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2016-07-18周翠玲
周翠玲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以前的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经验,从四个不同层面对此做了详尽的阐述,一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才能提供舞台;三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四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主能力。
关键词:历史知识;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学生
历史教学目前仍然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突出问题,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堂,病根何在?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的认识局限于“教参”,方法是“家长式作风”“保姆式服务”,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这样,学生的认识屈服于“标准”,没有乐趣,燃不起思维的火花,这无疑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失去了教学的内在动力,教学效果往往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有的甚至是低分低能。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自身规律的需要,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精心布置台阶,把学生引入发生疑问——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手,互相合作,在互动中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的充实感,体验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教师的“教”,贵在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式的课堂学习。因此,本人在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结构,以及研究对课本中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表述方法时,力求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中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设计得使学生能调动起自己的经验、认识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形式,形成答案。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才能提供舞台
把课堂开辟成舞台,让学生演绎教材中的历史人物。我认为,创设情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由教师完成,又可以由学生完成。这种尝试,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来使学生在自导自演中掌握知识,也就是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例如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好演出准备。课堂上由学生来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同时还可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其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让学生自编自演,充分发挥才能的内容,例如“禅让制”“西周分封制”等,同样可采取上述的形式。
课堂抢答,小组竞赛。在讲授某些章节时,将教材内容编成一系列问题,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主动抢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主动性和敏锐性,及时做出肯定。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状态,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准确性、积极性远远超过一般的点名回答。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很多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给予他们讨论学习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给他们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适当地给予每位学生表扬、赞许、鼓励。
例如:在《秦帝国的兴亡》一课的师生互动环节中,学生在自主学完相关内容后,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迟疑地举起了手,我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请这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自此,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积极了很多。
教师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同等的表现机会,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教学的民主。在这样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主能力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我经常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历史故事,特别是乡土传说,一些较好的故事,经过整理,还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一切的过去都是历史,过去的历史不可捉摸,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感知历史,感知过去,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将课内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课堂扩大到社会,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开展:(1)讲故事,编写、表演课本剧;(2)收集、整理、观看历史文字、图片、电影记录片;(3)参观、调查历史文化古迹,采访历史见证人,如参观郑成功纪念馆、苏颂科技馆、博物馆等;(4)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辩论会。
综上所述,我认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得高、看得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重视历史基础普及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要善于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活”起来,切实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更好地解决今天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务实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