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网络资源转化为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探索

2016-07-15魏朝夕

科技视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外语教学资源

魏朝夕

1 网络资源与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再认识

网络资源是指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相结合,以超链接的方式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链接为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呈现在互联网上,这些统称为网络资源。目前适用于外语教学的资源形式有:网络搜索引擎,数字化图书馆,外语学习网站和论坛,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课件点播,个人主页与博客,MOOC外语学习,TED演讲资源等等,可谓浩如烟海,多种多样。但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网络资源并不等同于外语课程教学资源,因为过于全因而泛,过于多因而乱,过于随意因而缺乏设计,进而无法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形成对外语教学有益的、有效的补充。基于此,结合外语课程教学具体的学习目标,特定的学习情境,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即时的考核以及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对于网络资源的再加工,深处理尤为必要。只有经过针对性的筛选,网络资源的精细化编辑处理,体现交互性,展示参与感,才有可能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探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保障听力热情的持续,听力活动的动态化并常态化以及英语听力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2 网络资源转化为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四个节点的探索

在当前“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找、关注海量的网络资源,并对网络资源进行精加工,深处理,为外语的课程教学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多样化资源,服务教学,辅助教学,深化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彼此渗透,互相推进,共同进步,既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其中四个节点的认知与创建至关重要。

节点一:基于学习认知规律以及有意义学习的认识下的教师成长记,成长为课程设计师和资源处理大师。网络资源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的首要一环在于课程教师对于资源的加工处理。基于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实质性的改变。其中,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考虑如何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单,细化为学习模块,使学生知道这是什么,要学习什么,即将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何评价和考核,做的效果如何体现?在此基础上,在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推送分享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关注度以及学习效果,进而合理选择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引领学生有目标的学,有针对性的做,进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网络资源下,独立进行生成性资源的创建和分享。

节点二:基于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下的学生的蜕变记,化茧为蝶,变被动为主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而知识是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式获得的,同时知识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因为它是通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而形成的。正因为此,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必然要通过自己的主动习得能力和主动交往方式获取知识,完成从被动消极传授到主动积极创建的知识内化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个体化特征。而联通主义则是指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正因为此,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当他们使用新的学习工具,接触新的信息和资源时,他们要主动进行知识的链接,人际的交往,既要学会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又要学会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发声做贡献。这时他们学到的是在接收并应用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创建,积累生成性资源,培养自己的后续的学习拓展能力。因此,个体化的学习特征因为联通,通过分享的过程变得丰富,因而,学习过程也不再静止,学习情境更加至关重要。对此,威尔逊和迈尔斯曾提出的过情境认知理论做了强有力的佐证,其认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情境而发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尤其与正式学习相比,非正式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基于此,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外,一定需要课外网络资源的辅助与拓展,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听力课程而言,能听得清,听得懂,反应及时,应答得体,则是最基本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

节点三: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提供的多重交互平台的交叉式利用。目前课题组在实验中采用了以下几种交互平台的方式:利用微信班级群进行碎片式的非正式的英语听力微资源的推送;创建微信课程群,开展点对点式学习指导及跟踪互动;利用蓝墨云班课,推送正式和非正式的移动式英语听力课程学习资源;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上传和分享正式的英语听力课程学习资源。这几种交互平台,各具特色,又互为利用,分别将学习评价随时化,过程化;学习支持具体化,反馈及时化;学习过程的关注和处理个性化,交互化;学习模式的营造体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化,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协同化;学习内容精选化下的细节化;虚拟平台下情感补给的现实化,学习场所的拓展化,学习资源的内化理解与共建分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以建构、合作、真实、主动、有意图为特征的有意义的学习的开展和活动的实施。

节点四:基于协作与分享基础上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指为完成真实任务或问题,由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者所组成的学习组织。学习共同体强调共同的学习信念和愿景,强调分享、探究和协同,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分享感是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构成要素。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构建合适的学习公约和学习愿景,培养学习者分享、信任、归属的学习品质,提升信息手段辅助外语学习运用的内在动机,这是支持和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在网络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持久有效的保障,更是达成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

3 网络资源转化为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

基于以上对网络资源和外语课程教学资源关系的再认识,以及网络资源转化为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四个节点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对于网络资源在外语课程教学中优化选择和使用的原则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原则:

3.1 活动性原则

在该原则下,学习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或教师课堂资源的移动,而是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使用学习资源或利用学习工具,探索答案,发现问题,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3.2 针对性原则

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针对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致力于学习者学习体验的获取。

3.3 真实性原则

旨在通过真实情景的营造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资源的选择应该是越能接近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即越具有真实性,越有利于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意义建构。

3.4 问题性原则

包括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资源体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紧密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适应性是指要考虑使用者的学习动机,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保证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呈现一种动态思考的状态。新颖性是指资源学习内容的呈现和表现方式的新奇,趣味,增加吸引性。

3.5 迁移性原则

资源的使用能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认知,不断去同化新知识,扩充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自然状态下新旧知识的嫁接,内化为自己的新知识结构。

4 结论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将网络资源转化为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实践中,需要驱赶学生的惰性,发挥他们的主动参与性,力求与网络资源达成有效互动,进而形成生成性资源,促进听力效果的不断提升。同时更需要培养教师迅速获取信息、有原则的筛选信息、加工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同时培养教学的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资源、学生、课程四者之间互动协作、互助式成长以及课程教学有效性目的的取得。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外语教学资源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