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叙述语言的色彩

2016-07-14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50500

大众文艺 2016年21期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冷色调悲情

王 娅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650500)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叙述语言的色彩

王娅(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50500)

《穆斯林的葬礼》,一部典型的悲情小说,小说围绕着“玉”和“月”两条叙事主线展开,“玉”和“月”都是纯洁的白色,纯洁的颜色不但映衬出鲜活明亮的形象,更流露出作者爱憎喜恶之情。小说中对于“玉”与“月”的描写的语言,色调、色彩、色味相互交织,韵语出淡淡的悲情,别有一番风景。

《穆斯林的葬礼》;叙述语言;色彩

一、语言的色彩

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在小说中有不同的作用。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说:“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世间万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颜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也离不开对颜色的视觉体验。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经常把色彩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他们通过色彩直观地表现对自然、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追求。这种艺术手段也被挪用到文学作品中来,作家借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宣泄情感,使语言产生出强烈鲜明的色彩。

二、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叙述语言的纯洁色彩

叙述语言是作家在作品中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写情感、评判议论的语言使用的语言,在小说中它表现为作者的言语风格及对所叙事物的情感态度。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叙事沿着“玉”和“月”两条主线展开,“玉”和“月”都是纯洁白色,纯洁的颜色不但映衬出鲜活明亮的形象,更流露出作者爱憎喜恶之情。特别是小说中对于“玉”与“月”的描写的语言,色调、色彩、色味相互交织,韵语出淡淡的悲情。

一是色调。《穆斯林的葬礼》中带色感的词多半是白、绿、灰等冷色调的词,表现出淡淡的悲情。如序曲“月梦”中:“她穿着白色的坡跟皮鞋,银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黄色的短袖衬衫,身材纤秀而显得颀长,肤色白皙、细腻,橄榄形的脸型,一双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红的嘴紧闭着,额旁便显出两道细细的、弯弯的、新月形的纹路。”就像一幅水墨画,脸型是用“橄榄形”(绿色)、皱纹用新月形(白色)来描绘。又如第十二章“月恋”中关于未名湖的叙述:“圆圆的玉冰轮高挂在天上,清光洒满燕园。未名湖畔,柳丝依依,莲叶田田,洁白的荷花像冰雪雕成,在月光下暗放幽香。”第十四章“月落”:“茫茫大雪笼罩着‘博雅’;森森寒气封锁着‘博雅’”。叙述中使用了“冰玉”“清光”“柳丝”“冰雪雕成”“茫茫”“森森”等这样阴性的、冷色调的词语,符合“玉”和“月”的主线,为小说人物的悲剧性奠定了基本色调。

二是色彩。《穆斯林的葬礼》的叙述语言中,作者使用了一些冷色彩的词,如绿、白、灰等,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悲情性。如第二章“月冷”中描写韩新月:“(她)脚上穿着白色丝袜和方口扣襻儿的黑布鞋,是最平常的式样。双腿挺秀而白皙,被飘然垂下的白裙子遮了大半。她的右肩挎着蓝印花布书包……”对韩太太的描写:“面色白净,仪态端庄,丰满而不肥胖,穿着一双藏青礼服呢面方口布鞋,烫得平平整整的灰色暑凉稠长裤,深褐色的烤纱短袖大襟上衣,露出象牙色的胳膊……”在这里表示颜色的词是:“白”“黑”“蓝”“藏青”“灰”“深褐”等冷色调的词。是在为悲情人物的悲情结局奠定基础。但小说中也有一些色彩鲜明的词语,例如小说第一章“玉魔”中:“卖樱桃的汉子把水洒在珠圆玉润的樱桃上,鲜红的玉珠还镇着水晶似的冰块……拿起一只小小的白瓷茶盅,盛器两盅樱桃,倒在绿茸茸的鲜荷叶上。”这段短短叙述中就用了鲜红、绿茸茸、白等颜色词,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令人垂涎的樱桃。小说中还有很多处描写玉器的语言也使用了大量表色彩的词语,如第一章中:“易卜拉欣正在看一件‘岭南佳果’:水灵灵的一串荔枝,鲜红晶莹,剥裂处,露出玉珠似的果肉。”这些暖色调词表现出主人公也曾有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三是色味。《穆斯林的葬礼》的叙述语言中浸润着作者的内心情感,显示出语言的潜在色彩,是这部小说叙述语言的又一亮点。如序言“月梦”中:“她看见那棵古老的槐树了,历经磨难,阅尽沧桑,它还活着,老干龙钟,枝叶葱茏……她白白地开了几十次(花),落了几十次(花),一直等着她呢。”这里用老槐树虽然老,但还活着,并且开了几十次花,落了几十次花等着“她”回来,语言呈现出安宁、平和但期盼的色彩。而小说尾声“月魂”中:“巍巍西山,一片蓊郁葱茏,像是用玉、用翡翠铺成。山脚下,丛林茂密,绿荫森森,累累硕果把枝头压弯了,将要成熟的桃子、梨、苹果垂下来,像亲吻那肥沃的土地。”“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这些景物的描写“巍巍”“森森”“累累”“虚虚”“淡淡”等也是一些冷色调的、阴性的词,但在这里是清新的、淡淡的,表现出淡淡的悲情和淡淡的祝愿,潜在地表现出作者的愿望,她认为这里应该是韩新月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归宿,她避开里人世间的一切烦心的干扰,在这里可以静静的地、全心全意地倾听心爱的人为她奏响的幽幽的、舒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结语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现代悲情小说,作者在叙事语言的使用上别具一番风格,使用了“冷冷的”色调、“黑”“白”“灰”的主要色彩及“清清的”“谈谈的”的色味,充分表达了叙述者的言语风格及对所叙事物的情感态度,叙述者用自己的声音叙说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从人物的主观视角说出人物的观察感受和意识活动。阴性的、冷色调的词语,符合“玉”和“月”的主线,为小说人物的悲剧性奠定了基本色调。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2]赵德利.血亲伦理悲剧的世纪建构——二十世纪家族小说论之一[J].青海社会科学,2000(5).

[3]马燕.回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回族文学创作[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4期.

[4]张建成.一道民族文化独特的风景线[J].新西部,2007(10).

[5]白洁.人生的悲歌——符号学浅析《穆斯林的葬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6]邱文韬.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4).

王娅,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穆斯林的葬礼冷色调悲情
悲情英雄
《穆斯林的葬礼》之“绿色意象”解读
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
《穆斯林的葬礼》中谎言艺术构架的悲剧人生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刘长卿诗歌用色分析
冷色调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万能的曲线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陈水扁“悲情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