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科普网建设趋势研究

2016-07-15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杨思思宋微陈航李媛媛戴磊

中国商论 2016年32期
关键词:科普受众环境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杨思思 宋微 陈航 李媛媛 戴磊

大数据背景下科普网建设趋势研究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杨思思 宋微 陈航 李媛媛 戴磊

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科普网站建设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五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当前环境下科普网站与传统科普网站建设的差异、建设重点和建设趋势,以期为科普网站今后的建设指明方向。

科普 网站 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普传播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科普网站在科普传播工作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越发凸显,并且已经在科普传播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科普网站进行科普传播工作,如何掌握科普网站建设方向,如何切实提高科普传播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研究这一时期的科普网站建设趋势,洞察科普网站建设特点,总结科普网站建设成果,分享科普网站建设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科普网站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1.1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

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这是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孕育新兴市场的必经之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科普传播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科普网站的建设也必将朝着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综合性科普网站依旧有着其存在的必要性,其体现的价值以及在科普中的作用仍旧值得人们肯定,不同的是,综合性的科普网站将不是科普网站发展与建设的唯一形式,更多的具有专业分工性质的、针对性强的科普网站将会越来越多。

1.2网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这里所说的网络环境包括两大类环境:一是科普知识组织、建设、传播者和管理者所处的环境,二是科普受众所处的网络环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上述两类环境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前者来说,在科普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在其网站的接入带宽,服务器的运算能力、稳定性、安全性,网站后台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网站前台实现功能性、艺术性、实用性、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等诸多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科普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科普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能够实现以质量更高的视频、音频、图片、FLASH等多媒体为载体进行科普传播;而对于后者来说,根据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上网设备呈多元化发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1]。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广大科普受众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接入到互联网中,同时也为科普网站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现实基础。

1.3信息环境有了新变化

当前环境下,一方面由于信息数量过多,信息数量增长过快,即所谓的信息爆炸,很容易将科普受众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科普受众在面对过多的信息时倍感压力,对于数量庞大的科普信息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抓不住重点,要么不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科普受众的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差异,一些科普受众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而一些科普受众很难获得信息,在这方面处于劣势,信息孤岛现象和信息鸿沟现象仍然困扰着众多科普受众。这些现象的出现,为科普网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普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4科普受众的需求有了新变化

人类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上升性的特点,作为科普受众来说,其需求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传统的科普方式下,由于科普方式的局限性,使得科普受众很难对科普形式、科普手段、科普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很难得到有效反馈。而在当前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科普受众的需求能够从技术上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重视,用户需求的变化逐渐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及时性、专业性、准确性、互动性等方面发展,而这也为科普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科普网站建设趋势

2.1科普网站特点更加突出,网站针对性更加明显

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的环境下,当前科普网建设更加注重网站特点的突出,注重对目标群体的定位。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科普传播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科普网站建设过程中为了求大求全而造成的网站建设针对性差、特点不突出、信息量过多对用户造成的信息过载等现象。为此,在当前科普网站的建设中,一方面,部分综合类科普网站继续保持综合性的建设道路,重点突出门户网站的综合效应。这类网站有中国科普博览(www.kepu.net.cn)、中国科普网(www.kepu.gov.cn)、科学网(www.sciencenet.cn)、中国公众科技网(www.cpst.net.cn)、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net.cn)、吉林科普网(www.jlkp.net);另一方面,许多科普网站注重科普传播的针对性,其目标群体定位非常明确,科普内容也比较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专业性,针对某一专业的科普网站如朝阳化石(www.chaoyangfossils.com),针对某一自然现象的科普网站如中国地震科普网(www.dizhen.ac.cn),针对某一公共突发事件的科普网站如吉林省防灾减灾科普信息网(http://221.8.56.50:90),针对某一类人群的科普网站如学生科技网(www.student.gov.cn)等。

2.2科普网站更加注重信息自下而上的建设

在互联网发展处于Web1.0时期,科普网站建设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形式出现,相应的科普信息的组织建设工作也是由网站发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形式,科普受众通过信息浏览方式获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科普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单向的,科普受众很难参与到科普网站与科普知识的建设过程,并且是处于较为被动的信息接受方。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到了Web2.0时期,科普网站的建设更多的是由科普受众参与并完成的,科普网站的建设更多的是呈现出自下而上的一种建设模式。网站的管理者主要作用是为搭建一个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而对于具体的建设工作则交由科普受众来完成。例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网站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构建的。

