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表委员更要“接地气”

2016-07-18文丨唐剑锋

遵义 2016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政协委员小事

文丨唐剑锋

代表委员更要“接地气”

文丨唐剑锋

并不是只有领导干部需要“接地气”,肩负着人民重托、参与讨论国是、参政议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需要“接地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地气”,才能将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报”各级领导,使各级领导“更精准”为人民服务。

从县到市,从市到省,从省到全国“两会”,凡是参加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的代表委员,除部分领导外,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代表人物,他们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人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是架设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中间的一座“桥梁”;有这座“桥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往来,才能畅通无阻,才能形成彼此信任。

据闻,新一届全国政协有一项制度创新,就是“双周协商座谈会”。每两周一次的高端协商,许多主题却有点出人意料的小,比如有一次就是讨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初看的确觉得很小,但细想,小的也有自己的妙处。化解落后产能、保护生态环境都是宏大的主题,都是当前经济转型、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如果是为了“高大上”,完全可以把题目搞得大一点,把氛围造得浓一点,但实际效果如何,则当别论。事实上,每一件大事,不都是由这些小事,这些琐碎事,这些具体事组成的吗?

要把大事办好,要把实事做实,就得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有人说:“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而曾国藩则说:“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列宁说的就更实在:“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而罗蒙诺索夫说得更直接:“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海尔公司董事长就认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们“高大上”,在于他们来自于基层,来自于选民,来自于群众,来自我们身边。

从小处着眼,更能体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更能说明肩负的时代与社会使命。其实,繁复的问题,“高大上”的问题,也需要一步步求解,着力点找得好,才能抽丝剥茧,才能四两拨千斤。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富五车或身经百战、事业有成、群众信赖、传递正能量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基层发现问题、找寻答案,正是彰显责任与使命;接触领导,替代不了“接地气”,替代不了履职尽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责任、有义务,代表群众说话,为群众仗义执言。什么时候,“为民代言”,永远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卸不掉的责任与使命;不扎根群众,不置身群众,就不知道群众怎么想,群众有什么利益诉求,群众的意见要求。不“接地气”,就会与群众脱节,使自己成为浮在群众之上的“油花”,这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会辜负群众信任,就很难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旦脱离群众,也是很危险的。

全国“两会”的召开,有人说:这是一场“与春天的约会”。有人说:一位人大代表代表近八十万选民;一位政协委员代表七十多万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着人民重托和期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一个人后面,站着几十万人民群众。你是为几十万人“说话”,你的意见和感受,是几十万群众的意见、感受;沉甸甸的责任,使你不能不“接地气”。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地气”,才能履好职、尽好责,才能尽到“下情上报、上情下达”责任,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和信任。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做到有的放矢,立论言之有物,不仅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也靠对改革发展和群众需要“接地气”精准的把握。

猜你喜欢

接地气政协委员小事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
增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政协委员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关于做好政协委员提案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