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感的表达 展现写作的魅力
2016-07-16石美
石美
【摘 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习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件礼物来领取了。”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产生情感效能。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关键词】融洽情感 巧设悬念 拓展思维 情境感染
作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写作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融洽情感,源头积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相反,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触、心理交流受阻碍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学生如果跟哪位老师感情比较好,那么对这位老师教的课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兴趣。目前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还是有的,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讲真话,更不愿讲心里话。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僵化。为此,教师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情感交流。平时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感,缩短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距离,经常与学生个别交谈或笔谈。课堂教学中有时要巧妙运用幽默、笑话等方式调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自己对教师的爱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迁移到写作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真情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走进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让他们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之美,获取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科学实验、趣味游戏等活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搞一些课外阅读的专题指导。例:让学生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时,不妨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零距离接触自然的蓬勃与朝气,让他们真切感受那山的苍翠、水的灵动,让他们在与春天的接触中萌发写作的冲动,形成对春的体验与哲理思索。这样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好文章自然出现。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背影》《七颗钻石》《我的母亲》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情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中学作文大致可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想象等几大类。一般来说,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感情;描景、状物类则课通过现场观摩,实物展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学中的情境,教师要做到针对实际,灵活创设,考虑情境作用的有效性。从目前的情境教学研究来看,教师可在作文教学采用问题情境、音乐情境、图像情境、游戏活动情境等,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设悬念情境、回忆情境、情感共鸣情境等,教师尽量用灵活、新颖的情境增强刺激的新异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三、疑问悬念,拓展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上课也是作文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写作时,思维得到很大的拓展。觉得有好多话要说,积累了自己的情感。
四、讲述故事,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在上新课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其中有自己的情感灌输。
五、环环相扣,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六、抓住重点,故留空白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强化练习促情感
矛盾说:“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中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例:部分学生在日记中曾对给他送伞、送雨衣、雨鞋的长辈们深表谢意。如给他们一抒胸臆的机会,他们定会淋漓尽致地表达一番。于是,我搞了一次命题作文《雨天里的爱》,结果写得很感人。当然,在习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就材料展开、延伸、挖掘,这就成了习作上的再生情感。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作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2010(10)
【2】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