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自觉者
2016-07-17唐宏宇
唐宏宇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我们认为,教育是在尊重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通过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等一系列教育行为,使人的内在潜能发展出来,进而形成人的一种内在自觉。
唯有自觉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力量,唯有自觉者能够充分享受自己生命的美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复活并苏醒,始有自我教育。尊重自由是成就自觉的前提。构建一个成就自觉者的“场”,让自觉者在“场”中自由生长其个性,这是学校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由此我们提出“发展自觉力、成就自觉者”的教育旨归。“成就自觉者”成为重庆一中的教育信念与梦想。
课程与制度建设是构建成就自觉者之场的两大支柱
一所学校,动辄几千人,形形色色,各各不一。倘若一所学校的教育机缘颇为单一,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场,则难以成就更多的自觉者,进而扼杀很多学生的天性。‘所好的学校好比大地,大地为每一株草每一朵花,也为所有的鸟兽虫鱼提供了生长的机缘,所以大地葳蕤,学校也当如是。
多年来,重庆一中致力于多元而丰富的文化生态场的构建。学校文化生态场里,尤其是在倡导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成就自觉者更需要支柱的架构。我们学校的支柱架构主要是课程与制度的建设,制度激励人,课程提升人。
就课程而言,单单看重考试科目远远不够。3年只围着几门考试科目转的学校是对教育的亵渎,是没有情怀、理想的,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
开发更多的课程,是帮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觉有效的路径。重庆一中课程资源丰富,师生都可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每一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与喜好开放系列课程。譬如教师周鹊虹的“茶道”课程吸引了许多师生参与聆听,教师周鹏的“意象作文”课程也蜚声校内外,成为颇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我校的数学、物理等学科都是重庆市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开发了.系列相关课程。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自行开发课程。按照我校的社团建设制度,学生可以自行申报社团建设,其中条件及任务之.是所申报的社团必须有自己系统的课程资源。比如街舞队有街舞的培训课程,影视班有影视欣赏课程。且不说课程的实施是成就自觉者的机缘,研发课程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发现自我、增长能力的过程。当师生沉浸在课程研发与践行过程中,生命的生长、自我的教育便蕴含其中。
除了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什么样的制度能激活并唤醒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觉?这是一所学校必须要思考的课题。我校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反思学校已有的制度,修改甚至淘汰不利于成就自觉者的部分;二是创建有利于成就自觉者的新制度。
譬如以往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就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因为评来评去,分数成了唯一标准,最终“三好学生”的称号只落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尤其是高三“奖优”制度,一年“奖优”下来,最终把年级前几卜名学生奖得“审美疲劳”了,而其他学生,无论如何努力,却没有得到认可与激励。优秀的学生固然需要激励,但其他学生更需要唤醒。因此,我们修改了评优制度,增加进步奖等更多的奖项,让更多有亮点的学生都被发现、被鼓励。当我们的奖项可以为学生做好某一道题或书写规范而颁发的时候,一个年级的生气与活力就激发起来了。
课程愈加丰富,制度愈加完善,学校成就自觉者的文化生态场就有了支柱,也就更有化育的力量。
活动与细节是构建成就自觉者之场的两个落点
教育的落点最终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活动以及每一个教育细节中。顾明远先生说: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听取来的不是真知识,用得来的才是。自我只能在活动中发现,自觉只能在践行中成就。因此,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
重庆一中学生乃至教师的实践活动都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活动种类繁多。譬如科技活动月会持续整整一个月,有小制作、小发明、院士讲座、论文比赛、头脑运动会……大大小小上百项活动,穿插在课间,乃至周末。一个月的洗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激情点燃了,对科学的理解加深了。另外,我们还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活动。2016年8A在上海举行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王炎钰与任天行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全国近5000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分别摘得金奖和银奖。这正是我校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展科研活动结出的硕果。
我们认为,阅读是成就自觉最根本的活动,所以阅读活动是学校日日倡导并进行的常态活动。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校除了开展一系列诸如征文比赛、文化知識比赛、图书漂流乃至游学等活动外,还开展了.系列硬件建设,譬如改变教学楼及教室结构,重新装修,让教学楼及教室里处处可见图书。我们把图书馆藏之高阁的书都拿出来,让书籍漂流到校园各处。有人担心,如此不会导致图书丢失吗?其实这是杞人忧天。教育必须基于对人的信任,更何况有人拿书去读不是好事吗?丢了本书,唤醒一颗读书的种子,多划算的事啊?
