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绿色金融生态环境 助力银行业“营改增”

2016-07-14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王蔚蔡承荣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营改增商业银行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王蔚 蔡承荣

营造绿色金融生态环境 助力银行业“营改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王蔚 蔡承荣

在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背景下,拆分非核心业务,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外包适宜的金融服务项目,以便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如何搭建一个安全、平稳、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运行环境,助力商业银行“营改增”,则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与监管机构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银行业 “营改增” 业务拆分 外包 金融生态环境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营改增”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其对改革的影响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体性的,从全局性、前瞻性的视角来观察,其产生的效应具有牵引性和辐射性,仅从商业银行看,“营改增”不仅会影响其本身税负,而且通过对其未来发展的业务流程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到众多金融企业的发展。

1 “营改增”背景下,业务拆分外包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较之营业税,增值税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按环节征税,通过发挥链条抵扣作用,既能实现税不重征,降低企业的税负,又能有效地防止偷漏税行为的发生。银行业“营改增”政策的核心正是通过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方式减少一定数量的税额,从而达到减轻银行税负,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的,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是银行要有明确清晰的进项税额可以扣除。

然而,从银行业的行业特点及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考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并不多,原因如下:(1)银行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成本支出中人工成本占有很大比例,这部分支出无法进行税收抵扣。(2)商业银行的客户有相当比例为个体经营者和居民个人,为上述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无法获得增值税票实现进项税额抵扣。(3)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贷款服务和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然而按财税36号文规定显示,商业银行贷款利息不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收入的贷款服务利息收入,在纳税环节上和营改增前缴纳营业税的方式没有任何变化,相反税率却由5%提升到6%,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成本,降低了利润水平。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致使部分商业银行在全面试行“营改增”后,出现了与最初设计背道而驰的局面——税负不减反增。为此,商业银行应该重新梳理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拆分,拆分出不征或者免征增值税的金融业务以降低税收负担。同时,将不能进行抵扣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金融机构,然后再进行业务回购,实现进项税额抵扣。而这种非核心业务拆分外包的运作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和税负水平,而且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将不必要的环节独立出去,使商业银行更专注于主营业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 制约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拆分外包的主要因素

2.1理念与机制的制约

与传统货物贸易及其他行业相比较,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是各种金融服务、金融企业,不需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所以银行业非常适合业务拆分外包。然而,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等大型传统金融企业,发包的需求动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可归结为组织制度与管理理念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由于近年来,为了防止危机的出现,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约束机制越来越严格化,减少风险责任成为管理决策的首选目标,在这一理念导向和制度约束下,大部分商业银行更倾向于选择自行运营、自建后台服务中心、自行开发系统等控制力强的业务运营方式,将承接业务的人员限制在银行系统内部,而很少选择效率更优、成本更低的专业服务提供商。

2.2金融运行环境的制约

金融运行环境是金融主体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信用、法律、文化等制度环境的总称。由于确保发包业务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首选目标。因此,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运行环境,就成为商业银行能否开展外包业务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而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存在的缺陷,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尚未建立起全面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信用数据库,外包服务商资格审查制度也欠缺,作为发包方的商业银行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一切均对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法制环境不健全。国内部分法规中虽然对商业银行业务拆分外包要求有所涉及,但是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安全认证标准,导致部分外包企业业务行为不够规范,质量信誉优异的外包服务商相对匮乏,行业市场良莠难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

三是监管措施不到位。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外包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风险,国内的监管机构对此尚未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和风险监控制度,对出现的各类纠纷也缺乏相应规范的机制,一旦纠纷出现,比如外包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质量低劣,或者存在欺诈行为,需要诉诸法律解决时,尚无有章可循的先例与处理机制。

2.3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资质与业务能力的制约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水平、经验、能力、技术、资本、信誉、对金融行业的熟悉程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已有的类似业绩等都是影响商业银行外包业务能否顺利按约完成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外包活动的成败。虽然商业银行会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签订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但是外包企业仍然可能不完全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职责,形成违约,这势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影响,甚至会使商业银行因此而赔偿给自身客户造成的损失。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资格认证制度和准入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评估缺失、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的前提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资质与业务能力状况,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拆分外包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发挥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服务外包应当建立在具有良好市场特征的市场环境中,以规范的市场运作保证各参与主体的权益。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职能,协调监管机构,完善政府规制,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营造绿色的金融生态运行环境。

3.1完善制度保障,打造政策扶持体系

3.1.1完善与金融服务外包相配套的法律体系

为了规范维护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秩序,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完善、强大、有序的法律制度保障。建议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中国具体的市场环境,修订、完善《商业银行法》、《合同法》中的相关配套法律,以此来保障、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为参与外包的各交易主体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3.1.2建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认证制度、准入制度与评级制度

尽快建立对外包服务商的资格认证制度和准入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公平、广泛、高效的市场选择基础,并以适当方式将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范围内,强化行业监管,以消减商业银行业务拆分发包的顾虑,减少信息甄别的成本。

一方面,应尽快推动金融服务外包安全标准的构建和实施,进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信息安全认证,由专业机构出台相关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等级评价和认定,明确不同等级的企业资质,并形成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数据库。

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的法规制度,加强相关电信数据服务安全、电子信息安全、知识产权安全的法律监管。

3.2培育金融服务外包品牌企业

可以考虑积极引进金融外包跨国企业、企业总部,发挥其业务渠道、产业链、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模式等优势,鼓励分包、转包业务,带动本土金融外包企业发展。同时鼓励大型金融企业外包业务,设立业务交付中心等,鼓励金融外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海外上市。

3.3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加强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力资源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资源,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能力,是产业高速发展的引擎。根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2015年2月对代表性金融发包企业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人才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选择所在地及影响外包企业业务能力和声誉的首要因素,同时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也是金融机构发包业务时选择服务供应商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我国一些一线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虽然金融专业人才资源具备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这些地区金融机构相对密集,银行业的待遇、声誉较好,稳定性较强,大多数金融专业人才都进入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实际吸纳率非常有限。尤其在金融外包企业本身业务层次和市场话语权低、创利性不佳的情况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更难以吸引到兼具金融专业知识和IT技术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从而无法实现业务上的升级突破,甚至形成金融外包业人才匮乏与业务创收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的开展。

因此,为适应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对专业性人才资源的需求,应有效地利用政策优势,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旨在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库。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人才认定机制。完善人才的认定工作,包括制定认定的标准、认定的程序和人才分类工作;(2)建立人才吸引与激励机制。运用政策杠杆(包括以户籍、社会保险接续、子女就学、居住以及医疗、教育、生活配套环境等提供便利的方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尤其是对掌握行业领先技术、业务模式的金融服务外包领军型、带头型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3)完善人才的培训机制。不仅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而且还要培养更多本土化的人才,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尤其应加大金融业务与IT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的培养。

[1] 钮中阳,崔婷婷.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2014(6).

[2] 任吉蕾.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服务外包规制风险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5).

[3] 尚庆琛.新形势下上海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12).

[4]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服务外包统计操作指引[S].2015.

[5] 陈福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风险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10(6).

[6] 王亮.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方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8).

[7] 程艳.武汉区域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

[8] 秦洪军,冯雷鸣.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研究动态[J].经济纵横,2013(3).

[9] 李琼飞.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特点与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2).

F832

A

2096-0298(2016)11(a)-030-02

王蔚(1965-),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财政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方面的研究;蔡承荣(1963-),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营改增商业银行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