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

2016-07-17马宁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汀类脑血管病脑血管

马宁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

马宁

目的 探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治疗后SSS评分为(68.54±6.8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

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2015-12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1996年)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87±4.65)岁,病程5~45 h,平均病程(12.21±3.02)h;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4.87±4.32)岁,病程6~46 h,平均病程(10.84±2.31)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脱水治疗、给予生命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并发症等。其中,脱水治疗主要采用静脉滴注方式,20%300 mL甘露醇,3次/d。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100 mg/次。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次/d,20 mg/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其中,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主要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评定。

1.4 评价指标[3]治愈:患者的失语、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值大于等于90%;显效:患者的失语、偏瘫等症状明显减轻,病残程度在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值在46%~89%之间;好转:患者的失语、偏瘫等有所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值在18%~45%之间;无效:患者的失语、偏瘫等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值小于1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计数采取率(%),计量采取均数±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7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2 6,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S评分为(68.54±6.87)分高于对照组(40.38±4.2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8 32.54±3.25 68.54±6.87*对照组 28 33.85±3.97 40.38±4.26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4],因闭塞了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氧,促使神经胶质及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进而导致脑实质出现软化、坏死,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若患者属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短暂的感觉障碍及偏侧运动、单眼一过性黑朦、短暂失语等症状;若患者属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感觉障碍及一过性丧失意识等症状[5-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血脂水平异常,而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并治疗胆固醇血症,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主要是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以下几种作用:他汀类药物能够促进内皮型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生成,因而能够提高缺血半暗带血流的灌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的凝聚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而能够有效降低血流的黏滞度;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并能够改善内皮细胞血管的舒缩能力[7]。因此,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属于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该药物能够不可逆地对血小板环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阻断TXA2生成,进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8]。因此,该药物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有效扩张患者的血管,改善机体的的供血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治疗后SSS评分为(68.54±6.8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脑组织,降低患者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增加脑血流量,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王如升.他汀类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6):141.

[2]王江敏,吴志军.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00-501.

[3]陈京雁.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62.

[4]唐凌雯,付欣羽,李作孝.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4,21(6):367-369.

[5]谭茜茜,张丽君,朱锦奎.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0):1425-1427

[6]范正达,陈海鹰,蒋春.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6):809-811.

[7]邓小勇,范爱华,彭华.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321.

[8]陈镇涛,钟冬梅,胡英.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92-94.

2016-02-09)

1005-619X(2016)07-0754-02

10.13517/j.cnki.ccm.2016.07.037

110023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病房

猜你喜欢

汀类脑血管病脑血管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