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中国校服之“现状”
2016-07-17刘宗宝吴维煊
刘宗宝 吴维煊
校服的基本属性是服装,应具备一般服装的各种功能;校服还是一种制式服装,也就是团体成员的共同服装;校服还是青少年和儿童穿着的服装。这三类属性同时定义了校服,使它在具备服装的实用性外,也要有更多审美上和精神上的追求,符合青少年、儿童的特点。
作为一个地域宽广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学生穿着校服的情况有着巨大差异。这些年,发达城市的校服已经开始追求美感了,而在西部欠发达的农村,让学生穿校服还是很遥远的事。本文所述及的校服状况是指城镇、城市中的已有校服的学校。
我国校服总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质量依然不能让人安心
直至最近几年,校服质量问题依然存在。2015年10月湖北省武汉市质监局启动中小学校服专项检查,其中两成有质量问题。2013年10月上海质监局对30批次校服产品检查,7批次不合格,一款校服被检出致癌的芳香胺。
以前,我国校服行业可参照的标准有两个: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去年,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又开始实施,我国校服质量标准体系已十分完备。这些标准中涉及健康、安全的指标都高于一般服装,仅次于婴儿服装。考虑周到也是这套指标的特点,如小学低年级面料耐唾液色牢度、接触皮肤面料棉含量、附件锐利度等,严格执行标准一定能造出质量过硬的校服。但很多校服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都会努力压缩成本,甚至不惜牺牲质量,尤其在面料的选择上。目前多数外穿校服都会选用相对便宜的纯化纤面料,企业若选用低档或不合格化纤面料,极易导致甲醛超标、有异味,甚至出现致癌物质。
杜绝校服质量问题需多管齐下。首先是质检部门要对校服产品常年保持高抽查率,去年四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鼓励企业和学校“双送检”,同时建立校服生产的黑名单制度。其次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让价格不再成为最突出的因素,给企业留出一定的生存空间。三是希望校服产业的集中度能进一步增强,淘汰一批规模小而责任心不强的企业,让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为什么:二十年不变的主角——运动装
虽然近些年有不少学校开始讲究校服款式了,但总体上看,现在主流的校服款式还是运动服。
这种运动装式的校服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在此之前,我国从1985年起推广过一款通用的少先队队服,这套服装实质上也就是全国统一的小学生校服。1993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服(校服)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开启了各学校穿着自己校服的时代,从此,运动装就登上了校服的舞台。
当年,运动装成为校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几乎没人有异议:它肥大宽松,适合快速发育的中小学生;它抹去了身材、性别差异,生生平等;它便宜,杜绝了攀比;它适合学生好动的特点。
今天普通中国人也都有了非常宽广的视野,他们看到了其他国家非常多的校服案例,很多制服式校服、休闲式校服让国内学生非常羡慕。于是,对二十年一成不变的运动装校服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强烈,但这依然无法撼动运动装的地位。虽然有人说它“丑”,没有个性,不时尚,不能展现青少年的活力,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相当多的家长和老师力挺这种“丑”校服,因为他们认为学生穿得不讲究更不容易分心。
但即便是运动服,能不能设计得美一些呢?
“丑”的背后:市场初级阶段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我国校服的价格大部分处于每套80元至100元之间,有部分校服会低于80元,却很少有达到每套180元以上的。大致算来每套校服平均价格应该在120元左右,这样估计,我国校服行业就有超过260亿的市场容量。
虽然近些年涌现了一批有规模的企业,但因为门槛极低,支撑这个市场的绝大多数都还是小企业,集中度非常低。据2013年的一项不完全统计,上海市的校服生产者超过九成都是小企业。这些数量巨大的小企业在研发、设计上的投入非常之小,甚至可以说没有投入,照抄照搬、沿袭旧制的情况非常普遍。校服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观念以及流行元素的敏感度。服装业对设计的依存度本应很高,之所以校服业例外,是由于校服的利润不高支撑不起大设计,校服的穿着者和采购者脱节,校服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审美需求等因素造成的。
近些年,我们看到一些龙头企业的涌现,甚至一些国外大品牌的校服也开始进入,正在使这个行业的集中度加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就可以聘请高水平的设计师,甚至团队,生产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将来,绝大部分的市场应该由数家到数十家名牌企业支撑,他们都有较强的设计实力,那时,我们的校服就应该不会太丑了。
另外,在我们的服装教育、科研体系中,校服设计还没有被当成独立门类,少儿服装与制式服装的结合规律还没有被认识透彻。每年各种服装设计大赛很多,但校服设计的顶级大赛却还没有,也无法让校服设计的新人涌现。
选用、采购方式的悄悄改變
去年7月四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要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采购工作。在《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家委会参与校服选购的报道。
现在,校服的购买方式主要还是学校代收费直接向企业订购。《意见》要求,这种采购方式要在采购的过程中增强透明度,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家长和学生参与度,采购的全程都要暴露在阳光下。
另一种悄然兴起、值得推荐的采购方式是集中选择、分散购买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O2O模式,即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好某款或某几款样式,由家长带学生到校服门店购买。这样可以省却学校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让学生、家长更满意,值得尝试。
文化层面的追求普遍尚未触及
校服作为一种校园及社会文化符号,在安全、实用、美观之上,还应具有一些文化上的追求,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今天,能让校服做得漂亮美观的案例已经有了不少,能让校服符合流行的审美要求的案例也很多。只要是大公司认真做过设计的校服,在式样上是不太会输给国外校服的,做工更是优良,孩子们通常也都会非常喜欢。但能让校服表达出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让校服也具有教育作用的案例还很少见。我们今天的校服还没有形成一种文化,更不能期待它能产生育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