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单位领导干部价值观正向引导探讨

2016-07-18曲泽新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价值观党员

曲泽新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领头人,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领导干部;党员;价值观

领导干部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追求的基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是一定条件下领导活动价值选择的结果。因此,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的有价值,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执政为民。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价值观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发生了偏离。

一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80年代,有一个叫潘晓的青年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曾引起了一场全国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她在文章中说到:“人都是自私的,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作为人生信条,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表现在作风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工作和决策上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和本单位的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忘记了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首先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二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随着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年龄成为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到点退休”已成为一项制度,49岁、59岁现象也相继出现,有的干部便怀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思想,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表现在作风上就是急功近利,以权谋私,他们把拥有权力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一旦有了权,便开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趁现在在位子上拼命用权,拼命捞钱,突击提拔干部,为亲朋好友到处打招呼,生怕权力“浪费”,那怕最小的权力也要发挥其最大的威力。

三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但有的领导干部把礼尚往来用在了等价交换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投桃报李”,相互吃请,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把权钱交易作为礼尚往来的借口,把人民给的权力用于给个别人谋私利。

二、领导干部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

一是放松学习和自身要求。多数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在忏悔录中都有这样的教训:“我走向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平时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有的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不需要再学习,同时新情况新问题多,为了尽快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各方面事物增多,会议多、朋友多、应酬多,没有时间学习和思考,即使参加学习培训也静不下心,有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慢慢放松了知识武装,放松了自我修养,等进了监狱才幡然醒悟。

二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同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价值观也带来了很大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不断蔓延,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抓紧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把金钱、权力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

三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这些年,干部的使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健全,但为什么总有人“前腐后继”,“杀鸡猴不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不够完善,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竞争和监督机制,使干部价值观失衡,造成有的干部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跑官要官”上。同时由于对腐败分子的惩罚还不够严厉,使有的干部存在侥幸心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树立领导干部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有人说,领导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见多识广,价值观早已成熟,无论怎么教育都为时已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也是随着岗位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周总理曾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要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掌握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从领导干部价值观来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人的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领导干部大多人到中年,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熟,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了判断是非、荣辱的标准,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二是具有可变性。尽管价值观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领导干部由于受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尤其是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可能使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例如,有的人成功了便沾沾自喜,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旦失败了便垂头丧气,又认为“钱不是万能的”。

三是具有隐蔽性。价值观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言行才能暴露出来,尤其是领导干部比较注重自身形象,一般不会轻易表态,给人们了解考察带来了难度。

针对领导干部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和价值观的特点,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多渠道培养,把价值观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人的价值观是从一点一滴树立起来的。根据领导干部应酬多容易放松学习和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要多渠道、早培养,尤其是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就要进行价值观的跟踪培养,使干部真正弄清“活着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地位观、利益观。一要进行在职培养。干部都是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时他们阅历不深,价值观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在干部年轻时就要进行强化培养,在成长过程中及时进行跟踪培养,在每次晋升之前要进行重点培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因应酬多,学习静不下心来,为此,对领导干部要专门安排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学习教育。二要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培养和宣传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并让典型真正得到实惠,使领导干部学有榜样,干有劲头。三要进行警示教育。要建立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示范基地,经常组织领导干部参观监狱、看守所,让犯罪典型进行现身说法,及时给他们敲警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腐败的成本和代价,让他们的心灵和价值观受到强烈的震撼。

其次,注重制度约束,把价值观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领导干部年龄的增长和岗位的变迁,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风俗和“潜规则”,为了“入乡随俗”,不被划入“另类”,有的领导干部不得不调整原来的观念和思路,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价值观念,有的甚至发生了扭曲。因此,根据价值观受环境影响大、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必须用制度加以约束。同时,人的自律性是有限的,尤其是职位越高,监督越难,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用制度约束干部的行为和作风来保证价值观不发生偏离。一要严格管理。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尤其对“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管工程等重要岗位干部,要通过权力分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二要加强监督。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念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他的决策、讲话和具体工作上,通过加强监督可防止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发生偏离,要通过完善党务、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来提高监督的实效。三要严加惩处。领导干部因价值观的偏离而走上犯罪道路,不但给党的形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领导干部发生腐败问题或重大责任问题,一定要严加处罚,不能迁就。

第三,注重全方位考察,把价值观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标准。干部使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小人是绝对不能当领导的。价值观属于“道德”的范畴,领导干部必须要首先具备良好的道德。一个人是否有“才”比较容易考察,但是否有“德”是很难考察的,有的干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在一段时间内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给组织留下很好的印象,目的达到后逐渐原形毕露,因此根据价值观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进行全方位考察。一要全面考察。要广泛发扬民主,既要了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了解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不但要看他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同事,还要看看他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朋友,看他对父母是否孝心,对家人是否专心、对朋友是否忠心、对社会是否有爱心,在利益面前是否经的起诱惑,耐的住寂寞。二要历史的考察。腐败分子的价值观不是当领导后就立刻发生变化的,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凭一次任前考核,难以全面掌握一个干部的价值观念。因此,既要考察他的现在,又要考察他的过去,既要考察现在的工作作风,又要考察过去的群众口碑。三要在重要时机考察。“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对重要岗位的干部还需要在重要时机、重要任务等进行考核,可以有意安排其到重要岗位和艰苦地方锻炼,考察其在重大问题面前的政治立场,危险关头时的现实表现,紧急时刻的应变能力,从而对一个干部有全面的了解。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价值观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