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演进:经济与文化的视角①

2016-07-15江苏大学教育研究评估中心曹辉

中国商论 2016年32期
关键词:学院社区教育

江苏大学教育研究评估中心 曹辉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钮菁菁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演进:经济与文化的视角①

江苏大学教育研究评估中心 曹辉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钮菁菁

美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社区学校,社区学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一帆风顺的,而是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的研究型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日益缺乏,因而,如何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高等教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楷模,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一大特色,对美国甚至是其他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美国教育 社区学院 历史演进

纵观美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史,社区学院从萌芽到发展迄今已经历了百余年。美国社区学院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Junior College Movement)的背景下创建而成的,在此之后,“社区学院”这一名词才被正式确立。学界关于“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有很多研究,但至今没有标准明确的定义。埃德蒙.J.小格利泽在1958年~1981年担任了AACJC主席,他强调从名称上来看,社区的意义更甚于学院的意义,并认为社区学院应当为社区提供学习活动的桥梁。社区学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最初作为高中阶段的扩张,也是初级学院的萌芽时期,之后经历了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和综合发展三个时期。

1 社区学院产生的社会基础

1.1经济情况

南北战争后,美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加上科技的迅猛发展,美国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894 年,工业生产总值较 1860 年增加了 4 倍,从而打破了英国工业的垄断位置,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那时的美国生产了等于英国两倍、欧洲各国一半的产品。工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做一些简单体力活的员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是需要大批训练有素、能掌握现代化工业生产技能、并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劳动力和技术工程人员。美国当时那种以培养绅士、牧师、学者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方式是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因而也受到了企业界的大力批评。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劳动力素质的快速提高,社区学院的产生正是迎合了这一契机。

1.2人口状况

同时,美国人口在南北战争结束后急剧增加,19世纪末人口总数相当于1860年的两倍半,美国人口的飞速增加,就意味着同年龄就读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而美国的高校历来都是以百来人数为主的小型学校,一时要接纳这么多学生,给高校带来了不小的招生压力。同时,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不断地往城市迁移,1860年,美国有1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到1890年,这个比例增加到36.1%,农村人口的迁移,给城市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大部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一时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工业大生产,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也成了美国社会比较重要的事情。

1.3文化价值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如果统统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是不适合的,但我们可以从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这才是最重要的。总的来说,美国的文化传统是实用主义文化,但其中又掺杂着宗教、共和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成分。它是美国人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价值观和处世原则,也是美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所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初的移民为了摆脱贫困和压迫而来到美洲新大陆,他们带着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移民大都是教徒,所以其文化根基还是离不开宗教的。他们相信上帝,但由于北美生活环境的独特性,使宗教一开始就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变得更加沉稳、务实,这也可以说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的渊源。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倡导者,他的基本论点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职业教育同高等教育不是对立的,高等教育并不是有身份有地位人士的专利,而应当把教育中的低级和高级部分统一起来,以促进个人的需要。这在美国的教育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主流价值文化的主导下,社区学院从创立开始就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在创办的理念上同实用主义是相吻合的,它之后的蓬勃发展,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国文化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多元性。美国文化较强的交融意识,使得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文化的吸收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热情。正因为美国文化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美国人在开创社区教育方面善于吸取各国高等教育的优点,创造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社区学院。

