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成效①
2016-07-14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陈诚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 陈诚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成效①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 陈诚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活用“因材施教、依智而育”的育人理念,实施“分级、分向、分道”三段制教学进程,并进行了“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践实习”等多维度的创新,逐步构建及完善了具有特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教师形成了“多元育人观和评价观”,学生形成了“多元成才观”,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成效。
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英语专业 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成效
1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每个人都至少具备七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知-自省智能(s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和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1]。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强调多元性;(2)强调差异性;(3)强调创造性;(4)强调开发性。每个人都具有以上9种智能,只不过会有不同的擅长智能或优势智能组合。如果人能学会运用内在智能组合,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促使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形成了多元成才观,对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2 国内高校多元成才理念与实践研究
根据多元成才观,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性与差异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并突出发展学生的特长智能,带动弱项智能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外语教育正在由“片面注重语言智能”,转向“兼顾多种智能的开发和发展”。
文秋芳(2014)依据一项安徽省毕业生就业调查,指出不同层次高校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类别趋同,只是不同类别的比例有差异。因此,不同层次学校可以根据往届学生就业去向决定人才培养类型的侧重点,但课程设置中依然需要兼顾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余盛明(2014)认为英语专业多元人才观具有现实的理据和基础。体现在“教育模式、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第二课堂等的多元化”[4]。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在2008年大胆提出“大专业、小方向”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即试行“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了“一年级打基础,即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专业,即学习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国际旅游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练技能,即学习岗位初始技能训练及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教学进程[5]。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笃行“因材施教、依智而育”的育人理念,打造了“市级教学团队和市级精品课程”,逐步开创并推进了特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相信人人皆可成才,逐步帮助教师形成“多元育人观和评价观”,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成才观”。
3 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教学进程
应用英语专业坚持以“德育为首、知识为基、能力为主、文化为髓”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教学进程采用了“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即一年级“分级”,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水平实施“分级教学、分类指导”;二年级“分向”,开设多个“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差异性的职业需求;三年级“分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就业、升学或出国),为学生开通不同成才渠道。
近年来,该专业每年约招收全国各地考生500名左右,并且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生源出生地、语言基础、学习能力等的个人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分级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些许不足,因为分级分班的依据仅参考了容易测量的语言智能,而忽视了较难量化的其他智能。但是,基于多元智能观的“分级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不同等级,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不同学生的发展。针对外籍专家给学生听说能力的个性化诊断分析,以及不同级别的任课教师们的全面反馈(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个人特长等课堂表现),团队教师共同商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高起点的班级,在语言的总体要求,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语言技能竞赛,已经取得不错成绩。对于起点较低的同学,则发动教师为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开设语法专题讲座、加强班等,组织一些针对性较强、夯实语言基本功的教学。教学团队注重在教学目标、教材、教法、考核等方面都注重学生的多项智能开发与锻炼,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有差异性地成才发展。
二年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院统一提供的十多个专业模块(国际贸易、跟单员、物流员、会展等),并学习相关课程;同时,应用英语专业也专门开设了“涉外文秘、涉外旅游、涉外服务、少儿英语教育”四个方向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就业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成才”为宗旨,以外语应用为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发挥“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在“语言平台”与“职业模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课程中融入学习兴趣培养、职场知识与技能训练,突出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又为不同的学生搭建多元职业模块、开通了不同的成才成长渠道。
三年级学生则主要学习旨在提高职场竞争力的相应课程,并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当然,部分学生也可以选择专升本或者出国留学。近年来,为满足学生的国外实践、深造需求,应用英语专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2014年暑假,21名学生(占江浙沪参与选拔院校的10%)经过层层选拔入选美国某知名企业的实习项目,并得到相关企业的好评;从2013年开始,学生获得上海市政府的资助,经系部选拔后,可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游学三个月;此外,学院正在积极与各英语国家高校开展 “3+1”或“3+2”专升本教育方面的合作。
3.2多维度的教学创新
教学团队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智能的锻炼和提高,还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潜力和开发,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践实习”等多维度的创新。教学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课程设置“模块化、职场化、网络化”;教学评价“分级化、分阶化、多元化”;实践实习“层次化、多样化、系统化”。同时,拓展了旨在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课后实践+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学习途径;开设并不断完善“英语应用平台+职业技能模块”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内的桥梁课程《英语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并不断完善“TSI(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一体化的实践体系,开设了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
3.2.1教学设计与管理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并灵活地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个性化、多元化、情景化”的教学。市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沟通》采用“任务引领合作学习模式(Collaborative Task-based Model)”,通过把相关教材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或真实的情景中,鼓励学生创建“模拟公司”,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以及交往智能。其他课程活用“情景体验式”和“任务引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考虑充分利用学院建设的外语情景实训中心,学生通过结合有创意的场景感受“情景体验式教学”,在各种情景中主动参与体验,完成诸如职场面试、商务会议、投诉、谈判等任务的模拟训练,逐步扩展深化语言智能,锻炼身体-动觉智能、交流智能等,为以后的深造与就业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
教师通过“教学目标任务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设计优选化,教学活动多智能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思路多角度化,教学信息多层次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模拟任务和团队项目,体验职场情境和商务活动,培养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职场竞争力。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成才,系领导注重“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团队管理,坚持 “传帮带”以及“中教外教配合”,锻炼培养了一支教学能力与效果俱佳的教学团队。外籍教师曾被视为“编外人员”,他们如散兵游勇,教学质量多半不理想。但是,新领导班子将外教组成一个团队,指定一名组长,并专门配备一名中方骨干教师任外事秘书,协调他们的工作,定期召开外教座谈会,安排组织外教参与系部教科研活动,提高外教的“归属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为学生开设的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受益。比如,能说会唱的美国外教的英语角就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一展歌喉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增强了自信。
