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服在争议中走向流行和多元
2016-07-17张其炜
张其炜
日本的制服文化
日本是一个相当注重组织性的国家。单一民族以及长期的岛国独立的历史使其内部形成很强的“集团性”和“保守性”。统治阶层重视思想统治和同化教育,强调建立社会秩序及集团意识。于是,长期的统治教化形成了以扰乱秩序者为不道德的社会文化。日本各行各业的标准制服文化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特性。穿上统一的制服,意味着在外观上与同伴连为一体,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连带感以及协作意识,有助于集团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发挥。同时,制服也是某种资格、标准、规则的象征。像飞行员和警察,只有通过严格的学习才能够获得资格。穿上各行各业的制服,标志着在各行业具备某种资格、标准、规则,能够担任某种职业。这不仅提高了职业的准入门槛,也增强了社会整体的职业精神和专注。
日本学校校服的发展历史
学校制服是制服中的特殊种类,是为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而开发的。它不仅具备普通制服的特点,而且还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日本明治时期(1868年~1912年)开始,经历二战、二战以后的高度成长期、20世纪80~90年代,每个时期学校制服都有不同的发展。
明治时期是日本西化的开始。由于近代学校的建立,学校模仿军队的服装,开始引入统一的制服。但是初期的制服还是有日本传统式的裤裙要素在内。到明治后期,由于学校教育中西式的制服容易进行体操训练,因此逐渐普及。男生的校服当时主要受国家主义的影响,由军队服装改造而来。女生的校服由于涉及身份、地位、职业等,比男生校服的历史变化要复杂,从初期的半和式半洋式到完全洋式,最后变为衬衣+裙子/水兵服。
作为重视集体团队精神的日本,二战后到70年代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各行各业都逐渐具备自己的制服,服装也慢慢形成相对固定的标准。这一时期的学校制服受到国际国内左翼运动的影响,并经历了服装界的批判,因此校服的种类样式发生变化,并且有些学校废除了统一的学校校服。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进入经济全盛期,人们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对校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出现了“校服革命”,即校服的西装化与自由化。以大城市圈的私立学校为中心,开始流行款式优良的西装式校服。校服的颜色、式样以及领带等附件的采用,相较于传统校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越是传统的学校,其使用的校服款式也相应保守。另一方面,同一时期,放弃校服改用“自由服”和“私服”的中学也有所增加。[1]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装式的校服成为流行的时尚服装,校服的存在更加注重穿着的效果和教育效果。由于校服是由家长买单,为了满足学生个性、自由的需求,校服制作商也在校服的种类、质地、设计上大做文章。校服的款式等呈现自由化的倾向。而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校服的价格水涨船高,形成学生之间的攀比,造成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日本校服从争议中走向新发展
校服的废存争论由来已久,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這类争论一直存在。赞成方认为,校服文化是基于日本民族特性而产生的,与日本人“集团性”的特性相符合,并且也是社会平稳有序进行的保障。由于学生校服的统一性和无差别性,能够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也有助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社会整体的制服文化特点,使得穿着学校校服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且有明显标识的学生校服有助于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秩序感、团队意识,并且受到社会特殊保护。
反对方认为,校服从明治时期开始采用,到了现代社会,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服本身失去了其原先的意义。战后的宪法规定,尊重自由人格的权利,而强制着装统一的校服则意味着抹杀个性,扼杀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外,校服对于监护人来说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传统的日本社会注重组织性和秩序性,集团性的思维意识很强,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也愈发强烈。新时期,原本象征着组织性和秩序性的学校校服,反倒成为打破传统,寻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载体。
比如时尚界依靠校服文化,重新赋予校服更为前卫、独特、个性化的内涵。动漫、漫画、游戏等娱乐行业则将校服文化打造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在日本,由于动漫、漫画、游戏等高度发达,而且其中的人物、背景等许多都带有多样化的学校文化色彩,既表达了年轻人对于校服的认可,也促使校服文化更加流行和多样化。影视和电视剧、偶像团体等也都糅进了校服的色彩,这既是对于现实的描绘,同时也重新塑造了对于校服文化的理解。
因此,日本校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服代表的意义变得多元化。新的文化理念、时尚观念既巩固了校服在学校文化中的合法地位,又传播出了更强的现代气息和流行气息。
[1]陈文林.小议日本的制服文化——以校服为例[J].学园,2013,1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