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

2016-07-16

人间 2016年20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罗马

何 湾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浅析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

何湾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罗伯特·S·苗拉(Miola, Robert S.)曾写过一本书 名为《莎士比亚的罗马》,书中通过莎士比亚的六部罗马作品文本对莎翁作品中的罗马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其中美德、荣誉、民主自由、政治权利都是重要的罗马元素并且相互交织。本文将就莎士比亚的六部罗马剧为据,浅析莎士比亚笔下罗马的主要元素。

关键词:莎士比亚;罗马;罗马剧;主要元素

《莎士比亚的罗马》于1983年被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表。全书总共八个章节,研究了莎士比亚在其六部以罗马作为剧情发展背景的作品中对罗马设想的变化过程。第一章是对莎士比亚作品及罗马作品的一个综述,最后一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中间的六章内容分别是对莎士比亚的六部罗马作品的深入剖析。六部罗马作品分别是《鲁克丽丝受辱记》、《泰托斯·安特洛尼格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和克利奥特佩拉》、《科里奥兰纳斯》以及《辛白林》。笔者将这六部作品中体现出的荣誉与美德,民主自由与政治权利这些重要罗马元素进行剖析,希望能对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有 所裨益。

一、荣誉与美德

《泰托斯·安特洛尼格斯》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部悲剧。这个故事充满了激情和仇杀,是英国戏剧的典范,也是 莎士比亚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裘力斯·凯撒》是一部罗马题材的历史悲剧,也是一部值得历代政治领袖们深思。《泰托斯·安特洛尼格斯》与《裘力斯·凯撒》一样体现了罗马的英雄传统作为力量和高贵的源泉,然而也同样成为了 英雄们失败和悲剧的诱因。

在《泰托斯·安特洛尼格斯》中,典型的男子气概美德体现者当为提图斯和他的儿子们。然而这个家庭表现出的罗马美德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的下场,因为提图斯坚守的罗马美德本身就是 自相矛盾的。一来,为了国家,提图斯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让自己的儿子入土自己家的墓地,视其兄为“愚蠢的护民官”,其儿子为“国家叛徒”,这个人似乎可以为了国家六亲不认、抛家弃子。然而,作为国家最基本的单位,提图斯的家庭却没有得到他的保护:他杀死了自己亲生儿子;女儿被强暴欺凌;两个儿子 被诬陷;另外一个儿子被流放。马库斯在谴责提图斯时请求到:“你是罗马人,请不要野蛮”。这里马库斯说出了当过分的罗马美德变成一种罪恶,当提图斯对荣誉的追求开始破坏家庭、损害国家时,罗马美德的正式变成了英雄们悲剧的原因之一。

相比来说在《裘里斯·凯撒》中,“男人们对人世间的荣耀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求,视荣誉为最高的善,不遗余地为之求索。”个人的 荣誉和美德使得布鲁特斯走进了卡修斯设的刺杀凯撒拯救罗马的圈套,当然也是因为布鲁特斯荣誉加身,才在刺杀完凯撒后获得了人民的谅解和支持,还扬言要捧他为另一个凯撒。

二、民主自由与政治权利

《鲁克丽丝受辱记》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主要描述了罗马古城城邦的自然文化意向如城墙、朱庇特神庙、私人住宅以及宽广的田地等。在该诗歌中,罗马是一个秩序井然、等级分明的城邦,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早期的民主的罗马城邦印象。但同时,该诗歌中的罗马城邦是处于围攻(siege)下的罗马。此处“围攻”暗喻着个人民 主权利和政治层面的冲突,围攻者塔昆(国王之子)侵犯了美好的鲁克丽丝(罗马美德的化身),其行为激起民愤,经平民们口头表决,一致同意将塔昆和他的家族被放逐,王朝被推翻,罗马共和国遂正式成立,国政遂由国王转入执政官之手。罗马民主自由的特 点初露端倪。《科里奥兰纳斯》中曾经罗马共和国的英雄科利奥兰纳斯由于自身贵族的固有观念鄙视平民,曾破口骂这些日益不安分的下等人为 “多头的群众 ( the many-headed multitude) ,他的血气喷张引发平民阶级的猜忌和恐惧,平民心里恐惧万分觉得自己的政治权利受到了威胁,“无法看着自己的空间被不断挤压”,于是将科利奥兰纳斯当成了罗马的敌人被放逐。再到《裘力斯·凯撒》剧中,自由民主过于泛滥,平民们在巧舌如簧的安东尼煽动下,发起内战,剧中主人公布鲁特斯则死于这民主过于强势无法控制的内战国家。《安东尼和克利奥特佩拉》可以看做是《裘力斯·凯撒》的续集。此时的罗马不再是简单的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帝国,囊括世界的帝国;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是《安东尼和克利奥特佩拉》中的罗马也是一个被内战四分五裂的罗马。

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不是分离破碎的罗马,它的重要元素美德、荣誉、民主自由、政治权利在莎士比亚的六部作品中都是相互交织并且有所内在联系的,而正是这些联系使得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如此栩栩如生、连贯始终。

参考文献:

[1]Amico, Jack D’. “Shakespeare’s Rome: Politics and Theater.” Modern Language Studies 1(1992) : 65-78.

[2]Garry Wills.Rome and Rhetoric :Shakespeare’s Julius Caesar[M].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2011.

[3]Goddard, Harold C. The Meaning of Shakespeare[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4.

[4]Greenblatt, Stephen. The Norton Shakespeare[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

[5]Vivian Thomas. Shakespeare’s Roman worlds[M].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89.

[6]Warren Chernaik. The myth of Rome in Shakespeare and his contemporaries[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7]彭磊.《莎士比亚戏剧与政治哲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08-01

作者简介:何湾(1991-),女,汉族,湖南省浏阳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罗马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小罗马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阳光房
罗马鞋 无法抗拒的夏日战靴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莎士比亚作品的叙事风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