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幕倒计时,“检阅”里约奥运村

2016-07-14

环球时报 2016-07-14
关键词:奥运村公寓运动员

本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王海林

里约奥运会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然而,近日仍有相关工程尚未完工的消息见诸报端。7月24日就是奥运村开门迎客的日子了,关系到各国运动员吃住行的这个“里约之家”是否已经准备就绪?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得到实地探访的机会,走进里约奥运村先睹为快。

里约奥运村邻近奥运会主赛区——巴哈奥林匹克公园,距离市中心大约40公里,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奥运村内建有31栋楼房,共3604套公寓,提供两室、三室及四室等不同户型,可以满足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1.7万名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的住宿需求。7月24日,奥运村将正式开始运营,中国代表团届时将入住“村里”的13号楼。

让里约市政府引以为傲的是,奥运村的整个建设过程没有动用一笔公共资金,全部由私人投资建设而成。环保理念也贯穿建设过程,例如用75块太阳能板来加热水温,建设过程中85%的废料被重新利用,洗澡后的废水用来冲洗厕所、灌溉苗圃等。据悉,奥运村内的公寓将于2017年被公开销售,陆续移交给未来的新业主。

《环球时报》记者走访当日,奥运村内的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工,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不过,村门口的主干道依然在铺设中,部分车辆需要绕行很远才能进村,这让附近的交通略显拥堵。为方便运动员在奥运村内生活,组委会沿着一条名为“里约大道”的主干道建起银行、邮局、医疗室、宗教室、健身房、娱乐休闲室等临时建筑。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建筑的内部还是“素颜”,工人们正在抓紧进行最后的装饰。奥运村主管马里奥·奇伦蒂介绍说,“里约大道”将尽力为各国运动员提供生活便利,“这里就是真正的家”。记者走进健身房,发现这座1800平方米的建筑内设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不同宗教室,体现出奥组委对不同宗教人士的尊重。

“民以食为天”,运动员们更要吃好饭。占地2.4万平方米的奥运村餐厅据说可以容纳5架空客A380飞机,内部分为10种不同风味的用餐区,除了提供巴西特色烤肉、黑豆饭外,还将供应亚洲风味美食。奥运村主管奇伦蒂称,比赛期间,餐厅将24小时开放营业,每天平均提供超过210吨饭菜。所有食材都是当天送达,并在国际奥委会监督下注明卡路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含量数据,以供运动员选择。

“里约大道”的另一侧就是色调素雅的奥运村主体建筑群。这片区域环境优美,泳池、喷泉随处可见。所有的建筑都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将走廊拓宽,并且架设上轮椅升降机。记者在运动员公寓看到,不同房间的窗外各有“看点”,有的临湖,有的临海,还有一部分可以望见奥运村外的“棚户区”。据说奥运会开幕后,这些贫民窟将用参赛国的国旗和绘有奥运会图案的围挡遮蔽起来。公寓地面由白色瓷砖铺成,每间房都带有一个小阳台和开放式厨房。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公寓都配备了电动驱蚊器,用来预防寨卡病毒的传播。不过由于预算削减,各房间都没有电视机,这一点和伦敦相同。

记者随手拿起客厅沙发上的抱枕,发现上面用葡语和英文写着:“这个抱枕由里约阿莱芒贫民窟的艺术家制作而成。他们努力工作,借此改善生活水平”。此外,每个抱枕上的文字各不相同,重点介绍了巴西的特色动植物。从这些小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组委会的用心。

推开公寓卧室的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不大的房间。两张单人床分别靠墙摆放,床尾放置有金属衣架。单人床的蓝色被褥图案非常吸睛,包含有奥运会所有比赛项目的标识及“里约2016”的Logo。据工作人员介绍,单人床宽1.4米、长2米,有的床还能延伸到2.3米,从而解决了大块头运动员的特殊需求。从距离上说,奥运村离巴哈区奥林匹克场馆并不远,仅有数公里左右,但距离市中心的场馆则有40公里左右的距离,里约奥组委为此已备好专车接送运动员。据记者了解,运动员们并不会被强制要求住在奥运村,少数明星选手曾透露入住酒店的打算。

自7月24日起,里约将启动史上最强的安保联动方案,赛区和奥运村附近方圆5英里的领空均为禁飞区,任何未经许可试图进入的飞行器都将被击落。来自军队、警察和消防部门等21个机构的8.8万人将协同作战,这一人数比伦敦奥运会时多出一倍。目前已经抵达里约的军人约为6000名。此外,巴西军队还将调配12艘军舰、1169辆军车、70辆装甲车、28架直升机、48艘不同类型的船只和174辆摩托车。来自55个国家的250名“外援”警察也将对奥运提供安保支持。▲

猜你喜欢

奥运村公寓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爆料站
離奇的公寓失火事件(四)
数字公寓
里约备战奥运会
里约奥运宿舍太差,运动员拒绝入住
运动员
爱情公寓搞笑表情秀
思维擂台赛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