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思考
2016-07-18林介扬林顺南齐鲁理工学院山东济南5000福建省华安一中福建漳州363800
林介扬,林顺南(.齐鲁理工学院,山东 济南 5000;.福建省华安一中,福建 漳州 3638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思考
林介扬1,林顺南2
(1.齐鲁理工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2.福建省华安一中,福建 漳州 363800)
摘 要:体育课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以区别对待、发展、弹性和变化视角为出发点,阐述如何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负荷;合理;思考
体育课运动负荷是指学生身体在课中完成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机体安全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上说,运动负荷是对生物机体刺激的过程,超过机体正常的生理范围的过强刺激对学生的机体健康和安全可能就是一种伤害,而过弱的刺激虽然不会造成伤害事故,但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也无建树。因此,体育课所追求的运动负荷就是一种在生理范围内适宜的、较大的、多次重复的机体刺激过程。
1 区别对待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区别对待简单地说就是要解决同一运动负荷有些学生可能吃不饱、有些学生可能吃得过饱的现象。技术动作相同且数量相等的练习对于不同学生个体来讲就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负荷,其所表现出来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技术动作相同、同等数量的练习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同一个学生个体来讲,其表现出来的生理指标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即同一运动负荷对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显然是不可能一样的,它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是超生理范围,也可能是在生理范围内的下限,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很微弱。因此,不能单纯地以某一指标笼统地确定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正确的做法是以区别对待的眼光来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地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运动负荷,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运动负荷,这才是一种科学地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2 发展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要遵循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机体的能量储备经历了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复原阶段等适应性过程。发展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就是针对这个适应性过程,向体育教师提出在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时,要满足“使下次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在上一次课后的超量恢复阶段水平并对上次课所学习的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样一系列体育课效果的积累,产生了相对稳定的功能适应性变化,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机体功能水平”和“随着体质的增强及对原有运动负荷的适应,为进一步提高锻炼和训练的效果,需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逐步增加运动负荷”的要求。举个很显然的例子,某生每天坚持慢跑1 000m,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跑起来轻松多了,说明该生这时的身体机能已经对1 000m跑基本适应了,接下来就必须有计划地、适当地增加跑步的距离或缩短1 000m跑步时间,才能使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发展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就是这个道理,使学生的机能在“不适应—适应—巩固—加大负荷—不适应—适应—巩固—加大负荷”的循环练习中和谐的螺旋式向上发展。
3 弹性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安排和调节应体现弹性,它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我们知道,不同学生个体的运动经历、体质健康状况、当天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训练程度、性别、性格、情感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对于课堂运动负荷的需求是有差异性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要求我们在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时候应做到区别对待。既要做到区别对待,又要使安排的运动负荷面向全班几十个学生,在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时候要存有一定的弹性范围。比如,某个动作的练习规定每人3~5 次/组,练习的组数相同,建议不宜简单地硬性规定某个动作每人必须完成几次。当然,这种弹性运动负荷的实施是在建立在学生练习自觉积极的基础上的。
4 变化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4.1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课的类型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运动技能形成包括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实践课
有新授课、复习课或综合课之分。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不同和课的类型不同,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需求就不同,教师就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运动负荷,才能满足学生机体能力提高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泛化阶段和新授课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动作僵硬、多余、有劲使不上、心情紧张等造成机体的能量储备消耗大,运动负荷宜小些。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的运动负荷动作趋于熟练、协调,甚至是下意识地完成,机体的能量储备消耗少,教师的讲示少,学生运动时间增多,运动负荷宜大些。分化阶段的能耗量也稍大,运动负荷不宜增大太多。复习课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第2次课复习第1次课的新学技术,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宜增加太多,如果复习课相当于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运动负荷宜大些。
4.2采用变换练习法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这里所讲的变换练习法指的是广义上变换练习法。我们可以采用变换身体练习的要素中的各个子要素达到改变练习的强度、练习的数量、练习持续的时间和练习的密度的目的。也可以通过采用各种或多种不同的练习方法(如重复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变换练习法等)达到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目的。
5 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应做到有力地监测和记录
体育课中教师一般要对学生的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进行监测,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通常可以采用生理指标测定法,以心率测定最为方便。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以10s心跳频率作为控制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测定应做到第一时间对有效测定对象实施测定和记录。其次,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对练习前后的自我感觉变化进行描述和进行外部观察和记录。
6 结 语
每堂课运动负荷的安排和调节是否合理关系着每位学生的体质健康,安排和调节每堂课的运动负荷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在人体认识事物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和青少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指导下,以区别对待、发展、变化和弹性的眼光看待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和调节的体育课运动负荷,有效地增进青少儿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参考文献:
[ 1 ] 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 2 ] 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 3 ] 苏肖睛,陈琦,关文明.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 M ].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投稿日期:2016-02-11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5-118-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9.064
作者简介:林介扬,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