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6-07-14杨健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杨健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杨健
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都存在缺少变化的特点,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及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师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求异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将简单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求异思维的意义,然后提出如何应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求意思为;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求同思想,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所以教师更倾向于在教课过程中向学生直接提供相应的知识及问题的答案,而高中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语文知识及答案,从而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思想已经逐渐落伍,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简单分析求异思维的含义
一直到现在,学术界并没有为求异思维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单纯对求异思维的理解大致都是这样的:所谓的求异思维,也就是进行问题探索的时候,思维的主体并不会被已有信息及之前思路限制,能够从多角度对相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求异思维有这样三个特点,首先是灵活性,一般来讲,为了实现与众不同的目标,思考主体会特意寻找相应问题的差异性,解答相应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只局限在一种方法,通常会进行不同角度及全方位思考问题;其次是具有多元性特征,求异思维常常是通过多层面、发散形式开展的,有丰富多样的思维形成渠道;第三就是试错性,即思考主体为了找到准确答案,要通过几次或十几次的尝试进行比较完成,通过相应的筛选及排查,得到最理想答案。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引用求异思维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所以,进行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但创新思维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求异,求异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及综合能力。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是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需求
高中语文知识含有大量人文知识及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及内在修养。当今社会对于人才各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而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要想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及能力的气氛及环境。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学校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为了符合社会需要,我国近年来不断进行新课改,逐渐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将求异思维引入到课堂当中,不仅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更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采用情境设置的方法引入求异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其实主要是为了培养高中生求异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中,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学生的主导地位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场景,相应的场景必须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及兴趣的场景,这样才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不同的答案,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亲身体会,学生及教师都会发现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与众不同,因为面对相同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法,从而有力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贾府中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然后体会相应人物的行为特点,这样就能对人物形成更加深刻和立体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采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引入求异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直接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并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学生则进行简单的记忆。此种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高中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很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积极引入求异思维,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然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问题的答案绝对不是单一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创新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多角度观察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通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的思维容易形成定式,所以面对问题或观察事物的时候就不容易进行创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并思考事物,鼓励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乐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创新能力。例如教授《雨巷》的时候,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背景,那么就容易受到惯性思维影响,限制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在讲解完相应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出诗歌的内涵及主旨,这样学生们就会通过不同角度获得不同的结论,而教师需要做的并不是评判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化,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求异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应用,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
[1]朱喜斌.开展创新阅读,提升创新意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利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2)
[2]蒋云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学子(理论版).2016(04)
[3]赖善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2)
[4]刘莉.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