2 美国社区学院的历史演进

2.1初级学院的萌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865年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国家的工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当时的美国高等学府仍处于殖民地时期所建立的大学,秉承着追求“纯碎大学”的理念,并且多为研究型教育。很显然,这种结构单一的大学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人口急速增长,较19世纪末几乎翻了一翻,而高校入学人数更是在1870年~1900年期间增加了4.5倍之多。由1870的5万多人增加至1900年的27万3千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美国青年日益增多,这使当时美国各大学深感招生人数激增的压力。数量的迅速扩张导致一时之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大量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其中学生的质量必然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无法完成大学学业而不能顺利毕业,这对美国各大高校提出了又一难题。因而,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与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界最为矛盾的问题。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学者从德国留学归来,在德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现状。当时德国的完全中学(Gymnasium)要读到十三级才能够毕业,而美国的中学则是读到十二级。升入美国大学的学生水平其实也只相当于德国中学的最后一级,相比较而言,德国完全中学的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后拥有更为成熟的知识水平,因为在中学就已经学习到了相当于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密执安大学校长亨利.P.塔潘,曾经在欧洲对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学习和研究,1852年,他第一次提出建议把美国大学中前两年的教学任务交给中学来完成。美国学界对此建议展开了讨论,这对于以后初级学院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189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伯将此想法真正地付诸了行动。他把芝加哥大学原本传统的四年制课程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术学院(College),为大学的一、二年级;第二阶段是大学学院(University),为大学的三、四年级。对于这两个阶段的教育任务,哈伯认为第一阶段主要为高中的延生阶段教育,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大学初级阶段的教育目标旨在为后一阶段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精英。还有一部分由于学习能力以及家庭条件等原因的学生,修完一、二年级的学业后即可顺利毕业工作。第二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为对选修的专业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的顶尖人才。1896年,哈伯将两个阶段的名称改为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和高级学院(Senior College),这也是“初级学院”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教育史上。在此之后各地开始纷纷反思自己的教育现状,根据初级学院这一设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初级学院运动,1901年,美国第一所公立性质的初级学院在伊利诺伊州建立,而哈伯也因此被称为“初级学院之父”。当时,大学只颁发结业证书给在初级学院结束学业的学生,美国高校根据不同的学位层次将高等教育分为不同的阶段,而在大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位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完成大学第一阶段而结束学习的学生只能够取得初级学院的证书,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就业来说都显得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哈伯校长在借鉴英国副学士学位的基础上,于1900年在芝加哥大学向初级学院的毕业生颁发了副学士学位。初级学院刚建立之初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以下形式发展起来的:一是在美国四年制高校内部,将大学一二年级变成初级学院,教学以衔接大三大四的教育为主,共同划分为四年制高校,直至其独立划分出来。二是一些初级学院设立在城镇和农村的中学里。那时候美国高校大都设立在城市,那些远离城市的中学生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有些中学为了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开设了一些中学后教育课程,并逐渐发展演变成中学附属的初级学院部。三是还有一些是由原来的中等教育机构演变而来的,如师范学校、技术学校、农业学校等。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当时的四年制学院大多是文理学院,为了衔接四年制学院课程,初级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人文科学为主。在此期间,为保证生源质量,初级学院的入学门槛较之前提高不少,入学者需持有高中毕业文凭,在高中学习优异者优先考虑。初级学院的办学水平提高,进入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其数量和比例也成为衡量初级学院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所以,这一时期的社区学院主要是高中阶段的延生,到1915年,美国已经拥有74所独立的初级学院。

2.2初级学院发展时期(1920年~1950年)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国家的经济严重受挫,大批的企业宣布破产倒闭,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工人失业,高中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初级学院在这样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不管是在学院的数量上还是入学人数上都在不断增长。首先,由于经济萧条,导致许多家庭的收入明显减少,那些原本要进入四年制大学学习的学生,迫于经济条件的压力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只能选择两年制的初级学院,以期毕业后能够尽快工作。此外,经济萧条导致企业裁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变得更高,那些社会上原本失业的工人,急于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重返工作岗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变动下,初级学院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积极地迎合社会需求,对其入学条件、办学内容都进行了相应了调整。其最主要的表现为之前的教育职能是作为升入更高年级的转学教育,而该时期又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教育职能。为了鼓励初级学院的职业教育发展,美国政府在各州政府立法规定初级学院须为入学者提供职业教育。同时,还针对失业工人,将一些使用技术纳入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结业后的就业率,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饮食服务、装潢等实用课程。在这样适时的改变下,初级学院得到了广大社会群众的重视。

二战之后,一大批退伍军人从战场回归自己的家园,在政府对他们战后的社会生活给予关注的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所以很难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以融入社会。1944年,美国政府在经过全面讨论后,颁布了《军人权利法案》(the 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该法案为激励他们继续入学深造,并且给到相关院校进行学习的退伍军人发放相应的奖学金。由于退伍军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难进入四年制的大学,因此初级学院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此举增加了初级学院的入学人数,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入高校的退伍军人,1945年有8.8万,1946年增至101万,1947年有115万,1949年是97.5万,1945年~1956年共有549.6万人。高等教育杜鲁门委员会(Truman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在1947年发表了《为了美国民主的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for American Democracy)的报告,该报告对初级学院在推动美国民主方面的贡献作出了高度的肯定,并鼓励各州各地设立初级学院。

