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存在“东北化”可能
2016-07-15刘元春
刘元春
【摘要】“东北经济塌陷”是中国经济动力新旧转换、全球经济低迷、人口大规模流出、政商关系恶化等多重因素叠加产生的现象。这些因素在其他地域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难以同时存在,因此,它难以在其他地域出现简单的复制和广泛的蔓延。
【关键词】东北经济 动力机制 反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经济东北化”这一观点是从近期“中国经济崩溃论”衍化而来的,它不仅没有看到东北经济快速大幅度下滑只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大调整的一小部分,难以从根本上反映中国经济整体趋势和经济运行的本质,同时也没有看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有效解决东北经济塌陷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从而在根本上逆转目前的颓势。东北经济下滑不仅不存在在全国蔓延和复制的制度基础和环境基础,反而会在全国经济触底反弹和全面改革调整的双重力量作用下摆脱目前的困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东北经济塌陷”是中国经济动力新旧转换、全球经济低迷、人口大规模流出、政商关系恶化、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以及重化工与资源经济全面下滑等多重因素叠加产生的消极现象。这些因素在其他地域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难以同时存在,因此,它难以在其他地域出现简单的复制和广泛的蔓延。
对于动力机制已经实现有效转变的区域,特别是以服务业和创新行业为主体的区域,东北现象不仅不会出现,相反会在全球经济下滑进程中逆势上扬,保持十分坚挺的增长。这集中体现在重庆和深圳等区域,它们在东北经济出现总体负增长的同时,还保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长。
对于人口大规模流入的区域,东北经济所出现的房地产全面塌陷的局面不会出现,反而会在目前资金全面充裕的作用下出现持续火爆的状况。例如,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由于人口大规模流入和未来经济向好,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在价格、销售面积等指标上呈现持续两位数的增长。
对于上一轮国有企业改制较为彻底的区域,东北经济所出现的国有企业整体性大面积亏损的局面不会出现。这集中体现在广东和上海等区域,国有企业的债务并不高,企业利润和经营绩效依然较好,依然是财政的纳税大户和社会的就业载体。
对于那些不依赖于煤炭、石油、重化工等产业的区域,东北经济在全球超级大宗商品周期作用下而出现的同步性下滑不会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以高新技术产品、生活性制成品和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依然保持较好的态势。
其次,我们还必须看到,东北经济塌陷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在底部运行、结构分化的一个特例。中国经济以及东北经济已经在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再定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重力量的作用下出现了底部企稳的迹象。不仅全国经济将在世界经济复苏、大宗商品触底、内部动力机制再构建等因素的作用下开始结束周期性下滑的局面,同时东北经济也将在振兴东北经济计划的作用下结束目前低迷的状态。
最后,东北经济现象不仅不存在扩散的制度基础,同时也不存在扩散的宏观环境。一是全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迹象,特别是一季度各类先行参数和一致参数都出现企稳。二是与东北经济下滑密切相关的几大参数都出现明显改善。例如,钢铁和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底部已现,以重化工和资源为主的企业利润将有所改善。三是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已经部署并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隐藏在东北经济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将得到改善。例如,围绕“三去一补一降”采取的各地和各部分改革措施已经开始实行,围绕东北经济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以及社会改革也拉开帷幕,这些改革将使“中国经济东北化”的制度基础全面消解。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刘瑞一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