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环境的分类研究

2016-07-15吴文治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人居分类人类

吴文治

(1.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 210444)



人居环境的分类研究

吴文治1,2

(1.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 210444)

摘要阐述了人居环境的理论来源与基本内容,在对现有人居环境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的人居环境分类体系,认为人居环境的不同分类可借鉴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分类方法,为人居环境提供更加现实的研究范式和理路。

关键词人居环境;分类;历史学;地理学

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38。人居环境作为人类栖息地,随着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增加,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其中人居环境分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人居环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有人居环境分类显得过于笼统,不能满足人居环境在具体、个案研究新的发展需求和不同学科参与人居环境研究及理论建构的要求,亟需提出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的人居环境分类体系。鉴于此,笔者在对现有人居环境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分类体系,为人居环境提供了更加现实的研究范式和理路,将人居环境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1人居环境理论来源与基本内容

1.1理论来源地球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人类居住环境的营建与改造,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的研究,各个学科门类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为人居环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来源。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学科诞生的历史并不长,而对它的关注却是高度重视。一方面,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飞速进步,物质生活总体上得到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人类居住的环境却是日趋恶化,这就警示人类必须重新审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重新考虑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人居环境从其他学科获得了理论基础,并建立了自身的理论与学术框架,这种复杂交叉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它必然要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不断汲取经验以更趋成熟。对人居环境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学科本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近代学科发展与分类的角度看,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最早是由建筑师、城市规划家、社会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等在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针对城市人居环境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理论学说,这为人居环境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在空间、地域、技术、人口等狂飙式拓展蔓延中出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为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大的时代背景和动力。“人居环境”这一名词被第一次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也就是说,在“人居环境”这个专有名词出现以前,人类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已经开始,该研究称之为“前人居环境”(近代以来至“人居环境”理论体系出现之前)时期。

前人居环境学时期的研究主要有人类生态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环境社会学、文化生态学、城市符号互动理论、社会网理论、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新韦伯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等。此外,还有A·索里亚·伊·马塔的“带型城市”理论[3]、盖迪斯的“区域观念”[3]、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3]、泰勒的“卫星城镇”理论[3]、E·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3]、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2]、钱学森的“山水城市”[3]等。部分前人居环境学理论示意见图1~4。由此可见,人居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极强的学科,任何学科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人居环境研究的宏观框架与现实构建当中,这就需要具有系统的整体思维观,才能进行客观的科学研究,从而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联合国《温哥华宣言》最早直接提出“人居环境”这一概念,认为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的集合体,包括所有社会、物质、组织、精神和文化,涵盖城市、乡镇或农村。它由物理要素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服务组成(UN,1976)。物理要素包括住房(为人类提供安全、隐私和独立性)和基础设施(即递送商品、能源或信息的复杂网络)。服务则涵盖了社区作为社会主体,完成其职能所需的所有内容[3]。我国较早提出“人居环境学”这一概念的是安光义[4],而在学界影响度最高的是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他在“广义建筑学”(1999年)的基础上思考和借鉴利用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所提出的[1]。其实早在1993年吴良镛先生便提出了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倡议。

图1 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图解[5]12 Fig.1 Burgess’s theory of concentric circles

注:1.中心商业区;2.轻工业;3.下层社会住宅区;4.中层社会住宅区;5.上层社会住宅区;6.重工业;7.外国商业区;8.郊区住宅区;9.工业郊区;10.往返地区。Note:1.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2.Light industry; 3.Lower society residential area; 4.Middle society residential area; 5.Upper society residential area; 6.Heavy industry; 7.Foreign business district; 8.Suburban residential areas; 9.Industrial suburb; 10.Round trip area.图2 霍伊特的扇形说理论[5]14Fig.2 Hoit’s theory of fan

图3 哈里斯、厄尔曼的多核心说[6] Fig.3 Harris and Ullman’s theory of multi core

图4 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1]9Fig.4 Ebenezer Howard’s theory of garden city