2.3科普网站建设更加注重科普受众的参与和互动

受当前外界环境以及技术条件的共同影响,在Web2.0环境下,科普网站建设更加注重科普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驱动”的思想得到重视并且贯穿于科普网站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大量Web2.0环境下的经典技术在科普网站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Blog、RSS、Wiki、TAG、SNS、P2P、IM等。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科普受众参与网站建设和网站互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例如科普受众可以通过Blog来发表科普观点,撰写自己的科普感受、心得;利用RSS订阅科普信息;利用Wiki的多人协作模式参与科普知识的创作与共享;利用TAG对科普信息进行更加准确、个性化的分类;甚至可以利用IM软件与科普专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式的即时通讯交流。为此,科普传播不再是“一言堂”,当前科普网站的建设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普受众能够利用便利的条件充分参与到科普网站的建设以及科普传播的过程中。在这些科普受众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专家与学者,这样可以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对科普内容、科普形式、科普方法展开全方位的讨论。并且,随着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的提高,能够对科普传播进行广泛的群众监督,降低伪科学、伪科普出现的几率,进而提高科普的效果。越来越多的科普网站开通了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如中国数字科技馆开通了自建的博客平台(blog.cdstm.cn),甘肃大众科普网开通了博客专版(blog.gspst. com),这些网站充分利用Blog使科普受众积极地参与到科普中;吉林科普网举办了科普知识网络大赛(http://221.8.56.50:74/),充分利用网络与科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不仅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同时能够将吉林省的地理、人文、风俗、科技等融入科普宣传当中,寓教于乐,收效显著。

2.4科普网站建设更加注重个性化信息的推送

在信息环境日益复杂的当前社会,为了解决信息爆炸、海量信息、信息鸿沟以及信息孤岛等现象对用户的困扰,科普网站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化信息的推送。这能够有效缓解科普受众对于信息获取在针对性上、时效性上、权威性上以及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RSS是Web2.0环境下在这一领域的典型应用。RSS目前有三种公认的提法,即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易聚合)、RDF Site Summary(RDF站点摘要)、Rich Site Summary(意为丰富站点摘要)。虽然人们对RSS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它是基于Syndication技术,用来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2]。RSS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新闻频道、Blog和Wiki中。通过RSS,科普受众可以在科普网站上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类信息既可以是新闻频道提供的科普新闻、科普动态,也可以是科普Blog的更新通知。RSS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又能够节省科普受众的大量时间,并且有效减少垃圾信息和垃圾邮件对用户的干扰,切实满足科普受众对于科普信息针对性、时效性、权威性以及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

2.5科普网站建设更加注重科普受众之间的联系,注重深度揭示科普知识之间的关系

当前科普网站的建设一方面更加注重科普受众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深度揭示科普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两种理念的出现,前者是受到Web2.0的相关理念所影响,而后者是受到以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为基础的知识服务理念所影响[3-5]。在Web2.0下,科普网站建设的重心从“以信息内容为建设重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用户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优酷网为例,如果是在Web1.0时代,网站会比较关注哪些视频是播放次数最多的,而对信息的排列方式是基于时间、名称等方式进行;而在当前环境下,网站能够记录用户看了哪些视频,并且加入了“用户播放次数”、“用户评论次数”、“用户收藏次数”等形式的信息排列方式,用户能够了解到还有哪些人观看了这些视频,从而能够为用户寻找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专业的其他用户。对于深度揭示科普知识之间的联系,目前只是在极为少数的科普网站中有所体现。究其原因,一是科普网站的管理部门以及网站建设者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二是这一工作目前在科普传播工作中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这一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支撑,目前多数科普网站还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四是部分科普网站已经从事了这方面的建设,但是效果还不明显。吉林科普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突破。在科普网站信息组织与建设的同时,针对某篇科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析取出该篇科普文章所述重点,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相关结果有选择性地与该篇科普文章进行连接并推送给用户。

[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EB/ 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95343214d2557.html.2012-04-16.

[2] RSS.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1644.htm.2012-04-17.

[3] 李丽,戚桂杰.从雅虎的分类目录分析信息构建的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

[4] 姜永常.基于用户体验的知识构建——Web2.0环境下对知识构建原理的再认识[J].情报学报,2010(10).

[5] 李贺,刘佳.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优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

F49

A

2096-0298(2016)11(b)-124-02

杨思思(1985-),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重点科技领域专利分析、科技情报方面的研究。

戴磊(1959-),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情报研究、大数据及专利分析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科普受众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环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