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首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
2016-07-14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曹刚李丹黎
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曹刚 李丹黎
电子商务环境下首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曹刚李丹黎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首都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其流通成本高、效率低下、损耗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整合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平台模式,以发挥农产品流通的价格优势、信息优势、专业化优势和规模化优势。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电子交易市场平台
1 首都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首都建立了以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地满足了农产品流通需要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有效地保障了首都城市功能平稳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首都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流通需要和消费需求
作为流通服务体系核心的批发市场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格局,即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主要集散中心,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重要节点的格局和京西南、京东、京北三大批发市场聚集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互为补充,总体格局稳定。这种多层次、多方位格局的现代流通服务业推动了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水平和功能的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技术设施、交易设施、冷链仓储设施的改善和检疫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和安全监控中心的建成,保证了市场多变状况下的及时供应。
1.2首都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呈多元化模式
多元化的流通模式为占据市场交易量20%的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占据市场交易量80%的运销专业户流通模式和公司加农户流通模式是批发市场环节的主要模式。以上流通模式有效连接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1.3多样化的零售网络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首都的零售网络主要有菜市场、生鲜连锁超市、网店等组成,多样的形式既满足了普通居民的基本需要,也为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在首都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自给率偏低,对外依存度较高。由于城市规模快速发展,首都农产品生产前端和零售末端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较低,流通配送比例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层次不高;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费用增加导致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批发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等。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北京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努力建设覆盖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支持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在生产基地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鼓励建设电子交易系统及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的流通有利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改进市场交易方式,完善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同时有利于解决目前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主要有电子广告模式、网络直销模式、网络信息平台模式和电子交易市场平台模式。第一、第三种模式只实现信息流,没有与之配套的物流和资金流,采取这两种模式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农产品企业参与。第二种模式的驱动者仅仅是卖方,买方的需求完全受卖方控制,同时宏观网络环境和买方对网络环境的偏好也对网络直销模式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也证明只是少数农产品企业实现了网络直销。
而电子交易市场平台模式作为连接农户和客户的纽带,是生态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的电子商务化。该模式涉及价值链和供应链各个环节,通过构建产业链,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到批发市场、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的电子商务物流过程。电子交易市场模式的参与者主要有农产品原料供应商、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价值链条上的各相关方都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交易,增加了交易渠道,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提供了公平交易的机会。
3 电子交易市场平台流通模式创新
以现代产权、物流和交易机制为基础,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整合发展为支持的电子交易市场平台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农产品流通的价格优势、信息优势、专业化优势和规模化优势。在流通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实现以理模式:通过在流通产业链上游建立以农户产权结合为纽带的供应模式;在中游建立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物流模式;在下游建立以交易成本和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模式,从而实现对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的整体优化。
3.1物流商主导的流通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渠道发生变化。新的流通渠道是一种以网络服务供应商为中枢的具有扁平化特点的流通渠道。其建立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物流商、消费者围绕网络服务供应商展开的商品交易活动。构建物流商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创新,要通过机制创新构建现代物流机制,即在中游建立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物流模式。
物流商需要先进的物流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效收集信息整合资源。电子商务提供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GIS,GPS,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快速准确的传递,帮助物流管理中心协调管理货物的路线选择,缩短流通时间,减少企业的流通成本。
物流商在实施农产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这种组织形式无论是对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3.2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整合发展的流通模式创新
随着网络支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信息化方面已经逐步实现。所以,构建四流整合发展的创新模式需要大力发展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所有的商流过程均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但是,商务活动最终的完成需要物流配送体系实现货物的转移,物流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化将生产、流通、消费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库存数量、存货、定货计划、配送运输等的最优化选择。
在信息化社会中,集公共服务、信息咨询、信息配送、IT服务为一体的信息集成系统成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础。信息集成系统中的信息流是农产品现代流通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链上游建立的以农户产权结合为纽带的产品供应模式通过双向信息流对应供应模块,供应模块收集供应信息,发布需求信息,农户经验共享等信息平台;流通产业链中游的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物流模式通过双向信息流对应物流模块,收集物流商信息、优化物流运力和交换物流商信息;下游建立以交易成本、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模式通过双向信息流对应销售模块,发布产品信息、收集需求信息、共享客户经验。双向信息流还出现在供应模块与农户、销售模块与客户之间。以产品供应模式、物流模式和销售模式组成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借助供应模块、物流模块和销售模块形成统一信息系统平台,获取并传递标准化信息数据,并以此联系农户和客户,提高流通效益,有效发挥消费引导生产的作用。
资金流是电子商务中连接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步骤,任何网上交易的资金流都可以分为交易环节和支付环节两大部分,其中支付结算环节属于银行等金融网络完成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的资金流伴随产品流的存在而存在,农户将农产品信息通过产品供应模块发布,对应相应的需求,农产品进入物流模式。物流商通过物流模块收集信息,优化物流运力,使农产品进入销售模式。农户在销售模块中通过发布信息,使农产品最终进入客户手中。在这个流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同时伴随着资金流。资金流的完成最终预示着产品流通的结束。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农业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S].2012(6).
[2] 陈彦.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3] 刘俊伏.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以江苏“惠生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为例[J].现代商业,2015(4).
[4] 李骏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2(5).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a)-003-02
基金项目:①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首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15JDJGC012)研究成果;北京市财政专项“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刚(1982-),男,江苏张家港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创业管理方面的研究;李丹黎,女,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2014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