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课余文化教育

2016-07-14樊熙梦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课余大学生生活

樊熙梦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浅谈大学生课余文化教育

樊熙梦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各个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调查显示,各个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课余时间浪费严重以及不能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对此,文章着重就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课余生活,加强和保障他们的课余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探讨。

大学生;课余生活;课余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引领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和加强文化建设的前提下,大学生的课余文化教育成效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课余文化生活作为大学生所从事的区别于政治、经济的文化活动[1],其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的课余文化教育形式以及其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能够直接反应一所高校是否具有高超的育人水准和文化底蕴。

1 大学生课余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概述

1.1 课余文化教育的宗旨及意义

课余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锻炼自身的各项行为能力,从而为高校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向前发展。面对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侵蚀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他们的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在课余时间受到各方面的引诱,做出一些不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事情,从而不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此,高校只有不断加强课余文化教育,才能不断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也才能从根本上践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1.2 高校课余文化教育的形式

当前,各个高校的课余文化教育都与大学生课余时间的长短,其所应用的沟通工具,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消费观念等密切相关。有调查显示,优秀的大学生都能够懂得珍惜时间,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2]在当前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引领及开展过程中,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网络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教育以及价值观教育等形式,其涉及面广,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基本上囊括了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方方面面。

2 当前大学生课余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余文化教育缺乏一套系统的运行机制

调查显示,尽管各个高校为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多种文化培养途径,但真正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各项文化教育活动的人数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同学热衷于网络游戏、睡觉[3],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自身素质的提升。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性占很大一部分,但从高校课余文化教育的角度讲,这与高校缺乏一套系统的课余文化教育监管体系密切相关,高校只是简单地向班级和学生布置了课余文化教育任务,但不会对教育成果进行必要的考核,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高校课余文化教育的成效甚微。

2.2 课余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有待完善

鉴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高度自主性和文化教育环境的丰富性,课余文化教育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完善空间,形式也可以不断创新。然而,各个高校至今仍然惯行原有的课余文化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陈旧枯燥,且不能准确应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来开展大学生的课余文化教育;与此同时,针对文化教育的各类活动也是一贯的形式主义和应付性活动,大学生对此早就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当今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课余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各项教育任务的关键和前提,良好的师资力量能够从根本上为文化教育做好保障。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文化教育过程中,高校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应用于大学生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的提高上面,从而忽略了课余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课余文化教育的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过度放任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他们所从事的一些不利于学习和自身发展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学校对课余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且并没有为其配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指导队伍,而是由单一的部门或者老师来带领大学生开展课余文化教育活动,受指导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精力的局限,高校的课余文化教育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课余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健全课余文化教育制度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余文化教育的同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课余文化教育监管制度,对教师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以及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课余文化活动进行合理的管控,并根据活动效果随时进行整改,力求在今后的课余文化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避免出现重复问题。此外,高校要定期对课余文化教育的制度施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专职的课余文化教育负责老师。

3.2 完善文化教育内容,创新文化教育形式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高校要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真正践行“为一切学生服务”的宗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就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学习和引进文化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并将这些新内容融入到课余文化教育的发展建设过程之中去;此外,学校应当定期派专人到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创新课余文化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

3.3 加强课余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思想和灵魂的工程师,其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了应对当前高校课余文化教育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达标的问题,高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和关注力度。首先,学校要加大对课余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资金、人员以及相应的硬件措施的投入力度,切实为课余文化教师提供必要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其次,要加大对现有课余文化教育部门人员及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切实提升现有教师的理论素质及组织课余文化教育活动的能力;最后,要大力引进课余文化教育的专门性人才,整体提升课余文化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1]东梦丹.浅谈文化建设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J].商,2013(13):376.

[2]蒲冠洲,余辉.如何引导大爱学生过好课余生活[J].中国电力教育,2007(5):67.

[3]李爽.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建设的实效性研究[J].医学教学,2015,15(64):273.

[4]赵丽娜.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23-24.

[5]胡孝四,蔡有柱.从综合素质培养角度看高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J].教育与职业,2014(26).

10.13939/j.cnki.zgsc.2016.49.198

樊熙梦(1988—),女,汉族,天津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余大学生生活
丰富的课余生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