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全景域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

2016-07-18李佳旭

遵义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赤水赤水河遵义市

文丨记者 李佳旭

遵义全景域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

文丨记者 李佳旭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着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推动了旅游强市、旅游富民。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62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09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4倍、2.3倍。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荫荫正可人。在这夏天的气息刚刚扑面而来的日子,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唱响多彩贵州”旅游文化展示推介会于5月10日在遵义市茅台镇1915广场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旨在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遵义市在大会的旅游推介中说道:遵义美,美在“颜值”,这里山奇水灵石秀,瀑布溶洞峡谷众多,是发展全域旅游的绝佳之地;遵义美,美在“任性”,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54%,空气质量排全国第六,最适宜人居;遵义美,还美在“气质”,多民族、多文化彼此交融、共生发展、相得益彰。红色遵义,将乘着此次大会的春风,演绎更多的“传奇”,它将继续用山水灵动的奇观,把人文和历史演绎在山水之间。

茅台古镇一角(李佳旭/摄)

“黔途”好风光 精彩醉遵义

遵义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有“一幢楼”——彪炳千秋的“遵义会议会址”,“一瓶酒”——蜚声中外的“国酒茅台”,“一片丹霞”——喀斯特地貌上发育最成熟、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一座古堡”——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这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双遗产”城市,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境内更有“中华第一长洞”之称的双河溶洞、被称为“绿色宝石”的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接天连地的万顷竹海、铺山盖岭的广袤茶海,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

近年来,遵义市坚持“全景全域”的理念,围绕构建“全景域体验、全产业融合、全过程消费、全方位开放,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新格局,实施了16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涉及到精品景区、基础设施、智慧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扶贫等方面,催生了一批具有遵义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线路。

遵义花茂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书写了旅游改变农村的传奇;长达153公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配套建设168公里自行车赛道,形成了低空飞行、精品酒庄、精品客栈、水上游乐、旅游驿站、汽车房车露营地等旅游新业态;茅台古镇与茅台酒厂协调互动,融合发展,培育了“产城景一体”新样本;赤水大瀑布、湄潭茶海等为代表的一批传统景区提质升级,1935红色纪念体系,1964文化创意产业园,集红色文化与休闲体验于一体,丰富了红色旅游内涵……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关系社会福祉的民生产业、全面小康建设的幸福产业、绿色生态环境的低碳产业、释放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紧紧围绕实施国家“515”旅游发展战略,以把遵义建成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建设全景遵义、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遵义旅游发展升级版,推动了旅游强市、旅游富民。

2015年,遵义市接待游客62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09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4倍、2.3倍。近年来,遵义旅游业的国际市场日益壮大,累计接待海外游客80955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7.54万美元;乡村旅游市场蓬勃发展,2015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2287.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34亿元;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15年全市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94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7亿元。

目前,遵义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0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就达15个。结合全新推出的新景点新项目,在十一届贵州旅游发展大会上,遵义市发布了红色经典、醉美丹霞、生态茶海、民族风情、避暑休闲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带领广大游客畅享遵义醉美之旅。

据了解,遵义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和厚爱,这也将是遵义市“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头戏”。“十三五”期间,遵义旅游发展将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推动遵义旅游井喷式增长,努力把遵义打造成为“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遵义美景吸引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到这里来看看。记者从遵义市旅发委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1511.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和45.1%。按照规划,2016年,遵义市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以上,旅游新增就业人数占新增就业总人数的20%以上,农民人均旅游收入占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以上,过夜游客占旅游总人数40%以上。

醉在心底的那片“绿”

发源于云南省的赤水河在汇入长江之前,“特意”在遵义的仁怀、习水、赤水一带转了个大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经意间在这段流域造就了一片独特的绿洲。赤水河是一条很特别的河流:它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基地,是唯一一条没有修建大坝的大河,是动植物基因的宝库,这里拥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森林,拥有中国最壮观发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

在以河为名的赤水市,8万多公顷的竹林在赤水河沿岸连绵不绝,这里自然气候具有辐射低、光照少、温度高、湿度大、降水丰沛、雾雨日多、垂直温差明显等特点,被专家称为“南亚热带飞地”,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类物种的生命乐园。在紧邻赤水的习水县拥有生态之城、避暑天堂之称,从习水县向西南方向出发,沿着蓉遵高速行驶三十公里后,就来到了赤水河畔的土城。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远远地洒在古镇周围,映照着缓缓流淌的赤水河。如今,在这条新街上,一个个酒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一切,都源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旅游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2014年,遵义市委、市政府编制完成了《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2014—2020)》,规划提出:构建千亿级旅游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赤水河流域重要的支柱产业;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目的地;到2015年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2020年达700亿元以上。2015年4月,《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带总体策划》通过了评审。《策划》对打造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带和“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有着纲领层面的指导意义,并指明了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既是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也是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赤水河流域将抱团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展示区域性的生态魅力,虽然位于赤水河贵州境的末梢,但是生态保护成就了这座绿色之城,赤水市也即将成为整条河流上的样本和先锋。

“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成了赤水发展旅游的一致共识。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赤水市已经成为贵州旅游的一面旗帜。走进赤水,城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32000个,景区更是超过50000个。到“赤水洗肺”,成了当下的旅游时尚。“十二五”时期,赤水市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年均增长31.8%,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5亿元,年均增长32.6%。

赤水丹霞风光(杜文龙/摄)

生态茶乡的“茶生活”

作为山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它以茶为主题、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动力、以旅游为内容、以一体化为目标、以产业化为导向,形成经济链,是茶资源、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新模式。茶,是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也是茶旅一体化发展中的最大“卖点”,是将“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赏茶景、体验茶俗”等贯穿于茶旅一体化的全过程。而这一切,在遵义,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遵义,以茶旅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的生态茶乡建设为连接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近年来,湄潭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和独特浓郁的茶文化,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的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规模适宜的茶叶庄园正陆续开门迎客,除了种植所处的第一产业和加工所在的第二产业,一条“以茶兴旅、以旅兴茶、产业融合、茶旅互动”的三产之路也正在徐徐铺开。

“茶村”、“茶海”、“茶壶”、“茶城”是湄潭县近年来打造的四张旅游名片。如今,依靠茶产业,湄潭乡村开始向城里人“出卖茶园风景和清新的空气”。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如何做大全景域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快旅慢游”的旅游体系建设,湄潭做足了功夫。近年来,湄潭县把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一体的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布局。从“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起步,一届跟着一届走,一届做给一届看。通过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品牌化、网络化、一体化“六化带动”战略实施,夯实了茶旅一体的硬实力。

2002年起,遵义市就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划生态产业发展蓝图。如今,遵义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已建成近180万亩茶园,在湄潭、凤冈形成了12万公顷茶海精品旅游线路。不仅是湄潭、凤冈,遵义的余庆、道真、务川等产茶区,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循着茶香前来度假的游客,纷纷走进茶园、茶庄、农家乐,深度体验生态茶乡的“茶生活”。

猜你喜欢

赤水赤水河遵义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情满赤水河源头
赤水大瀑布
中国少年先锋队遵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赤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