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出语文课的“四味”
——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2016-07-18吕倩
吕 倩
(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江苏 太仓 215400)
烹出语文课的“四味”
——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吕 倩
(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江苏 太仓 215400)
摘 要: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既定的评价标准,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一定要优化教学过程。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一定要烹出语文课的“四味”,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留有余味。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一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关键词:趣味;情味;韵味;余味
一、趣味,让语文教学充满“磁性”
(一)轻松的氛围,点燃趣味
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大大提高他们的感知、记忆、创造能力,这特别利于教学。有人说过:“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灵魂对灵魂的触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的课堂,生长趣味
语文教学活动化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活动的条件,给予一定的开放时空,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学习。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在欢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活动化的课堂学习模式,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恬静与活跃的统一、热烈与凝重的统一、宽松与严谨的统一,形成一种和谐共振的教学情境。
(三)智慧的理答,喷发趣味
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理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正所谓“小处见理念,细微处现真功”,一次次充满智趣的理答让学生的交流更充分、深刻和灵动,从而把课推向了高潮。
二、情味,让语文教学平添“光润”
语文课要有情味,这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意性决定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凝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入“情味”,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字斟句酌,细品情味
情感不是文本外加的东西,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每一个字、词、句之中。叶圣陶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能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就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品味,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并有自己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只有如此,文本中的语言才能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如《月光启蒙》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我引导学生品读这句话,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学生带着疑问潜心会文,找到了答案——黄河留给家长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接着,我和学生咬文嚼字,一起理解了两个“长”的意思(生长、产生),感受黄河边勤劳的人们虽然满怀希望地耕种,收成却极少,但是他们仍旧唱着月下洗衣的快乐,唱着造房盖楼的希冀,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口,如出我心,让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共鸣。
(二)补充拓展,烹浓情味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俨然,引用课外资料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补充、引用课外资料,对于语文教学无疑是“画龙点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补充了资料:当“我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的时候,因为穷困,因为劳累,母亲不再年轻,甚至患了失忆症,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当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通过资料的补充,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到了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怀念、心酸和感激之情,从而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感受到了母亲带给作者的启蒙教育。适当的补充,让课堂教学溢满浓浓的情味。
三、韵味,让语文教学尽显“诗意”
韵味是语文生命的血液,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富有韵味。这种种韵味,犹如醇香浓郁的咖啡,让人心生陶醉,犹如广阔无际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犹如瑰丽无比的山川,让人流连忘返。
(一)虚实相生,感悟韵味
语文教学内容的实与虚指的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文知识与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课的工具性与语文课的人文性三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那么语文课会更有韵味,富有艺术性。
(二)以简驭繁,创生韵味
“以简驭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经之途,“简”不是简单草率,不是省事节约,而是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因此,不管教师的思想有多么高深,也不管书本有多么厚,教师的职责只有一个——帮学生把书本“读薄”。
四、余味,让语文教学提升“价值”
语文课要留有余味,课虽尽而意无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必然会引发学生后续的思考,也必然会给教师留下值得反思的地方,留下提升的空间。
(一)巧设结尾余味足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若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课外延伸余味足
课外延伸,一般指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学内容将不仅仅局限在某一本教材、某一篇课文,而是在此基础上,使语文课程资源得到了完全开发和利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催生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将文本主题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开展课外实践,学生在众多的资源环境中学习语文,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能力。
要使语文课具有这四味,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育方法,发掘教材中的有力资源,用好教材,并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对语文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使学生乐学、善学。这样做,语文教学才会越来越有“味”!当然,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改荣.教材是什么[J].小学教学,2012(4).
[2] 冷玉斌.追寻有智慧的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3(3).
[责任编辑 房晓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