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与幼儿的健康发展

2016-07-15计春芳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技能习惯幼儿园

计春芳

一直以来,大多数家长都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常常会让还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这样严重违反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虽然教育专家曾多次强调:“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游戏为课堂教育的基本活动,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但学前教育中,“小学化”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让幼儿深受其苦、深受其害。由此可见,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

提早让幼儿学习知识化的内容,是无益于幼儿成长的,甚至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为3~6岁的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中且持续的时间较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让幼儿提前学习难以理解的学科内容,并长期处于机械、枯燥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不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而且会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产生紧张与焦虑情绪,甚至会让部分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厌恶情绪。这样,以牺牲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而谋求知识和技能,是不可取的。

很多幼儿园就已经开设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有些家长仍不放心,怕孩子在一年级的学习中掉队,所以让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到“幼小衔接班”学习一年级的拼音课程等。当孩子坐在一年级教室里再次听到曾经学习过的内容,孩子会失去新鲜感和学习的热情,因为孩子会认为教师讲解的知识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以至于没有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逐渐养成了边学边玩、漫不经心、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因为通过提前学习,幼儿在教学伊始会取得短暂的成绩优势,教师和家长也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隐患,待到再学习有挑战性的新内容时,学生的成绩优势就会逐渐消失,不良的学习习惯也难以纠正。此外,由于拼音、读、写、算等不是幼儿园应有的教学内容,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教师也没有参加相关的教学技能训练,所以容易出现不规范、不到位的教学行为,导致幼儿常常出现一知半解或者理解不正确等情况,如拼音发音不准、写字的执笔姿势不对、倒下笔等。这样的习惯延续到小学后,学生就难以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

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要防止和纠正这一现象,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在幼儿刚入园时就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讲清楚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在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下,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抢跑的方法并不能让幼儿真正“赢在起点”,反而会人为地造成幼儿厌倦学习,使幼儿变得后劲不足,过早地失去“胜在终点”的动力。幼儿园要让家长知道,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比教给他们知识更加重要,要让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这比学习知识技能更加重要。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搭建多种活动平台,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项目,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寻求幼儿的本源教育。幼儿园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制订相关措施,强化管理,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幼儿园要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提供好玩、有益的玩具和材料,选择具有启蒙性的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知识技能更加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乐学、会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幼儿园教师要让幼儿愿意并学会自理,懂得并学会遵守规则,乐于并善于与同伴交往,学会倾听和理解。此外,幼儿园还要发展幼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既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又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户远寨小学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能习惯幼儿园
习惯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