1.2人居环境理论的基本内容安光义[4]在1997年出版的《人居环境学》一书中对人居环境学所下的定义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人居环境专著,提出了人居环境的四大规律,论述了影响人居环境的各种因素,科学地解释了许多人居环境现象,提出了最佳人居环境模式,奠定了人居环境的理论基础,为人居环境发展指明了方向。吴良镛在2001年出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1]。他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思想的聚居环境[7]。吴良镛先生对人居环境(科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本的学术构想和理论框架(图5),是国内人居环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吴先生进一步提出了人居环境研究的5个最基本的前提:①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②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③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④人居环境内容复杂。人在人居环境中结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建筑),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⑤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2]。人居环境的自然、人、社会、网络、建筑5个要素对应着五大系统(图6),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2]。

图5 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构想示意[1]40Fig.5 A sketch of the academic concep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图6 人居环境及5个子系统组合方式[1]39Fig.6 Combination ways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5 subsystems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居环境包括人所居住的所有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等一切活动开展进行的室内外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所聚居的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综合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进行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人居环境的分类问题

2.1现有分类安光义[4]将人居环境分为广义和狭义2个层面。宁越敏[8]将城市人居环境分为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晁军等[9]将城市人居环境在地域上划分为居住环境、社区环境、城市环境3个层次。吴良镛[1]认为,人居环境的层次观是另一个重大的问题,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单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他借鉴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关于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将人居环境分为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邻里)、建筑5个层次。另外,谢让志[10]将全国分成四大城市住区,选择与生态环境类、经济环境类和社会环境类相关的大类27项作为评估指标,得出四大城市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估结论。陈春等[11]从城镇土地定级的原理和方法入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定级研究,并指出二者的差别,将城市作为“底”研究其内部人居环境的空间差异。与城镇土地定级不同体现在以下2点:一是评价目的不同。城镇土地定级是作为基准地价评估的基础,为土地管理服务。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是为了让人居环境级别落实到具体的街道、小区,服务于人居环境的基层建设。二是评价思路不同。城镇土地定级是主要从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城镇设施状况、环境状况和人口状况等对土地质量进行分级。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建设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因此,人居环境定级更多地考虑人在城市中的实际需求[12]。现有人居环境的分类见表1。

从上述关于人居环境的分类来看,总体上呈现出高度概括、层次明晰的特点。但随着人居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分类仍显得过于笼统,不能满足人居环境在具体、个案研究新的发展需求和不同学科参与人居环境研究及理论建构的要求,人居环境需要新的分类为不同研究主题提供更细致、有效的研究路径和理论范式。

2.2新的分类人居环境的分类,即根据人居环境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和学科研究进展、地域特征等进行分别归类。分类的目的是使得研究的对象目标更加明晰,研究更加有效。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研究的方法路径和理论范式也不尽相同。现有的人居环境分类为人居环境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了参考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和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研究的不断推进,笔者认为,目前关于人居环境的分类尚不能满足进一步对人居环境复杂巨系统中某若干课题深入研究的需要。该研究认为,应从人居环境本身的复杂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出发,充分汲取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城市学的相关分类方法,从时间、地域的社会属性、地域的自然特征、理论发展阶段等方面对人居环境进行新的分类。

表1 现有人居环境的分类

历史学按照分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分期,比如人类社会5个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又如我国历史从大的分期来说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人居环境的分类亦可借鉴历史学的分期,分为历史人居环境(包括古代、近代、现代)与当代人居环境。这样分类的原因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居环境的建设与面貌必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这样分类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益处在于,研究同一时期的人居环境,既可从历史的宏观发展过程中获得研究的宏观背景与理论框架,又可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人居环境研究总结出一定的研究理路与范式,对历史人居环境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地理学是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学科和理论来源。很多关于人居环境研究的成果都是有地理学背景的学者所提出和构建的。原因直观而简单,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人居环境(目前来说)即是地球环境中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范围,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即是人居环境最为宏观和基础的内容,地理学所包括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既包括了人居环境的基本物质环境,又包括了人居环境的人文方面。以我国为例,地理学区划中,我国有多种划分方式,其中按照七大地理区域与四大经济区、四大地理区的划分来看,七大地理区包括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大经济区分别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人居环境如果按照以上七大地理区、四大经济区或四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样的划分本身就包含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素。但出于实际研究的需要,该研究更倾向于按照地理地貌特点进行更细致的划分(表2)。

