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的心虚是对孩子的隐性攻击

2016-07-15杨杰

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虚姥姥家长

杨杰



新媒体声音

父母的心虚是对孩子的隐性攻击

姥姥的心虚

当我们用心虚、没底气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孩子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通常,我们得靠猜测和推理。

在上周的咨询中,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巧合,姥姥在同一天内,用同样心虚的语气分别对待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于是,外孙女的表现和女儿的内心感受,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答案。

早晨的时候,姥姥做好早饭,就喊外孙女来吃饭,姥姥习惯性心虚地对孩子说:“宝宝,咱们吃早饭好不好?”

孩子开始哼唧,姥姥一个劲儿地说服,于是,孩子就哭闹了起来。

妈妈阻止了姥姥的劝说就去洗漱,等自己洗漱好,孩子也不闹了,她稍微弯下腰,温和有力地看着孩子说:“来,宝贝,吃早饭了。”

妈妈告诉我,孩子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高高兴兴就过来。之前那种不情愿的感觉全部消失了。

上了餐椅,妈妈对孩子说:“吃多少,你自己定。下了餐椅,饭就收走了。饿,就等到上午的水果时间吧!”孩子很利落地说:“知道啦!”然后就把姥姥给盛的一碗饭吃光了。

到了晚上5点多,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姥姥又是心虚地对妈妈说:“我先吃点东西,我饿的难受,一会儿就给孩子喂水。”

妈妈说,听着这句话好像也没什么,但姥姥当时的语气让人感觉心里堵得不爽:“我没嫌你不喂水啊!”但妈妈很快意识到,其实姥姥没有埋怨自己的意思,她就是习惯性的心虚。

为什么会心虚

对孩子说话心虚、没底气,看上去也不是个大问题,甚至还显得很温和。就比如叫孩子吃饭这件事情上,如果从表面上看,姥姥比妈妈的态度还要温和,似乎可以推论,孩子不肯好好过来吃饭,那肯定是孩子爱耍赖。

心虚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心虚的人总能证明自己的心虚是对的。比如,这位姥姥可以说孩子就是不爱吃饭,叫孩子吃饭,孩子就哼唧。甚至还可以证明,女儿就是很爱生气,都给她解释了,她还是不太高兴。

其实,这个因果完全颠倒了,有时候,孩子的耍赖、发脾气都是我们诱发出来的。

心虚的背后,往往都藏着一个“怕”字,姥姥的怕,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怕孩子不吃饭,怕女儿怪自己。

当姥姥用这种“怕”的态度与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其实带着一个潜台词:“你是个不爱吃饭的孩子。”

如果孩子接受了这个潜台词,她就要表现出“不爱吃饭”的样子;如果孩子反抗这个潜台词,就会想:“我没想过不吃饭啊,你凭啥认为我是这样的孩子呢?”

总之,这种心虚里面,隐含着对孩子的诱导、否定和攻击,于是,孩子就出现了我们担心的行为,这是典型的“怕啥来啥”。

心虚最大的危害,是破坏了亲子之间的真诚和信任。如果父母内心深处对孩子有个负面评价,不管我们如何掩饰,孩子依然能感觉到。

有很多父母问我孩子经常耍赖、爱发脾气怎么办,根据我咨询过的案例来判断,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应对不当,这是方法层面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就是心态的原因,我们对孩子有担心、有防御,总是用很心虚的态度和孩子打交道,反倒诱发出了这种状态。

如何放下“怕”字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用那么心虚、没底气的态度对待孩子,说到底还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怕”。有时候,这个“怕”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按照概率来说,也的确有孩子不愿意吃饭或者女儿责怪妈妈,在这样的时刻,并不是一句“不要怕”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要放下心中的“怕”字,不外乎两个办法。

第一,准备好对策,坦然地表达。

比如,孩子不过来吃饭怎么办。仔细想想,孩子就算不过来吃饭,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要么就等一会儿,也可以让妈妈出面,最严重就是这顿不吃,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通常,孩子过一会儿就会吃的。

第二,更新与孩子有关的“数据”。

我常常开玩笑说,教育孩子也需要“大数据”。孩子的内心深处,每天都会有很多细微的变化,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这样特别容易对孩子形成刻板印象,孩子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从前。

比如,说到怕孩子不吃饭,我常常会问:“在最近十次你叫孩子吃饭的场景中,她哭了几次?”许多家长想来想去,就那么一两次,但是,这一两次印象实在太深刻,所以,想到喊孩子吃饭,就以为她会哭闹,这是典型的防御过度。

对于孩子,我们常常以偏概全,如果我们想坦诚地跟孩子交流,客观真实地看待孩子,随着孩子的变化,我们要不断更新对孩子的印象。

(摘自“杨杰的妈妈圈”)

博友讨论:

心路独舞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乐趣。

我们要让孩子认同我们的教育。认同,就是从心眼儿里表示同意。教育孩子需要双方的认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家长往往忽略这一重要原则,习惯于“我说你听”。为什么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顶牛儿”的现象,原因就是孩子对家长说的话不认同。有时,家长的教育意图是对的,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对上孩子的“心”。

叮叮当当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呢?首先,是因为孩子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孩子喜欢的东西、崇拜的偶像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在家里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当孩子要求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总是不允许,要么就是全部被家长包办代替了。其次,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使孩子没能敞开沟通的心扉。另外,很多父母没有与孩子沟通的习惯,不能正确认识性格不同导致的沟通方式的差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这些都会造成亲子间沟通的障碍。

阳光微笑

如果说父母也是一种职业的话,那它应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它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岗中培训,既不能辞职,也不能退休。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沟通的品质决定亲子关系的品质,只有把沟通这门功课做好了,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想说,让孩子听话,关键在家长。而且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这也是正常现象。要对孩子不听话采取分析的态度。事事顺从家长的孩子有可能缺乏独立思考,不利其健康发展。

(责编李 君)

猜你喜欢

心虚姥姥家长
“心虚”使人进步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七 “鸣天鼓”“治后心虚痛”导引法
[心虚]使人进步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虚心使人进步,心虚使人更进步
我心中的好家长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