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假失实新闻的原因与措施探讨
2016-07-14李欣颖
李欣颖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湖南长沙 410000)
网络虚假失实新闻的原因与措施探讨
李欣颖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湖南长沙 410000)
人们常说:新闻之道,在于求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客观真实,材料可靠确凿,是新闻最起码的品格;然而,在目前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如何解决新闻失实和虚假报道的问题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之一。作为一个热爱新闻的学生,笔者就存在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因及对策谈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网络虚假;失实新闻;措施
1 引言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网络新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新闻发布,将创作好的新闻稿、企业新闻发布出去并达到预期目的才算是成功的网络新闻营销。
2 网络新闻评论报道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追踪“表面”新闻热点而忽略“潜在”新闻热点。新闻评论追踪当前热点话题,由此展开议论评述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只专注于当前新闻热点,忽略了潜在热点的存在,新闻评论的总体构成将是不完善的,也会让读者感觉到话题挖掘得不够“深刻”。新闻评论对那些潜在新闻热点,显然也应当给予同样的关注。这些潜在的热点,许多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只是尚未显性化为当前的热点而已。新闻评论作者在追踪当前热点进行评议的同时,更要善于捕捉这些潜在的热点,使潜在的热点显性化,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引起社会对这些焦点、难点、盲点问题的前瞻性思考。热点不是制造出来的,但热点能够被发掘出来。善于捕捉潜在热点的新闻评论,相对于只是对当前热点进行评述的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更大,新闻评论也才能够更具前瞻性、引导性、启发性和吸引力。
误区二:片面追求评论语言的专业化。新闻评论的读者主体是普通的受众,而绝不是少数专家学者。这就决定了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应当是大众化的。而目前的许多新闻评论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的现象,就是追求评论语言的所谓专业化。一些新闻评论作者,热衷于摆起架子,喜欢大量使用学术语言。这类评论,往往是读者看不懂,专家不爱看。读者看不懂是因为语言的艰深和晦涩,专家不爱看是因为文稿的水准远远达不到专业化。这类夹生的新闻评论作品,在报纸上时常能够见到。有些评论作者将这种写作风格美其名曰“专业化趋向”。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新闻评论写作的“专业化趋向”,超越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层次,背离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曲高和寡,失去读者,实际上弱化了新闻评论的效能。走出这个误区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大众化”。要学会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去表达作者的专业化思考。
3 负面效应的网络假新闻的数量越来越多,究竟是何原因呢?
3.1 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或者说意识形态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价值观不仅关注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且要在对新闻传播实施领导和导向的过程中使其为自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西方新闻界已经注意到:在某种社会思潮兴起的时刻,新闻界炮制的假新闻就明显增多。
3.2 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西方新闻界这方面的例子不少。尤其一些小报,几乎自面世以来就成为“失实新闻”滋生的温床。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自负盈亏,必须赚钱养活自己。为了追求市场“卖点”,取得较高的利润,有时不惜制造新闻,或者用对事实的歪曲报道来迎合读者。即便是“大报”,随着传媒的产业化,经济力量对其影响乃至左右也越来越严重,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同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西方受众对传媒所做的新闻报道的可信性打着问号,连新闻工作者对此也有自知之明。
3.3 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3.3.1 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这类失实从性质上看是比较严重的,所造成的危害常常也比较大。一般来说,故意失实与报道者的思想意识不端正和职业道德差有关。
3.3.2 非故意失实
这种失实虽然从性质上看没有故意失实那么严重,但它出现的频率高,所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通常的表现形式有:思想方法片面,对所报道的事物认识不够准确;知识不足,在报道中闹笑话、出差错,或者采写作风不严谨、粗枝大叶等造成失实。以上是新闻报道失时的传统原因,而进入网络新时代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4 网络失实新闻的对策与思考
网络新闻失实挫伤了网络媒体的权威性,使人们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度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新闻的发展,同时也是对新闻事业的一种打击,因此,面对网络新闻失实现象,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4.1 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严厉打击发布虚假新闻的行为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微博、博客、转帖等途径发布消息、新闻,没有时空的限制,网络新闻多而杂,对其传播的监管难度大,真实性也就难以确保。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切实规范网络新闻发布的程序。当然对于那些网络假新闻的发布者也要给予严厉处罚,许多虚假新闻都是匿名发布,这就需要提高技术以确定发布者的真实身份。通过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管理、处罚散播假新闻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性。
4.2 提高网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站之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各网站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便盲目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和点击率,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表现,损害了网民的利益,极其不负责任。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最终要靠“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即如果某一网站发布了不真实的信息,使得网民的利益受损,那么在消费者统治的时代,网民将远离这个网站,网站因人气离散则失去广告收入,最终只能关门。所以说网站的点击率不能靠发布虚假新闻来提高,否则将自食其果。
4.3 加强对网络编辑的监管,坚决抵制网络假新闻
网络编辑应具备充足的新闻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每一篇新闻稿确定发表之前,都应进行仔细、严格地审核,如确定新闻来源是否可靠,新闻内容是否真实等。前文中有提到传统媒体中一篇稿件的“出炉”一般要经过记者、编辑、主任编辑的层层把关,最后还要由总编辑审定,这样的程序使得传统媒体新闻的真实性要比网络新闻高很多,因此,“把关人”要尽职尽责,维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4.4 受众需提高明辨是非真假的能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高度快速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众多网民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网上阅读新闻,然而网络新闻失实现象的产生不得不对广大网民提出警醒:不要轻易去相信某些言论,学会判断,勇于质疑、探寻,以避免网络虚假新闻带来负面影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要想可持续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维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杜绝网络新闻失实也是如此,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和统一协调,国家应加大对网络媒体传播的监管力度;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养,不能为一己私利或单存的追求眼球效应而蓄意造假;广大受众要学会明是非辨真假等。总之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维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保证其新闻价值,推动网络新闻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1]岳修科.网络新闻失实问题探析[D].郑州大学,2013.
[2]孙雅谈.浅析网络新闻失实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戏剧之家,2013(7):370~371.
[3]张燕.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6):70~71.
[4]吕胜根.新媒体虚假失实报道的原因及对策[J].今传媒,2016,24(4):34~35.
[5]兰悦.论网络失实新闻的治理对策[J].新闻世界,2014(9):131~132.
G212
A
1004-7344(2016)29-0263-02
201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