,发达国家比重不断上升。欧、美、澳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相对层次较高,需要更高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定居于此的华侨华人也必须及时提升技术素养,满足就业需要。改革开放前20年,发达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新移民的目标国。新移民的出国动机、教育程度、经济能力、职业结构和定居状况与老移民有很大不同,具有学历高、经济能力强、流动性大等特点。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改变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结构,带动了经济逐步转型。*庄国土:《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载《研究与探讨》2010年第4期。

(三)人才支撑能力增强

重视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优良传统,不仅老一代侨胞重视子女的教育,出国留学的华侨也是如此。新生代华侨华人很多受到了良好教育,成长为技术型、专业型、管理类高层次人才,不再继续局限于“三把刀”传统产业,开始转型向新兴行业发展。而出国留学的华侨更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高,专业素质好,活跃在经济、科技领域。2013年5月,“第九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华裔杰出青年中,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占68.4%,近30%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从业行业包括金融保险、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媒体、法律咨询、动漫设计、地产珠宝、商业贸易等。新生代华侨华人经济管理和科技人才的不断涌现为华侨华人经济转型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四)经济话语权得到提升

过去海外华侨华人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实力所限,投资和生产主要是用于满足自己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在住在国的经济体系中不属于主流,主要在唐人街的小范围内循环。随着经济和投资实力的不断上升,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已经跳出了唐人街,通过资源和网络,逐步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经济当中,成为住在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不少华人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已经成为住在国之最。而且,随着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的不断提高,华人参政意识日益增强,积极参加社会政治事务,参加竞选公职,有的还成功地在政界担任要职。这些活动为华人经济融入主流社会,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和政策基础。

三、“一带一路”助推华人经济和中国经济融合发展

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中国本土经济的发展互为依托,密切相关。当前,为了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开放转型。同样地,如前所述,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目前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需要寻找如前30年中国改革开放一样的发展新动能,而“一带一路”则赋予了其可行性。“一带一路”建设要与沿线国家(地区)实现人文、制度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住在这些国家的华侨华人是最好的“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建设将强化与沿线各国的经贸互惠关系和产业建设,既有利于提升丝路沿线华侨华人社会地位,也有利于丝路沿线华侨华人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市场开拓、融资项目中,分享经济收益。

(一)产业对接:助推“双向”转型

中国经济与海外华侨华人经济是命运共同体关系。改革开放前30年,华侨华人经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中国本土的廉价劳动力、土地成本优势相结合,共同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工厂”,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也为华侨华人带来了巨量财富。但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速下降、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时期,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是否能够转型成功,也决定了海外华侨华人经济能否转型成功。中国本土产业与海外华人华侨产业相对接,激活全球华人产业资源是促进中国经济和华人经济“双向转型”的重要方向,而“一带一路”则是实现这种对接的有效路径。传统制造业方面,与华侨华人合作共建跨境产业园,在“一带一路”中梯度转移,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引进优秀华侨华人企业和人才,合作研发,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搭乘“一带一路”快车,与华侨华人共建商业网络,发展现代商贸。

(二)资本对接:搭桥“走出去”

“走出去”是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顺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则是与中国产业特征和类型相适应的路线选择,海外华人华侨是“走出去”的重要牵线人和重要合作方。由于文化基础不同、商业模式不同,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海外华商熟悉住在国国情和市场运作规则,对市场发展有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把握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海外华侨华人了解住在国民风民俗,与当地政界、商界有密切往来,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投资摩擦。同时,海外华商还有强大的以“伙伴制”为核心的金融网络和财团网络,借此开展企业间的合作,走强强联合的道路,能帮助中国企业有效地避开政策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分散风险,融通资金,并连结成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贸易金融网络。

(三)网络对接:共建区域大市场

“一带一路”构建的是一个巨型区域大市场。以紧密相连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盟地区为例。泛珠三角洲与东盟地理上连成一体,交通上互联互通,人员上血脉相通,贸易上经久不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大市场。泛珠区域内广西、云南与东盟接壤,有5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并已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中国与东盟正致力于构建立体式国际交通大通道,泛亚铁路、公路网、港口联盟、空中联盟正日趋形成。随着泛珠和东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人员和商贸往来日渐密切,一个人口10.8亿、GDP总量5.5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8万亿美元的巨型市场迸然而出。这个区域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相当,均处于人均GDP 5 000美元至8 000美元的加速工业化和消费快速增长阶段,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5%。海外华商商业网络比较成熟,在住在国人脉广泛,熟悉经济环境,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加顺利地进入当地市场,迅速打开营销渠道,适时、有效地占领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借助的重要力量。

(四)技术对接:打造华人“创造”

如何利用高新科技以及创新技术提升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摆脱“中国制造”的尴尬局面,开创“中国创造”的全新时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海外华侨华人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优树:《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转型研究》,载《商情》2014年第13期。海外华人是人才宝库,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人才和科技的注入与支撑,因此,加强与海外华人的技术对接,大举引进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适用技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产业和海外华商经济都面临着提升科技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在研发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基础研究、成果运用上具有优势,华商在设计开发、研发灵活性上具有优势。因此,要推动双方的科研机制对接,共建科技平台和孵化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引智回国重点挖掘的对象,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智力支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重点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外华人先进管理人才和海外研发团队,通过国际项目合作引进海外华人高层次人才,为海外华人提供优越的创业平台,有利于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形成华人“创造”的新格局。

