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国有粮企资本跨区域优化配置思考与建议
——以京粮集团为例
2016-07-14路振儒
文//路振儒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国有粮企资本跨区域优化配置思考与建议
——以京粮集团为例
文//路振儒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对粮食行业而言,北京、天津是粮食主销区,河北省为粮食主产区。三地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坚实,交往半径相宜,在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原则的同时,应通过加强行业发展顶层设计,让三地国有粮食企业抓住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以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为基础,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资产跨区域优化配置,这对提高国有粮食企业资产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极为重要。
一、京津冀三地粮食产业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北京是特大型粮食主销区,粮食对外依存程度高达90%以上。2014年粮食产量63.9万吨,比上年下降了33.5%,产需缺口高达500万吨。因为首都严重缺水,怀柔、平谷、顺义、大兴和通州等区域退出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种植,产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从可查阅的数据看,天津市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466.19万亩,粮食总产量161.8万吨,粮食自给率仅为30.4%,粮食产消相抵后缺口369.8万吨,而且产需缺口仍将持续扩大。河北省地理位置和气侯条件优越,是全国最适宜耕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粮食产销比均在110%左右, 2014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497.97万亩,粮食总产3360.17万吨。因此,京津冀地区通过优化粮食流通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市场体系,加强粮食流通政策衔接,有助于京津缩减粮食产需缺口,促进三地的国有粮食企业的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进而确保京津冀区域粮食安全。
二、京津冀地区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资源配置的思路
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最基本的要求是优化配置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构造有效的财产组织形式,这需要营造良好的竞争条件,需要依托完善要素市场,使生产要素流转顺畅,更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
(一)鼓励国有粮食企业资产跨区域优化配置
支持鼓励中央粮食企业之间、中央粮食企业与地方粮食企业相互持股,鼓励上下游粮食企业相互参股,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鼓励中央粮食企业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联合重组;在京津冀区域引导粮食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调整和跨区域结构调整;加大各地国有粮食企业重组调整力度,发挥中心城市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势,发展壮大一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型粮食产业集团,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加快粮食企业改制上市步伐
加快推进国有大型粮食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母公司要逐步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上市或按主业板块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把主业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国有粮食企业股权,鼓励国有粮食企业做好控股上市公司的整合工作,做强做大上市公司。
(三)完善粮食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完善并加强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的职能,实现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各专门委员会正常运行,形成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坚持依法监督、出资人监督和独立监督;推进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年度集中检查的有机结合,提高当期监督质量。不断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通道,建立粮食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经理层行为,明确考核要求并强化监督。深化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经营者收入与承担的责任、风险和作出的贡献相挂钩的分配办法,引入股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形式,采取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措施,逐步建立以年薪制、股权激励相结合的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增大经营者收入的透明度。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建立全面反映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表现、廉洁从业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继续完善和扩大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方法和范围,努力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突破。取消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行政任命制,实现出资人代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分层管理,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选择出资人代表,企业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建立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制度,取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政级别,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全面的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对经营管理者的聘任、考核和奖惩,落实资产经营责任。
(四)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技术创新
切实抓好国有粮食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应与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确立企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原则,建立企业的技术路线图,明确一定时期内企业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向,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建立内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明确技术创新的管理责任,落实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制定有关创新的项目流程、资金投入、知识产权、成果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从组织上和制度上构筑推动技术创新和实施科技创新规划的保障体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和研发费用的比重,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
三、京粮集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举措建议
京粮集团作为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按照“立足北京、聚焦京津冀、放眼全国”的发展思路,把握机遇,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找准定位、找到位置,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一)做好资本运营
发挥“产融结合、双轮驱动”优势,发挥“做资本、做品牌、做市场”的乘积效应,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通过并购、收购优质资产,继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向大农业推进。一是要并购优质种业,做实订单农业,向基础农业迈进;二是要做强粮油工业,向粮油深加工、精加工、食品制造推进,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三是要向农机、农药、化肥等相关产业迈进,围绕主业,实现多元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二)做好产业转移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整合北京的销区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产区优势,京粮集团可沿着京津高速、京石高速、京开高速、京沪高速两侧和首都第二机场周边布局粮食物流设施,在河北增建自有产权粮源基地,将储备粮和贸易粮有计划向产区转移,将交通便利的大型基地培育成粮食物流园区,逐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强化上下游联动,打造粮食产业带,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确保粮食2小时内进京,进一步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做优粮油食品流通,建立沿海港口、沿江港口物流节点,推进“北粮南运”,开发沿海、沿江省份的饲料、粮食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大型客户,努力成为国内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大宗农产品的供应服务商。
(三)在河北发展订单农业及种植业
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稳定粮源,拓宽收购渠道,改善民生。
(四)放大河北的地缘优势
可在黄骅港建设粮食专用码头、高大平房仓等物流设施,进一步找准物流节点,畅通产销衔接通道。在以京唐港和曹妃甸为核心区域的自由贸易区,注册成立离岸公司,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进口加拿大小麦、面粉,美洲的大豆,欧美的橄榄油,非洲的芝麻等广受首都市民欢迎的粮油商品,丰富首都粮油市场。
(五)建设北京企业在天津的桥头堡
天津临港基地占地450亩,拥有仓容35万吨,东疆基地占地105亩,南疆基地占地313亩,正在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应充分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的油脂基地、南疆和东疆港的货代港口物流基地,在确保首都油脂供应的同时,将海运服务、油料贸易从滨海港口延伸到全国各地。同时,加强与河北涉粮企业合作。以潞河面粉厂搬迁为契机,推进传统产业“退京进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石家庄的藁城、邢台的宁晋、保定的涿州和徐水建设集小麦和玉米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粮源保障基地,推动集团在不断调结构、转方式中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都市粮食产业。
(作者单位:北京粮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