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续激情的“四个不够”
2016-07-14张永军张静
张永军 张静
城市的发展达到一定经济总量以后,最能代表城市高度的一定不是经济总量,而是文化的高度和文化的影响力。这种高度和影响力,改变的是每个人的精神面貌,丰富的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灵魂和精神的力量才是持续创造物质财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虽然经过西部大开发十五年的高速发展,重庆取得了发展快、增长快的好成绩,这也是重庆人引以自豪的地方,但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成绩,还有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后劲不足、可持续性不强,文化演绎激情重庆不够等。在笔者的调研和采访中,也看到和听到了一些问题,而最主要的是那种文化的引领和文化的演绎。
工业多点支撑不够
“从经济结构角度来讲,重庆基本上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这属于工业化高速推进的阶段,占到重庆GDP的50%以上;从产业角度来看,也就是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而在目前就是以汽车产业和笔电产业为主,这两个产业占到GDP的三分之一以上。”重庆市社科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敬研究员对笔者分析道。
李敬分析说,这两个产业比较集中,受市场的干扰而变化,风险相对大一些。从汽车产业来讲,重庆虽然汽车生产是第一大产业,但主要问题是,在这方面没有高端品牌,主要是中低端品牌。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会提高,对品牌的追求也会越来越大。加之重庆的口岸开放,国外一些高端车辆就会进口进来,进来后对中低端的品牌冲击也会很大。所以,主导产业的消费升级,引进高端品牌又有困难的情况下,重庆的汽车制造挑战就会增大。
从笔电产业来讲,它的持续性会受到很大影响。笔电产业短时间内释放的产能太快,现在已经不太可能翻番的发展了。原来是一干万台、两千万台、四千万台、现在增加到六千万台之后,后面的七千万台可能性就很小。这种产业产能释放非常快,对经济带动也快,但产能释放到一定程度之后,哪种产业能接棒,哪种产业能继续支撑经济的高度增长?这需要一个阶段,需要积极培育,这也是重庆目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所以,重庆要实现重庆制造2025,一是要实现技术升级,让传统的优势产业技术含量更高,实现主导产业发展的战略驱动,大力发展设计、创意等趋向的高端技术与品牌;二是十大新兴产业一定要与五大功能区结合起来,每个区内的产业也要结合起来,推动产业融合开放,建立开放的产业体系。
此外,除过融资、招商问题外,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问题。重庆属于一个劳动力输出的城市,同时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会逐渐减弱,劳动力输出后不但会给重庆经济发展带来问题,还会对农业的增长机制带来问题。
金融创新发展效能不够
虽然金融业的产值占到全市比重11.2%,居全市行业前3位,但同其他直辖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对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新规划、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重庆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效能面临重大挑战。
第一,业务经营发展模式传统落后。就重庆金融机构发展现状而言,除了能够跟随模仿我国发达地区金融业操作模式进行一些创新之外。一是重庆本地个人零售业务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较为缓慢,使得众多金融机构不得不将利润的增长点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公司金融业务。二是因为监管顾虑和管理理念滞后,重庆金融机构在外包非核心业务做得还不够,还不能合理高效借助外部力量来提升自身市场综合竞争力。三是因为电子银行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时间来推动,重庆金融机构目前仍处于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分析手段缺乏,电子金融渠道建设落后的欠发展阶段,还不能快速适应旺盛的民众市场需求,难以及时提供新颖便利的金融市场服务。
第二,票据融资业务发展差距较大。2013年重庆票据融资余额为326亿元,占当年各项贷款余额的1.88%,同.北京、上海、天津票据融资占比281%、4.54%和3.90%相比,分别低出0.93个分点、2.66个百分点和2.02个百分点。同时,表外业务发展明显较慢,使得众多金融机构发展速度受限于信贷投放规模管控。
第三,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当落后。2013年重庆企业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0.49%,同北京33.82%和天津16.33%相比,分别低出23.33个百分点和5.84个百分点。
第四,高素质的金融创新人才缺少。以在全球金融业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为例,上海和北京分别占据了全国44.01%和30.09%的CFA持证人数,而重庆CFA持证人数为8人,仅占全国总持证人数的0.25%,在全国省市中排名第11位。
第五,跟随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例,截至目前重庆本地金融机构仅重庆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且产品单一,对市场的冲击力不够。
第六,作为重要支柱力量的本地法人银行、信托、证券公司及交易平台发展不但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发展速度较为落后,而且在西部省份也不具备绝对优势。以银行业为例,重庆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在2013年西部省份城商行中总资产排名中分别位列第4、第13位,比2009年排名下降了1、3个位次,增长速度远落后于同处西部的昆仑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桂林银行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
能源转型升级力度不够