四、促进海外华商经济与“一带一路”互动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转型也离不开中国本土的产业转型和“一带一路”开放大战略的成功实施。因此,在新时期,海外华商经济与“一带一路”之间是互为唇齿、相互依托的关系。

(一)多方位开展与海外华商的战略性产业合作

发展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经济和海外华商经济的共同方向,双方具有极为广阔的合作前景和空间。中国应积极吸引优质华商资本来华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引进海外华人龙头企业,支持鼓励海外华人跨国公司、企业来华以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设立研发中心。大力推动与华商的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合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商来华投资现代农业,投资参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大型商贸中心等产业和文化、体育、教育等基础设施,吸引海外华人大企业、大集团在华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与海外华人金融机构合作,以合资、合作形式组建金融服务企业,在境外开展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推进与海外华商在基础资源性产业上的合作开发,鼓励中国企业与当地华人合作设立公司,嵌入当地产业链,进军当地市场,尤其是石油、矿产资源产业,以BOT或PPP等方式参与当地房地产和资源产业的开发建设。

(二)多渠道引进和利用海外华人的战略性资源

海外华人经济资源极为丰富,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好海外华人的战略性资源可以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第一,大力引进海外华侨华人优秀人才,推动与海外华人的人才交往制度化。由民间团体(交流中心、协会或行会、企业)、大学或者科研院所对口建立华人人才合作论坛,加强人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第二,全面开展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合作。鼓励在华华商投资企业加强与中国的科研院所、高校的创新合作,建设海外华人学子创业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专门的华人高科技园区, 集聚海外华人中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劳工、企业家以及其他专业人才资源,形成华人高科技经济的族裔回圈机制。第三,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的资金和网络资源,组建华商投资基金,既用于投资中国的大型项目,也可以在海外进行投资;通过基金运用,既能避开非商业壁垒,实现国家对一些海外战略资源的掌握,又能平抑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稳定性的干扰。鼓励中国企业与海外华商结成企业联盟,构建横向联盟,在产品生产上互通有无;构建纵向联盟,保证供应链和销售链的稳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打造与海外华人经济合作的战略性平台

依托“一带一路”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平台合作十分关键。第一,建设和完善园区合作平台,推动和推广如苏州工业园、中新生态城、中新知识城等政府间的重大园区合作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华侨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选择其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农场改造建设 “华侨工业园”,以当地政府和大型海外华人企业共建的形式进行。通过与当地华商合作经营的方式,在当地建设工业园区,吸纳中国转出的制造业企业。第二,建设华人社团经贸和信息交流平台。积极鼓励和帮助海外华商参加“中博会”“侨博会”“高交会”“文博会”及各种商品博览会等经贸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世界华商网络”,建设华侨信息平台、华人信息资料库,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第三,着力打造华商区域合作平台。在博鳌、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的区域合作论坛中嵌入华商议题,举办华商圆桌会议,集体商讨全球华商的经济合作问题。深化中国—东盟合作,邀请东盟华商社团组团来华访问考察,与华商社团建立常态性的互动合作机制。推动中国媒体与海外华人媒体的交流合作,借助当地华文媒体的力量推介中国。

(四)打通与海外华人经济合作的战略性通道

中国长期以来对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主要以“引”为主,着重于利用对海外华人经济的招商引资。在新时期,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已经更为宽泛和综合,利用海外华人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都大为增加,因此,更为通畅的合作通道也就越发重要。第一,推动“城市—城市”对接,提升华商投资通道的便捷度。鼓励中国各主要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展开对外“城市外交”,以“走出去”与华商合作为重点,与海外华人比较密集的城市,尤其是东南亚主要城市结成友好、友谊城市,形成城市面对面,跨海合作点对点的对口合作机制,以城市合作带动华商合作。第二,建设“一带一路”港口协作联盟。由沿线主要港口之间共同签署航运合作协议,在船只停泊、航线维护、货物堆积、通关等方面互惠互利,促进相互贸易与投资,通过区域合作促进港口群和航线发展。第三,打造青年华商交流通道,积极涵养侨务资源。加强同海外重点侨商二三代联系,不断扩大中青年侨商企业家联谊会组团来华考察规模。搭建开展青年华商工作的新平台,积极促成青年商会及行业协会与青年华商组织交流合作。多举办青年社团领袖、青年企业家、青年教师、青年记者培训,扩大青年华商子女来华参加夏冬令营的规模。

参考文献:

[1]程希.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独特作用.侨务工作研究,2011(2).

[2]傅尔基地.论上海经济转型与海外华侨华人经济转型推动.中国发展,2012(2).

[3]窦勇,卞靖.“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华侨华商的作用.中国经贸导刊,2015(33).

[4]盛毅,任振宇.发挥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的桥梁作用.东南亚纵横,2015(10).

[5]黄莎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合作与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14(6).

【责任编辑:于尚艳】

【基金项目】广东省委宣传部打造“理论粤军”重大现实问题招标课题“广东加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LLYJI305)

【收稿日期】2016-04-06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6)03-0018-05

(作者简介:邓江年,江西临川人,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打造“理论粤军”项目研究成果专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