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检查评比的初心
2016-07-17张洪锋
张洪锋
檢查评比要“接地气”
某地一个教育系统外的检查组去检查验收一所学校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成果。检查组对学校实际工作成效交口称赞,高度评价。然而,当看到学校提交的书面验收材料只有5厘米厚时,很是不满。校方咨询要多厚?对方手势显示,一两尺厚才可以勉强通过。校长愤然拒绝验收组,当场表态:凡是“促退”的形式主义验收放弃创牌。结果,校长受到多位分管领导批评。
某地开展社会测评,其指标涵盖教育各范畴。经过几轮评审,效果明显。然而,在部分指标设计和调整上追求“全纳入”,把各级考核挂钩项目全数纳人,导致测评权重背离教育主线……
凡此种种现象,基层校长和基层教育部门管理者都心知肚明,谁也不去计较,受检单位领导内心有谱:每次都是虚假材料填空,迎来送往;检查者也明知下面造假,资料如山空四海,翻来覆去走过场。也有明白的教育人在想:这样的验收评比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进行验收评比?今后还要不要继续评?怎样的验收评比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师生的成长?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检查评比也不是洪水猛兽。检查评比的初衷没有错,就是要促进学校健康良性发展,促进学校师生的成长。
但如今,不少教育检查评比变味了,背离了初衷,反思其原因:首先一些部门对教育检查评比验收的主观意图出了偏差,一些非教育系统的部门缺少资料素材,教育系统是“资料库”,教师能说会写,学生人数巨大,都是极好的“资料员”。于是去教育系统积累素材,应付上级考核。他们可能没有想过,验收是“促进”而不是“促退”教育其次是教育验收评比的指标不科学,尤其体现在不接地气,脱离教育实际。比如一些中西部小学学生流动到东部发达地区后,原有校舍占地面积不变,人数锐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数很大,根据某些考核指标,数字大几十倍的不合格;而东部发达地区流人务工者子女多,原有班级在尽量吸纳接收后,班级学生人数超过验收指标也不合格。两个不合格,校方整改方法是面积造假、人数造假、报表造假。因为就实际情况来说,中西部地区学校很难招到相应学生,也不好随意割掉教育用地用房。东部地区要不残忍拒收,短时期新建扩建也难实现。而参加检查验收的往往是领导、退居二线的领导或者远离一线的所谓专家,甚至是外地来的和尚好念经——缺乏教育学术专业背景的人员。第一拨人这么要求,第二拨人那么要求。他们的随意性点评,导致学校发展方向“脉象紊乱,阴阳失调”。如此种种,令人甚为痛心!
检查评比在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应注重“保规范、促提升、导发展”
笔者担任农村小学校长已近十年,也对教育检查评比验收欲弃之而后快。但是,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告诉我们,教育检查评比并不是无所用,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基层学校也好,都应回归我们做工作的初衷:为学校师生成长而努力奋斗。笔者以为,教育检查评比在做到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应注重发挥保规范、促提升、导发展的三个层次作用。
教育验收评比应该成为“保规范”的利器。笔者所在地3年前就开始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方式,是浙江省首个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第三方测评的县市。在测评指标中,设有规范性指标,如师德、班额、按规定开课、作息时间、作业量等硬性指标,如果学校忽视了这些教育管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掉底)L"的事,是要被一票否决的。笔者非常认同这种做法,因为这是我们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教育教学、开展学校管理所要坚守的底线。通过第三方测评,防止走过场、熟人验收、应付验收等弊端,对区域内各学校的规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托底作用,有利于整个区域内学校的整体规范化建设。这是办学最低层次的要求,教育评估验收就是利器,是刀刃上的好钢。这样的检查评比验收,政策规定,领导重视,学校接受,社会满意。
教育验收评比第二层次的作用应该是“促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对评估指标的设计,应着重在保规范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具有诊断性和内省性评估。即学校在学习评估标准后,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估专家诊断,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反思、弥补和修正。有些指标如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提升;校领导的专业提升、下课堂听课等;教师的学历提升,个体专业成长提升等;学生的音体美全面素养技能的培养、学生个体德育成长提升等,如果指标设计能够立足当地教育实际,适当顾及区域教育均衡,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阶段提升的目标,实现教育评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整体提升的目标。反之,如果设计的指标背离教育实际,远离教育一线,就会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沉重负担。如一些地方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网络建设,强迫教师建立个人博客,规定每天点击次数和上传资源G数,还要不断通报排名情况,导致师生整体忙于应付造假。
“导发展”是教育评估验收的种理想化层次。区域教育评估验收的标准统一,正面作用是整体提升,负面作用是容易千校一面,缺乏个性。办学校就得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师生选择和个性化成长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何通过教育评估的导向,引导学校管理层分析自身优势和缺点,统筹现有资源,制定学校个性化发展规划,寻找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方为上策。在过程性评估中,引导学校总结阶段性发展成果、修正过程性问题,调整确定合理发展目标和方向,着眼于学校中长期发展愿景打造,学校育人核J已文化的提炼与形成,是为正道。教育评估要适度放宽学校自主办学指标的设计权限,或许能催生百花齐放。
教育检查评估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了自己工作的初衷。我们期待精简高效的检查评估新风进入校园,让教育检查评估和学校师生成长同向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