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蚯蚓粪—桑枝秆栽培鲍鱼菇的研究

2016-07-18韦珂阮燕春覃培升蒋雨芯蒙健宗

广西农学报 2016年2期

韦珂 阮燕春 覃培升 蒋雨芯 蒙健宗 陶运荣

摘要:【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蚯蚓粪和桑枝秆资源。【方法】采用桑枝秆为秸秆培养基,并按适当比例添加蚯蚓粪替代麦麸,分成三组栽培配方进行鲍鱼菇栽培试验。【结果】各组配方茵袋的菌丝色泽没有差异,使用蚯蚓粪全部代替麦麸的配方三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到6.8mm/d,比全麦麸对照组稍快;蚯蚓粪部分替代麦麸的配方一组与配方二组的菌丝生长速率略慢;添加蚯蚓粪的三组配方,都能够较好地栽培鲍鱼菇,但产量上有所差异,添加10%蚯蚓粪的配方二组生物学效率最好,为68.27%,比不加蚯蚓粪的对照组产量高8.3%。【结论】蚯蚓粪适宜替代麦麸用于栽培鲍鱼菇,添加10%的蚯蚓粪配方最好。

关键词:蚯蚓粪;桑枝秆;鲍鱼菇

中图分类号:S6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2—0014—02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是一种珍稀的食用真菌,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菇、高温平菇等。鲍鱼菇肉质肥厚,菌柄粗壮、脆,具有明显鲍鱼风味,同时富含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因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鲍鱼菇是一种中高温型食用菌,广西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22℃左右,气候潮湿,是最适宜栽培中高温型食用菌的地区;同时,广西又是全国最大的桑蚕产地,每年有大量的桑枝秸秆可供食用菌栽培使用。已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在栽培过程中添加酒糟、猪粪渣可提高鲍鱼菇的产量与品质,而蚯蚓粪是养殖蚯蚓过程中蚯蚓排出的粪粒和养殖基质的混合物,无毒、无臭、营养丰富,含有机质32.4%、氮2.15%、磷1.76%、钾0.27%,并含有23种氨基酸,传统上主要作为蔬菜、瓜果的肥料。文章以桑枝秆培养基为基础,以一定比例的蚯蚓粪替代培养基中的麦麸,考察蚯蚓粪对栽培鲍鱼菇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菌株与试验材料

试验用的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原种由广西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分离和制备;蚯蚓粪由广西大学潘红平教授蚯蚓养殖试验基地提供;麦麸、过磷酸钙、石灰粉、石膏为普通市购材料。

1.2栽培培养基配方

栽培配方根据蚯蚓粪的用量比例分为4组,每组培养基干料以7.5kg计。

对照组:桑枝秆82%,麦麸15%,石灰1%,过磷酸钙1%,石膏l%;

配方一:桑枝秆82%,麦麸10%,蚯蚓粪5%,石灰1%,过磷酸钙1%,石膏1%;

配方二:桑枝秆82%,麦麸5%,蚯蚓粪10%,石灰1%,过磷酸钙1%,石膏1%;

配方三:桑枝秆82%,蚯蚓粪15%,石灰1%,过磷酸钙1%,石膏1%。

1.3菌袋制作、灭菌和接种

将桑枝秆机械粉碎,用1%-2%石灰水浸泡过夜后捞起。将麦麸、石灰、石膏、过磷酸钙以及蚯蚓粪沙按以上配方称量,加入桑枝秆中,加水至60%后充分拌匀。把培养基材料堆成小山状,以塑料薄膜覆盖,闷堆发酵数小时,检查含水量合格。将培养基材料装入26×15×0.005cm规格的聚乙烯袋,于100℃常压灭菌过夜,待自然冷却后移至消毒室接入新鲜强壮的鲍鱼菇栽培种。

1.4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方法

菌袋在适合鲍鱼菇菌丝生长的25-28℃发酵室中进行发菌管理。在菌丝长满至菌袋横截面时,随机选取15个菌袋进行划线,在菌丝吃料2cm处划起始标记线,在菌袋表明做起始日期记录。待菌丝将长满料袋时,在菌丝生长前沿再划一次标记线并记录日期。用刻度尺测量两条标记线间的长度,计算出菌丝平均每天生长的长度,即为鲍鱼菇菌丝的生长速率。待菌丝长满整个菌袋,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1.5出菇管理与采收

