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以约谈常态化推动党内关系正常化
2016-07-15黔清风
黔清风
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聚焦突出问题,以约谈常态化推动管党治党“常管长严”,让纪律真正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
日前,贵州省纪委通报的一季度纪检监察有关数据显示,在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11.98% 的情况下,执纪审查的主要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立案3066起、结案2124起、处分2340人,分别同比增长78%、63.3%、55%。
纠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方面,查处440起问题,处理570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386人,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和党政纪处分人数分别同比增长92.14%、74.31%、169.93%。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结案数、党政纪处分人数均逐年递增,特别是2015年,三项指标增幅均超过100%,绝对值达历年之最,均超过2013年与2014年之和。
“数据表明,纪律走向严、紧、硬正在持续发力,并且不可逆转。”贵州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高举纪律戒尺,常态化开展“大约谈”,小过即问、小错即纠,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密不可分。
去年7月以来,在省委统一部署和省委“五人小组”示范带动下,贵州各级党委“五人小组”、各单位党组(党委)班子成员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班子成员,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要求,依规依纪对有问题线索反映,且适宜通过约谈方式处置的党员干部层层开展“点射式约谈”。
约谈按照“一人一套约谈方案、一份约谈提纲、一份问题清单、一份签字背书承诺”要求逐人开展。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对13390名“问题”党员干部开展约谈,包括91名厅(局)级和1662名县(处)级干部。
约谈中,在党组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帮助下,在理想信念、政策纪律“攻心”下,共有6893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少人还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今后一定加倍努力干事创业。”黔西南州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在约谈中主动交代了自己的问题后如释重负:“感谢组织在我最关键的时候给我猛击一掌,让我幡然醒悟、迷途知返,也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也有黔南州政协主席高金林,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德华,六盘水市商务和粮食局副局长万昌思,黔东南州教育局副局长王则淮,黔西南州规划局副局长黄红等党员干部心存侥幸,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在组织教育挽救面前不珍惜机会,拒不承认问题,甚至妄图瞒天过海、蒙混过关,最终受到党纪从严从重处理。
据贵州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约谈后,全省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区分违纪问题时间节点、问题性质、认错态度等进行恰当处理。其中,提醒谈话2078人,批评教育7601人,诫勉谈话2566人;因违反纪律,给予党政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党员干部999人;因严重违反党纪,给予党政纪重处分115人;因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党员干部31人。
2016年,贵州省委在总结“大约谈”实践成果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适用范围、对象、程序和方式,要求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在全面分析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聚焦突出问题,按照预防提醒谈话、询问示警约谈、纠错诫勉约谈、问责处分约谈四种类型,着眼于预防、点拨、纠错、教育帮助全过程,扩大谈话、函询、诫勉覆盖范围,使干部受到经常性的提醒教育,促使有问题反映的干部讲清问题,认识错误,及时改正,对反映失实的予以澄清了结,以约谈常态化推动管党治党“常管长严”,让纪律真正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
“既释放‘纪律真正严起来了的强烈信号,又把监督、管理、团结、教育、挽救党员干部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给各级党组织。”贵州省纪委副书记陈再天表示,针对不同问题指向开展的“大约谈”,为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为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有效减少问题线索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作者单位:贵州省纪委监察厅 责任编辑/杨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