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6-07-15王莎莎李宏健
王莎莎 李宏健
[摘 要]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将“电路基础”课程作为机电、通信等专业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因为“电路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技能型实验课程。它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后期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它也为日后从事电类专业的学生及工作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技术指导。因此,上好“电路基础”课并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成为很多专业教师研究的课题。文章就当前“电路基础”课程在各院校教学环节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教改方案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实验课程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190
1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电路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机电类、电子类和通信技术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学生日后的专业技术学习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并可以熟练分析电路的原理。可是,在“电路基础”这门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教师容易忽略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教学脱节。这种脱节的教学方法,不但会降低教学质量,也会使学生很难理解“电路基础”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内容,长时间下去会让他们失去对电路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想方设法提高“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已 经成为目前部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平时的上课及备课过程中,积极参与和研究“电路基础”课程的教改方案,丰富“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电路基础”课程缺乏合理、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环节里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计划,它的制订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尽管这个环节很重要,可是在部分高校的“电路基础”课程设计上,一些专业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此环节。特别是在学期开始前的教学计划进度设计上,部分“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度表过于粗略、单一,或者局限于教材上的教学计划。
其次,“电路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不适合学生开展学习。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电路基础”这门课的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的授课方式可以演示一部分教学任务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实验项目的工作过程。但是,这些只是理想化的实验进程,事实上缺乏实验的真实性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这种课件化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间接控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长期采用这种被动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失去对电路的原理验证、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验素质,我们就必须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授课方法。
最后,不重视“电路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电路基础”这门课的实验性非常强,但是在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只是照葫芦画瓢,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意义。此外,有些学校的“电路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比例失调,导致授课效果不佳。至于我们所提倡的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利用所学专业开展创新等方式,多数院校根本没有实施。这些忽视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做法,对于学习“电路基础”课程都是非常不利的。
3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
首先,按照“电路基础”课程标准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是上好“电路基础”课程的前提和保障。“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合理地分配理论和实验学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依据“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并把电子技术、电路的相关实验进行补充。同时,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基础”教材等优秀教材作为授课时的辅助教参,及时准确地为“电路基础”课程补充新的知识。在教学进度设计上,结合“电路基础”课程对专业建设的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增减各章节的内容和实验任务。同时,我们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力求精细化教学。在上学期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2∶1的比例进行教学,下学期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1∶2的比例进行教学,这种改进既保持了总体上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的原则,又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上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和使用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在“电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相互结合,先学后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实验的演示。特别是当课程里出现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较多时,我们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书写时间,又可以增加对学生知识信息的传递量。而且对于实验中涉及的比较抽象和比较难理解的原理和内容,如电路的原理、网孔中的电流和回路电压等基本原理和概念,可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学来完成对于抽象概念的电路动态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并且培养起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兴趣。为了改进“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大胆地纳入到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大胆的尝试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再次,我们在“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上,要采用多样的授课方法,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有三种方法:第一,以实验任务实施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学习完“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些基本操作和简单实验后,部分学生已具备了简单电路的开发等一些基本技能,这时采取项目化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电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并能使学生更快地完成电路连接,进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处理,提高学生理论分析和综合实验能力。第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讲授所教的专业知识之前,可以通过复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使用这种讲课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培养起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知识储备量、性别等相关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来完成教学。小组内成员通过研究合作,一起研究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把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和结果反馈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激励学习的能力,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给小组的任务。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第一,建设专门的课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课程网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知识的场所。第二,电路实验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结 论
本文在分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时,结合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授课体会,提出了改进“电路基础”教学质量的若干办法。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的探索,继续提高“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仲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9).
[2]钱莹;连瑞瑞.高职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J].学园,2014(2).
[3]李玉文.项目式教学在电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J].科学中国人,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