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16-07-18张保中
张保中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经常被教师用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本文阐述了启发式教学的定义,又对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说明了启发式教学在打造高效率课堂方法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启发式教学形式进行施教,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生求知欲望的动力。启发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达到“要我学”上升为“我要学”的情境,才能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一、启发式教学法应坚持的原则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进行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开启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便于学生思考,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应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承认学生是有灵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动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一种师生为探求知识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教师要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面向全体学生,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反对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现。
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诱发兴趣,启发教学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和你所教的功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诱发性教学原则,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体直感,采取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场游戏,甚至是教师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都能创设出一种催人奋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把学生对直观辅助手段的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的探索上来,给学生设置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思考还未想通、准备解答还有些困难的“愤悱”之感。
2.教给方法,激励质疑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在学习新知时,学生如果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能解决十个问题更有实际意义。”目前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得多,而学生问、教师答得少。这种模式用久了的后果就是学生逐渐变得学习更加被动,养成只爱听课的习惯。还会不懂装懂,跟着同学一起滥竽充数回答的情况。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多问。问出比课本内容表面更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然后师生一起探究、理解、归纳,最后总结出新知。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总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启发式教学所树立起来的理性的、人本的、民主的、主体性的教育精神,反映了社会与人发展的主客观规律,因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愈发昭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的真理性。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为教学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既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使启发性原则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