这一阶段,初级学院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职业教育、社区服务等职能,但其还是保持着以转学教育为主的教育职能。受当时社会民主运动的熏陶,公立的初级学院在学校的管理上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让更多的社会民众享有教育。

2.3社区学院的独立时期(1950年~1980年)

初级学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显现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使得美国政府对其越来越重视。1947年,“社区学院”这一名词在全国得到广泛的宣传,自此原本的初级学院正式变为社区学院。该名称的确立,并不是单纯的名字的变更,而是代表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初级学院,在其存在和成就上已经有了重大意义的改变。19世纪50年代公立初级学院已经成为了以社区为中心的高等学校,在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社区学院也为了满足社区的需要而不断地自我完善。此外,社区学院的办学目标不再单一,而更具多样性。有的私立初级学院仍然只保留最初的办学目标,这样的学院还继续使用初级学院的名称,但其性质已与社区学院完全不同。

50年代至80年代是美国社区学院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这也得益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策、教育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二战之后,美国科技得到迅猛的发展,产业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动。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从50%下降到36%;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从1950年的50%上升到1970年的64%[6]。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意味着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来从事更多的新兴行业。社区学院也因此增开了职业技术相关的课程,为当地社区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以及技术人员。此时,社区学院的职能从转学教育为主转变为职业教育为主。

其次,这一时期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社区学院的发展走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3年《职业教育法案》(Vocational Education Act)在美国国会得到通过,该法案成立了全国社区学院顾问委员。此后相继颁布了一些法规,从经济上支持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并使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认可,如《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该时期,社会上也相应成立了许多有关资助社区学院的基金会,给社区学院提供教师、培训、书籍等帮助。此外,美国60年代之后,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发达,教育理念也出现不断更新。其中终身教育理论、继续教育理论等都对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该时期是社区学院由初级学院发展到社区学院的阶段,同时也是社区学院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不断摸索前进、日益完善的阶段。不管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社区学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据统计,1966年~1976年公立社区学院的增长数量增长了82%,从565所增加到了1030所,大约一周增加一所;同期学生数量的增长更快,从130万上升到大约400万,增长率为200%。

2.4社区学院的综合发展时期(1980年至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处于不平稳的状态,人口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社区学院积极地调整其办学方针,丰富其办学职能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其中包括降低入学门槛、扩大入学的年龄范围、招收成人入学、根据学生和社区的需求开设课程。同时对于贫困生减免学费,积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在之后的统计中,完成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有约40%毕业于社区学院,74%的社区学院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由于经济长期的低迷状态,社区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开设了更多的实用课程,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由于政府财政紧缩,对于社区学院的财政支持也随之减少。所以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社区学院开始与工商界合作,以及通过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与其制定相关合同。此阶段的社区学院成为了社区的中学后教育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扫盲教育中心、承认教育中心、双鱼教育中心、补习教育中心、专业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和精神文化生活中心等,为社区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

20世纪末,由于冷战的结束,全球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全球化成为新的潮流趋势,世界强国开始高度重视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培养新一代的人才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其中职业教育受到极大的重视。90年代之后为了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如《卡尔·D·珀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Card D. Perkins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1994年的《由学校到职业机会法》(the School to Work Act)、1996年的《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法》(th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Act)、1998年的《劳工投贷法》(the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等。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社区学院更加注重自身的丰富和完善,办学职能多样化。在1991年~2000年,美国新增社区学院49所,全美社区学院总数达到了1155所。

美国社区学院经过百余年的演变,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能够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根据当地社区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管理体制,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Illinois Community College,Springfield.Fiscal Year 1999 Salary Survey Report for the Illinois Public Community Colleges[M].Illinois Community College Press,1999.

[2] Sundberg L L.Building Partnerships with Business:That Makes a Difference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M].Institute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02.

[3] Allen J P.Community College Partnership with an Electrical Contractor and Union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M].Institute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02.

F202

A

2096-0298(2016)11(b)-054-04

①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项目: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实践困境与制度设计研究(B-b/2015/01/019)。

曹辉(1971-),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大学教育研究评估中心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钮菁菁(1986-),女,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土桥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学院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