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常规教育如何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2016-07-14刘艳白城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刘艳白城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论常规教育如何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刘艳
白城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发展的主人,为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常规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以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主体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发展的主人,为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常规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又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以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为目标。[1]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所遵从的常规是从成人那里接受而来的。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生中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彰显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值得每一位幼儿教师深思。
一、把规则的制定交给幼儿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要坚决摈弃以往将幼儿视为“小大人”的错误观念,应积极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尊重幼儿的人格,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充分活动等权利,以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教师应对自身角色有充分认识,不仅要充当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更要充当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为培养幼儿的集体感与归属感,养成幼儿自觉规范和积极合作的意识,让幼儿充分理解并自觉遵守各项规则,我们完全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幼儿对自己讨论并制定的各项规则,通常会表现出更加优异的自觉意识和遵守意识。例如:玩具摆放、图书的爱护、如何进餐、游戏规则、等等。要强调的是,幼儿参与解释制定某项规则的原因,当老师或孩子建议制定某项常规时,可以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这项规则呢?”或“为什么说这项规则是好的呢?”,“假如我们违反这项规定,那可能会有什么后果,该如何处理呢?”对幼儿来说,规则不是冷冰冰的,规则是与他们的情感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幼儿通过规则表达他们认为如何关爱人和物,表达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幼儿也在不断地清理自己的感受,并依此;来判断别人的感受。例如,“我们要爱护图书,否则它就不和我们做朋友啦”,“好玩的玩具我们要轮流玩,这样别的小朋友就会喜欢我的”“帮助小朋友整理玩具我特别高兴,这样我们再也不会因为抢玩具争吵啦!”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意义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他们是主人,他们是“立法者”,也是执行者和监督者。规则并非来自外人的要求,而是幼儿自己的需求。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满足。
二、注重个别化教育
个别教育,注重差异。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有很大的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这就是每一位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弱;有的自控力差;有的理解力跟不上;有的口齿不清,都要老师耐心地去教,使个别幼儿也逐步适应集体。个别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性格内向和古怪的幼儿,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幼儿,处理好偶发事件中个别幼儿等。这些个别教育工作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有实际意义。要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调动各类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新入园晨晨小朋友,每天就是不睡午觉。第一天他哭着找妈妈,不想睡觉,老师同意他坐在椅子上等妈妈,他安静了下来,看其他小朋友睡觉,一直没有睡觉;第二天,他很自觉就坐在小椅子上,老师让他把椅子搬到床边坐着等妈妈,靠在小床边,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但是老师试图把他抱到床上,他很警觉的醒了;第三天他依旧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第四天如前,但是他依旧不肯上床上睡。第二个星期,我们决定尝试让他躺下来睡觉,开始他又哭又闹,怎么也不愿意躺下来,老师抱着他,在老师的怀里,他的哭声渐渐变弱,三分钟不到,他就睡着了。接下来的每一天他都安静的上床,安静的睡觉,从不盖被子到自己盖被子,孩子的变化是可喜的,虽然他的适应要比别人慢一些,但是在老师的细心照顾下,孩子现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午睡常规。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在大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幼儿园的生活是愉快的,而不是充满畏惧的。所以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以帮助幼儿将常规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三、要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2]对幼儿而言,及时地鼓励与肯定通常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活动时老师及时表扬幼儿具体表现“铭铭洗手后及时关掉水龙头,真是节约的好宝贝!”因此,教师要特别擅于利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充分利用幼儿同伴间的巨大影响力,把握好教育时机,实施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幼儿学习,让幼儿教育幼儿。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努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特别是要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促使幼儿将良好的行为因获得鼓励和肯定而得到固化,从而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常规。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并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参考文献:
[1]吕苹,朱蓓凌,张瑛主编.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41页.
[2]陈鹤琴著.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1 页.
作者简介:刘艳(1974-),女,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白城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教学主任,一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