我校的项家院本是.方古色古香的老式宅院,以前用作办公,现在腾出来打造成项家书院,使其成为一中人的精神圣地。另外,学校语文组在高一、高二年级大胆改变试卷结构,规定读书任务,然后命题检测,凡读书的学生都能得到加分奖励。
当然,活动的价值与魅力往往体现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而能够激活并唤醒自觉意识的,往往也在细节。
2016年高考前夕,我们邀请“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蒋昌建来学校与学生交流,请他与高三学生对话。按惯常经验,我们一般会把登台的机缘交给那些优秀的、能说会道的学生。但我提醒教师们,要把这难得的对话机缘交给个别的、此时特别需要生长的学生。经过考量,我们选择了两位特别的女生,一位是屡次考不好开始有些自暴自弃的学生,一位是从未登台的“沉默的大多数”。最后,她们在台上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无论是现场礼仪风度,还是提出问题的质量,都获得嘉宾和师生的一致赞扬。若论分数,她们不是年级的佼佼者,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相信她们从来就有生长的可能。因这样一次机缘,她们发现了自己,成为自觉者。对话活动后,两个人一改以往的精神面貌,努力不山,高考成绩也颇为理想。
我们教育者应该坚信一条信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他们都有触摸高天的生长力量。成就自觉者的这些“缘”与“场”就藏在一个个活动中,当教育者千方百计设计好一个个实践活动,成就自觉者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自由和自觉为核心的师资发展理念是成就自觉者的重要保障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構建成就自觉者的“场”,这要求“场”中的教育者首先是一群自觉者。学校一位教师曾向我讲过一个教育故事:一名高三学生因早恋而困惑,求教老师,又不好明说,于是设计.道选择题让老师选择,希望从中得到些启示。但老师告诉他,在给定的选项之外,应先判断问题的价值,若无价值,何必选择。多年后,这位已颇有成就的学生回校感恩老师,说当年一席话成为他一生的思考原则。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此时的教师便是一位教育自觉者。
教师是一个高知识、高能力的群体,过于僵化和束缚的方式并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有独特的才华,尊重教师发展的自由,激发教师发展自觉,让教师队伍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是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
提供学习机会,为教师自由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教师自由发展,首先应该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教师才可能有充分发展的自由,为此,重庆一中创造一切条件,为教师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为鼓励教师阅读并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制订了教师“自修、共修、助修”成长计划。所谓“自修”是学校以各种方式鼓励教师自行进修,譬如假期赠书、给予深造补贴等;所谓“共修”是学校鼓励教师成立各种阅读小组、课题小组,学校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所谓“助修”是学校安排教师去先进地区或学校学习,通过专家教授名师的引领,辅助教师成长为教育自觉者。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教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他们自由自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供丰富平台,让每一位教师绽放自己的光彩。重庆一中的教师来源十分广泛,不仅地域上来自全国各地,专业划分上也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每一位教师有着多样化的才华。学校如果以单一纯粹的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发展的标准,就限制了教师的发展。重庆一中倡导教师各施其才、各显其能,使学校呈现出多元的人才发展格局。比如夏珊珊原本是一名语文教师,但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于是她同时负责艺术社团的语言艺术分团,所指导的学生大量获奖,她也成为这方面成绩斐然的专业人才。
学校开设的10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就是为了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才华施展出来。教师付申珍的地理与环保、教师胡祖奎的科技创新活动、教师张斌的物理学科竞赛、教师周鹊虹的中国茶文化、教师唐继东的历史文化、教师雷平的化学奥赛等,都成为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课程的多元带来了教师发展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也带来了学校自由发展的风气。
培育自由自觉的团队风气与风格多元流派纷呈的教师形态。除了教师个体,教研团队的自由风气与研究自觉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重庆一中鼓励并努力形成学科风格多元发展,各个学科各显神通,特色鲜明,方式多样,呈现出学科间互补而又竞争的发展态势。
譬如语文课堂注重言语生命体的生成,注重意象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和价值,注重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数学课堂注重在课堂生活情境中体验,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现学生的积极体验;英语课堂注重培养全球文化视野的主体,主张“开放式立体外语教学”,创新一系列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氛围中学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