将长满菌丝的菌包移至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间菇房温度约为25-34℃,并保持每天接受适当散射光线;此外,适当减少菇房内通风量以提高CO2浓度。随着子实体的出现和生长,逐渐增加菇房内喷水次数,以保持相对湿度约85%-90%。采收鲍鱼菇的最佳时机是菌盖完全展开并呈现黑色或灰黑色且边缘稍卷曲时,表示子实体已成熟可采收,对采收的菇体进行称重和农艺性状测量。采收后停止喷水2-3d,进行转潮管理,开始进行第二次出菇。

1.6生物学效率测定

当鲍鱼菇的菌丝长满菌袋后,保持菌丝后熟7d,可看到有菌丝扭结现象,并开始出现吐黄水现象;打开菌袋,3d后原基分化,再经3-4d后子实体成熟。此时保持环境的湿度为85%-90%,室内温度为25-30℃,并且避免温度低于20℃,以利于鲍鱼菇子实体生长。当鲍鱼菇的菌盖完全展开,边缘呈波曲状时进行采收。采收后清理除去菇柄上的菌糠,称量,根据采收鲜菇重量和培养基干料重量的比例计算生物学效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

新鲜强壮的鲍鱼菇栽培种接入各组培养基后,在适合的湿度与温度条件下,经过大约30d的培养,菌丝生长可满至整个菌袋。观察各组配方菌袋的菌丝色泽和菌丝长势,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各组配方菌袋的菌丝色泽没有差异,均表现为浓白、浓密,与鲍鱼菇在其他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的特点一致。使用蚯蚓粪全部代替麦麸的配方三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到6.8mm/d,比全麦麸对照组稍快;而蚯蚓粪部分替代麦麸的配方一组与配方二组的菌丝生长速率略慢。

2.2不同栽培配方栽培鲍鱼菇的生物学效率

待鲍鱼菇菌丝长满菌包后,按照常规鲍鱼菇出菇管理方法,进行开袋出菇,并及时采收、称量鲜菇重。以采收两潮鲍鱼菇鲜菇重计算的生物学效率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在添加蚯蚓粪的三组配方,都能够较好地栽培鲍鱼菇,但产量上有所差异。添加10%蚯蚓粪的配方二组生物学效率最好,为68.27%,比不加蚯蚓粪的对照组产量高8.3%。从生产实践来看,用麦麸含量减少2/3的蚯蚓粪配方栽培鲍鱼菇,可在成本降低同时获得效益增加,是非常适于食用菌栽培生产的。

3讨论

适合栽培鲍鱼菇的原材料很多,如杂木屑、玉米芯/秆、甘蔗渣等纤维素含量高的秸秆;适合栽培鲍鱼菇的辅助氮源有麦麸、玉米饼、豆饼粉或米糠等。在具有充足的碳源、氮源情况下,鲍鱼菇的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的生长才会良好。目前主要使用的氮源材料麦麸的价格日益高涨,给菇农带来了较高的成本负担。近年来广西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带动了牛粪副产物养殖蚯蚓的产业发展,也产生了大量可利用的蚯蚓粪副产物。本研究试验将蚯蚓粪和麦麸的组合作为桑枝秆培养基的有效氮源供鲍鱼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利用,由于蚯蚓粪具有无毒无味、营养丰富的特点,适合作为菌袋栽培食用菌的辅助氮源;此外蚯蚓粪具有颗粒均匀、透气保水的特性,可使菌包内的培养基形成一定的疏散结构,增强灭菌效果,降低污染率;同时可改善菌包的通透性,帮助菌丝生长,提高鲍鱼菇的菌丝生长速率。通过栽培试验,在添加10%蚯蚓粪替代麦麸的配方中,鲍鱼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68.27%,高于全麦麸对照组。该试验结果表明,蚯蚓粪适宜替代麦麸用于栽培鲍鱼菇,也为蚯蚓养殖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