表2 人居环境研究新的分类

该研究以个别新的分类对象为例进行阐释,对于其他相对简单的分类不做讨论。对表2中的(编号1)“历史人居环境”(古代人居环境)而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可将谭其骧先生所编著的八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作为基本参照,进行研究。对上海地区而言,可结合周振鹤先生所编著的《上海历史地图集》进行研究;对于北京地区而言,可结合侯仁之先生所编著的《北京历史地图集》进行研究。对于其他地区同样如此。“近现代人居环境”(编号2)则可按照中国历史的断代划分从时间上进行确定,可以指1840~1949年。“当代人居环境”(编号3)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今[14]。

事实上,我国学界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在上述分类中早有成果体现。重庆大学对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山地人居环境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成果,奠定了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辽宁师范大学对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区域人居环境进行了长期研究。上海大学刘森林教授的《刘森林中华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研究》书系(包括《中华装饰——传统民居装饰意匠》、《中华陈设——传统民居室内设计》、《中华民居——传统住宅建筑分析》和《中华聚落——村落市镇景观艺术》4本著作)和《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包括《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江南市镇——建筑 艺术 人文》、《巴蜀场镇——地理 景观 街区》和《大运河·环境 人居 历史》、《江南运河:风土 城乡 交通》5本著作)则是从我国传统民居、市镇、聚落研究探索出“历史人居环境”的研究理论和范式。此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历史人居环境进行了广泛研究。

除了从历史学、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人居环境的分类划分,也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人居环境文化研究、人居环境艺术研究等,也可结合文化、艺术等相关专业和方向成为人居环境与文化、艺术领域研究的新视角。

人居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与分类密切相关,即人居环境评价。依托现有的分类,将使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获得新的思路和视野。

3结论

一个学科理论的成熟,除了构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备自身的方法论、定义和明确的研究对象外,还体现在它的学科分类当中。越是发达成熟有生命力的学科,其分类分支也必然不断拓展。人居环境建立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必然受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和启发,这对于人居环境的分类同样适用。借鉴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人居环境的分类进行深入研究是其理论发展的需要,也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了更有效的模型建构的基础。人居环境日益突出的重要性必然推动着人居环境学科的不断发展,需要人类对其理论进行更全面、细致的研究,以丰富其学科内涵和研究领域。人居环境学科理论体系的提出是时代和人类的需要,众多学者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起这一学科体系的总体架构。对于人居环境的分类问题,仍需要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张文忠,湛丽,杨翌朝.人居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5):710-721.

[3] 连红,董成森,朱方长.人居环境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9(6):85-88.

[4] 安光义.人居环境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 蔡禾.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视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2.

[6] 格林,皮克.城市地理学[M].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5.

[7] 周直,朱未易.人居环境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84-88.

[8] 宁越敏.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9,23(6):15-20.

[9] 晁军,余一松.信息化时代的人居环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3):15-17.

[10] 谢让志.中国城市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1997(3):38-40.

[11] 陈春,吴智刚.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J].城市问题,2007(6):20.

[12] 祁新华,程煜,陈烈,等.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7(2):17-24.

[13] 李雪铭,李建宏.地理学开展人居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112-117.

[14] 李雪铭,张英佳,高家骥.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4(9):1033-1040.

作者简介吴文治(1983- ),男,湖南浏阳人,讲师,博士,从事环境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19

中图分类号TU 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3-019-06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WU Wen-zhi1,2

(1.School of Art and Design,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Jiangsu 213022; 2.College of Fine Art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10444)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source and basic contents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were expounded.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human settlement.It was thought that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can draw lessons from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history,ge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which will provide a more realistic research paradigm for human settlement.

Key wordsHuman settlement; Classification; History; Geography

猜你喜欢

人居分类人类
分类算一算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