李敬分析到,重庆资源不算很丰富,本地资源禀赋难以支撑重庆的高速发展,主要靠调度。油、气等资源很难支撑重庆的发展,都要靠调度,所以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面对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能源公共治理能力不高、传统能源产业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重庆能源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第一,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高速推进,据我们估算,到2020年,重庆能源消费将达1.37亿吨标准煤,增速至少超过国家能源消费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压力大。
第二,能源治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能源管理手段相对传统,难以应对因节庆、灾害、极端气候等因素导致的局部区域、特殊时点能源紧张事件,另一方面,五大功能分区背景下产业布局调整对能源空间分布产生冲击,对重庆市能源统筹调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第三,传统能源产业尤其是煤炭产业竞争力弱。随着煤炭价格进入熊市,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以及北方煤炭的竞争,重庆煤炭生产受到巨大冲击。能源工业投资同比下降幅度在六大支柱行业中最大。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脱困增益已经成为“十三五”重庆能源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此外,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枢纽中心,就得破解与下游的瓶颈。一是资源截流;二是大坝经济效应;三是能源输送安全,防止原油水上运输造成长江和三峡库区的污染。
激情重庆的文化演绎不够
“激情”应该是重庆这座城市文脉的主线,是这座城市的本根,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这座城市居民性格特质最好的概括。但重庆对这种“激情”文化的演绎还不够。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李重华所长表示,重庆的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和民俗文化。但对于巴渝文化,他认为定义为巴文化或渝文化更准确,特别是定位巴文化更贴近一些。而最能体现重庆文化的是抗战文化,但重庆没有打好这张文化牌,目前对抗战文化的挖掘、利用、保护还不够。虽然现在对抗战文化有所重视,但重视还不够,而对于“陪都”的提法有争议,对民国时期的文化宣传比较保守。这是其一。
其二,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够,坚决抵制“保护性拆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2243处,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文物点,抗战遗址就有767个,而现存仅395个,其中文物点占1/3以上,消失者主要是文物点,其中保护“差的”还有89个,而且这89个当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7个,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72个。
坚决抵制所谓“保护性拆迁”。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离不开其所在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为文物保护让路,而非相反。被搬迁的刘湘公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曾在此居住)、高公馆便被文物爱好者戏称为“新文物”,认为只能“麻喝娃儿和外地人”。六店子刘伯承旧居在学者和一些市民的反对声中拆除,又不得不异地重建,可已不再是文物。
其三,文物保护立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1988年,陕西就颁布《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1995年,西安又专门制定《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应当借《文物保护法》修订之机,向西安学习,突出支持民间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以及加重对破坏文物行为的惩罚等内容,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进行全面修订,使之上升为《重庆市文物保护条例》,并争取专门制定《重庆市抗战遗址保护条例》或出台《重庆市抗战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抗战遗址的保护。
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对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小到诸如对沙坪坝凤凰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洋房“时常将脏水倒在洋楼的土墙上,想泡垮土墙,以便修新房”,大到诸如对六店子刘伯承旧居和荣昌荣隆镇台湾工业园古文物的强拆行为,都应当绳之以法。
其四,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少重视和实施,文化产业要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比较困难。2013年重庆文化产业占GDP的3.6%,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大概是500亿左右,也占三点几,属于全国平均值,与中西部相比,比较滞后。虽然官方文件对重庆的文化地位很高,提出2015年要实现750亿元,占GDP的5%,使得文化产业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但这实现起来很困难。因为只是定了要实现的目标,没有出台具体的针对性实施措施。
最后,重庆文化要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以为,“激情”是对重庆历史特点、城市文化、特色资源、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的最好表达,是对重庆山、水、城、人、精神、生活、事业的真切反映,能很好地连接重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利于激发重庆人的自豪感,有利于感召重庆人奋发向上,有利于增强重庆人建设美好重庆的信心,有利于增强对投资者和旅游者的吸引力。然而,这种“激情”除过经济外,需要文化的引领和演绎,更需要对城市血脉贯通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