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企业家解读“工匠精神”

2016-07-15陈姝宇

职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翔工匠精神工匠

陈姝宇

“疯狂APP”创始人李翔,是个帅气十足的80后。 “互联网企业家的工匠精神,更多的应是一种气质的体现,一种对创业热爱的信念,一种对打磨产品孜孜不倦的追求。”李翔说。

虚拟产品,气质为主

互联网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身份出现时,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破坏性。在其一贯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思维模式下,“质量”往往就成为了一个相对的概念。

而在李翔看来,“互联网产品是没有办法像实体产品一样可以看到的,它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平台的概念。所以工匠精神在这一层面上,对互联网企业家来说更多的应是一种气质的体现,是从中所散发出的感觉与信念。”

对此,李翔用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向记者阐述道,“如果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读书,看的全是和这个产品所相关的书籍,把自己所有的时间与心血都花在了和产品、技术等相关的事情上,目的只是为了尽可能地把产品打磨得更精彩一些。那么,这个年轻人所散发出的感觉和状态便是带有工匠精神的。”

对于互联网企业家来说,慢慢地把一个产品从无到有打造出来,这期间所流露出对于产品细致打磨的情怀,不仅仅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气质体现,这便成为了工匠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大多数用户把互联网当做资本游戏,而一心只扑在如何让产品表现得更加浮夸,以及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对于工匠精神的摒弃,使中国互联网行业成为一个没有民族信念的经济怪物。

“互联网企业依然是要回归商业本质的。所谓的商业本质,就是即使做的是互联网生意,但回归本质还是赚钱。赚钱就驱使了互联网人要考虑这个产品的可用性以及精彩程度,让用户重复购买来产生交易。这是之前互联网企业所忽视的问题。”

李翔一直坚信只有将工匠精神的推崇下去,才能让互联网人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对于产品的打磨,对于初心的回归。

“资本的驱使,可能会让互联网人慢慢地忽视当时的初衷,从而变得急功近利。但如果有工匠精神的引导,那么,互联网人在对于质量、服务以及时间效率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提高与回归。产品的品质决定了复购率,同样也决定了资本追逐。”

具有工匠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家,对待用户应当永存敬畏之心,更应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利益的诱惑。他们将“十年磨一剑”“一生做好一件事”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致力打造以用户为创作源头,去寻找品质成本和效率突破,从而回归到最初的本原上。

工匠精神也促使互联网企业家,在一贯快节奏的环境下,懂得静下心来、回归本初,从而更好地生存下去。

工匠精神是“德”不是“才”

如今国内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屡见不鲜。而其中可以运营三到五年之久的互联网企业,已然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行业中的百年企业了。

“工匠精神其实是无法靠后天培养的,而其中更多的则是在‘德,并非在‘才”,李翔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他有理有据的论证道:“从‘德的层面上来看,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情或事物的看法,一定会有着自己高标准的要求与价值观的评判,做任何事情也同样是谨遵工匠精神的。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有才能,也只不过是有着单纯的商业运作技巧和手段。若只想从中获取商业利润,那这个人则很难有工匠精神。”

李翔更是用一句话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实质——“工匠精神,就是之前打磨产品的99%的过程。”

互联网企业家的工匠精神,是依靠信念、信仰,对产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在一系列高标准、严要求的历练之后,以精品的身份呈现给受众的一份“情怀”。互联网时代需要真正的工匠精神,更需要互联网企业家们的“德”去维系。而这,同样也需要时间去积淀,用细节的品质去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疯狂”的工匠精神

当你听到“疯狂APP”这个名字时,会不会觉得它应该是某个手机软件?再着眼看它设计简洁、明暗撞色的logo,更是丝毫看不出“疯狂”体现在哪里?而“疯狂APP”的办公室里却有着一间神秘的小黑屋——“疯狂”直播间。

“‘疯狂主要指现在的创业热潮,而‘APP代指的则是创业这件事。名字上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混淆,但同时增高了辨识度,更容易被记住,”李翔淡淡地笑。

此时记者才恍然大悟,“疯狂APP”真正的身份原来是移动互联网第一投创直播频道。直播内容也多是以经验分享的干货为主,介绍创业项目的同时也为的是给互联网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发现的平台,帮助想创业的人少走弯路。

“疯狂APP”更是由非播音专业、没有太多产品背景的70后、80后和90后三个合伙人一同创立,从2015年12月份上线至今,已采访500多位创始人,并拥有500万私家车收视人群和100万互联网听众。

在短短几个月内,“疯狂APP”飞速的发展也绝对离不开工匠精神的践行。

李翔更是向记者透露:“从态度上来说,工匠精神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工作原则。对待采访嘉宾的工匠精神来说,就是要做到尽善尽美。录制过程中,嘉宾声音上有一声咳嗽或者对照片不满意等问题,即使公告已经推送到网络上去了,即便也有了不少点击率,我们仍然会毅然决然的删掉节目,并在第二天重新推送。”

在李翔心中,他始终认为嘉宾是产品的提供者,也同样是产品之一。工匠精神是对于细节的追求,对于容错率的容忍,对于嘉宾审核的把握。这不仅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更是对产品出品的严格要求。

“疯狂APP”的下一步计划,便是要把用户扩散到泛周边的一些创业者身上去,如智能小白、大学生群体以及大学创业人群、白领等年轻一代用户。未来在内容的研发上,除了单一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访谈的栏目外,还会推出一系列更有意思的娱乐创投。

“移动互联网的工匠精神在于创业者的本身。”

对工匠精神的坚持,使“疯狂APP”在内容上有更大的投入,更是将精益求精的理念作为挖掘互联网企业家创业故事的根基,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节目形式呈现于众。

这不仅李翔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情怀,更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内在追求。

猜你喜欢

李翔工匠精神工匠
李翔作品欣赏
90后大工匠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工匠风采
BOUNDEDNESS OF MULTILINEAR LITTLEWOOD-PALEY OPERATORS ON AMALGAM-CAMPANATO SPACES∗
工匠神形
李翔书法作品欣赏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