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石立善教授莅临衡水学院董子讲坛
2016-07-14
上海师范大学石立善教授莅临衡水学院董子讲坛
石立善教授为董子学院教师讲学
董子讲坛是由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团委和宣传部联合推出的高端学术讲坛。它依托董子文化,旨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董子讲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著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石立善教授莅临董子讲坛。石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申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浦江人才计划”。他身兼数职,学养深厚,为台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日本琉球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共同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大学兼职教授,朱子学会理事、《古典学集刊》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经学、朱子学、敦煌学、吐鲁番学、日本汉学等研究。
5月9日晚,石立善教授在董子学院学术报告厅为董子学院教师做了第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东汉郑玄<论语>学》。石教授首先对东汉郑玄的经学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论语注》的成书、流传、辑佚以及20世纪以来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论语郑氏注》残卷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研究郑玄经注的学术意义,阐述了“经典为彼岸,注释是津梁”的观点。石教授指出,关于郑玄的《论语》解释及思想,不能孤立地研究,应结合他注释的其他经典《尚书注》《毛诗笺》、三礼、纬书以及论著入手,体系性地进行研究,并举出大量互证与解释的例子。
5月10日下午,石立善教授在衡水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260多名师生带来第二场学术演讲——《古代儒家的礼与实践》。石教授首先告诉青年学子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让人平静、优雅、博学,找到自己,获得幸福。石教授把礼乐文明比作驱动程序,整个传统社会这套程序都在发挥作用,后来程序坏掉了,人们不断地修改它的规则,或主张全盘西化,或主张中体西用。现代的文明病会让人们不在现场,不在当下,这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汲取国学经典中的精神,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益的。接着,石教授结合《论语》《孟子》中的经典篇章对儒家的礼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修身养性。
石教授的演讲旁征博引,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学术性强,大大开阔了衡水学院师生的眼界。演讲结束后,石教授参观了董子学院,并欣然提笔留书“思无邪”,鼓励董子学院教师用真诚的态度做好董学研究。
石立善教授与董子学院部分教师合影
责任编校:魏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