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6-07-14山东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郭恒金
山东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郭恒金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郭恒金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公共事业的保障力度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不断加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资产管理工作的需求,亟需创新工作思路,优化管理手段。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而强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是深化资产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行政事业 国有资产 信息化管理 建议
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数量大、人员多、资产的占有量大、管理难度大,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管理手段单一,资产管理现代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采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资产登记靠手工,资产盘点靠人工,没有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组建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仅作为资产入账登记和年度报表编制上报的工具,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从而实现集资产配置、登记、调拨、盘点、处置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既增加了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不利于规范管理。
1.2日常管理不规范,资产清查盘点难度大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庞大,国家相关制度虽要求应定期进行资产盘点清查,但在日常管理中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例如增加资产不及时登记入账;已报废的资产,长期不履行报废程序;调至其他单位使用的资产,长期挂账不履行调拨手续;人员变动后,不及时收回资产。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甚至资产流失,从而给资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1.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使用效益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存在两张皮、两本账的情况,继而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资产盘亏或账外资产时有发生。同时,资产配置没有有效结合存量资产使用情况,造成资产配置随意性强,使用效益低。甚至,有的单位为了完成财政部门要求的预算执行任务超量配置、重复配置资产,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预算编制机制存在缺陷,仍然停留在老思路、老方法上,往往“重要钱,轻管理”,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严重脱节。二是尚未建立一套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编制人员无法准确取得存量资产数据,资产管理无法有效的为预算编制、项目申请及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作用。
2 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资产信息化管理即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分散的业务环节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形成“环环相扣、相互牵制”的内控机制和操作规范,有效解决资产管理“碎片化”现象,从而规范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极大,散布范围广泛,以登记资产台账等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成本高、及时性差、不具备综合分析功能,已无法满足管理者需求,因此,资产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政务公开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是为资产管理、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撑的必然选择。
2.1信息化能减少资产管理流程,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资产管理信息化使用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标准化的数值和业务操作流程将管理制度格式化,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资产的使用状态。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盘点、清查、报批等各业务均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减少人工操作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信息化有助于形成大数据,便于领导层决策分析
通过资产信息系统将分散的资产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数据库,能够对现有资产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形成满足各种需求的资产报表,从而对事业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决策参谋作用。
2.3信息化能够提供实时网上动态监控,防止资产流失
信息化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管理者只需通过网络便能实时监控各单位资产使用管理情况,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成为资产管理者的第三只眼,有效的减少管理成本,增强监控力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与规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4信息化有利于资源整合,避免资产浪费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者能及时了解各级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对于价值高且使用率低的资产,可做到不同单位间共享共用;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的情况,及时办理国有资产调拨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分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3 做好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3.1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资源共享
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要实现与预算管理系统、项目库系统、财务报销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机整合,从而形成综合业务平台。各系统之间留有数据接口,实现各系统间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和数据综合分析、校对功能,真正建成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综合平台。从而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数据共享。通过严格的资产配置、项目安排网上审核和自动校对程序,最终实现科学、合理配置资产、安排项目。
3.2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系统间的相互衔接和牵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管理业务办理不及时的情况。久而久之,势必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借助于各信息系统间的相互牵制功能,实现互联互通、相互牵制。(1)资产信息系统与财务报销信息系统相互牵制。将资产登记手续前置,经办人在完成资产登记手续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将资产登记信息提交至财务报销核算系统,财务人员收到该信息后方可进行财务报销,确保新增资产及时登记入账。(2)资产信息系统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相互牵制。根据工作需要将资产信息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机链接,明确每件资产的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使资产管理具体到人,人员退休、调动等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系统自动提示报警,从源头上杜绝资产流失。(3)资产信息系统各模块间相互牵制。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将资产清查盘点模块与资产年度报表生成模块相衔接,未经清查或清查账实不符的资产无法生成资产年度报表,以确保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落到实处。
3.3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化
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是信息技术的生命线,唯有通过动态化管理方可实现资产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研究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手机APP客户端和资产条码打印技术,实现资产管理掌上办公,经办人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即可实现资产登记、变更、调拨等功能;实现资产条码自动打印功能,并及时粘贴条码。资产管理人员借助手机APP工具扫描资产条码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真正使资产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高效。
3.4信息化建设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流氓软件泛滥,“网络钓鱼”、黑客攻击事件频频发生,这些都给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加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复杂,有些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关系国计民生、处于严格保密状态。因此,应始终将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谈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和安全体系,包括制作规范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对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和防火墙配置提出具体要求,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安全认证等方式方法有机结合,确保数据安全。
总之,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对资产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国有资产是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优化预算编制、项目安排、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唯有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1] 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Z].
[2] 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495号)[Z].
F123.7
A
2096-0298(2016)11(a)-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