3.2.2课程设置创新
通过“模块化、职场化和网络化”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学有所获。(1)将语言课程按照“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职业模块课程按照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设置,根据课程性质,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于教学实践中;(2)将三年级学生的课程改为更注重提升学生能力的“职场实用口译”、“实用文体写作”、“实用汉英翻译”等课程;(3)一年级新生开设“学习技巧”课,教师共享课程资源,教授学生全面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4)更好地发挥“英语应用平台+职业技能模块”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内“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桥梁作用;(5)开展专业资源库、“微课”等的建设,邀请学生团队参与微课制作,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网络化、碎片化的语法教学,利用QQ群进行师生互动,课外帮助学生答疑解惑;(6)进行了将“两张皮”合为“一张皮”,旨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模块课程”教学管理改革,落实以 “涉外旅游、涉外文秘、涉外服务、少儿英语教育”为主线的多元模块课程菜单,满足学生的不同职业发展需求。
3.2.3教学评价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逐步建立了“分级化、分阶化、多元化”的评价系统,制定了校内课程实训评分表、顶岗实习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分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分表、毕业实践报告专项评价表等,实现了教学评价、企业评价、职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系统。
通过“多员化、多维化、多样化、多重化”的教学考核,兼顾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整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要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员化(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自己、团队等),评价内容多维化(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平时作业、竞赛活动等纳入评价指标),评价形式多样化(采用分数、教师评语、自我鉴定等多种形式),评价标准多重化(从语言、技能、情感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6]。多元评价方案有助于综合发展学生的九大智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基本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3.2.4实践实习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积极贯彻高职英语“听说领先、注重应用”的理念,构建了“TSI(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一体化的实践体系,开设了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一年级学生以朗读、演唱、配音等活动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创建模拟公司、职场辩论、校外实训等活动为主;三年级学生以求职、应聘、实习等活动为主。
TSI实践体系实现了由“学术型”向“岗位型”以及“岗位+任务型”的过渡。在大一的基础阶段,语言实践侧重语言模仿和语言输入;从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侧重英语的应用能力,发掘学生的职业创造潜能。一年级主要采用英语朗读、影视配音、短剧表演、歌曲演唱、演讲等模块,侧重学生的语言模仿和输入,二年级依据课程性质,选取典型商务情境或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或者补充,让学生按将来的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三年级定岗实习是指定期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如上海皇冠酒店、上海携程旅行公司、上海锦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
同时,开设“层次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趣促学”和“以训促学”。已形成了以语言应用为主线的“竞赛系列”,如朗诵赛、趣味英语大赛、辩论赛、演讲赛、综合能力及商务英语沟通课程的汇报演出等。同时,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优势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尤其是设计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听说技能。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实训汇报演出”,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通过举办各类外语技能竞赛,如“傅雷大学生翻译奖比赛”等,形成竞赛机制,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成功意识,选拔和激励优秀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各类语言技能比赛。
3.2.5学习途径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还拓宽了“以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学习途径。新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指导学生将多种学习途径融会贯通。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项目或任务在课堂、实训和自学中既互为独立又互为补充、相互关联。
课后注重向学生推荐英语在线学习、模拟试题、英语听力、专业英语相关阅读辅助材料、多媒体语音文件、案例学习、术语词汇、电子课件、图片资料、电子教材、视频资料、教学录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共建的丰富资源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深度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将“多元成才”的育人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齐抓共管学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自学,并按照多元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邀请图书馆教师介绍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并统一安排学生到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并制定了各班级自主学习时间表。图书馆领导和教师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反馈学生们的到馆率平均达到90%以上,学习积极性也不错,并建议将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向学院其他系部推广。
可见,应用英语专业在教学设计、团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实践实习、学习途径等方面,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所有课内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就是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不同智能组合见长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自信。通过“语言能力与职业模块相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职业发展与升学深造相结合、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相配合”,帮助学生多元成才。
4 多维度创新的成效
教学团队成员务实进取,教书育人,取得多项市级以上奖励:2012年获评上海市级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三人获上海市“育才奖”,多次荣获市级以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和“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二等奖;主持和积极参与教学教改科研项目,均按时按质结题。年轻教师积极申报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和“晨光项目”,有的已经顺利结题,有的正在积极研究中。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上海市高职高专各类英语技能大赛,硕果累累:2015年4月,两名14级学生包揽了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专业口语项目的两个一等奖;其中一名学生随后又荣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比赛特等奖;同年11月, 7名学生分获上海市第四届高职高专英语读报大赛专业组一、二、三等奖,占全市获奖总人数23名约三分之一;2013年6月,12级一名学生获得“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比赛中英语专业组第一名,代表上海赛区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另一名学生荣获“第九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上海赛区比赛英语专业组第一名,代表上海赛区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 杯英语口语大赛总决赛,并获得二等奖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例举。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左右,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部分同学到诸如腾讯公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和睦家医院(外资)、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上海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艾西益外币兑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
总而言之,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和创新,注重提升学生的多项智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应用成效,也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同和肯定。鉴于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突出表现,团队教师还应邀与其他同类院校分享院系的人才培养经验,均受到与会代表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可见,应用英语专业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1] (美)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1).
[3] 余盛明.试论英语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的现实基础——广东省英语专业基本情况调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4] 刘小芬,蒋伟平.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1).
[5] 陈诚.高职英语多元评价系统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2 (03).
F069
A
2096-0298(2016)11(a)-180-04
①本文为2015年学院重点课题“应用英语专业多元人才培养‘立交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陈诚(1977-)女,汉族,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比较文学、翻译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