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课文预习的指导与管理

2016-07-14昝建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导学同桌课文

昝建花

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潜意识里也认识到做好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知是何等重要,但由于没有在这方面作深入的思考,老师们对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成果该怎样管理等问题感觉茫然,“预习”往往被老师们当作“末项作业”去布置,甚至只是在口头上提一下,学生也是想做就做,不做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即使做了预习,充其量只是读一、两遍课文,读第三遍就兴趣不大了,书上没有留下多少预习的痕迹,成果的检查自然就无据可依。这样下来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让学生养成做事随意马虎的坏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应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依情况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有学才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导学。老师们应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导学理念,学生的“预习”不应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事情,预习的指导和管理成为老师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预习的指导

我校承接了一项课题研究《预习的指导与管理的实践研究》,一段时间以来,语文组老师们着力研讨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积极探索预习的指导与管理方法,尝试设计、运用各种预习单进行导学,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找——查——读——思——问”五字预习模式,其特色在于:

1.明晰了“怎样做”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预习对“究竟该怎样去做”不能含糊不清,“找、查、读、思、问”五个动词简单明了地指导着学生该怎样“做”预习。长期坚持下去,这五个动词将自然而然地演变成学生的预习“口诀”,转化为实用的预习方法,最终达到会自主预习的程度。

2.加进“评价”栏目,凸显督导作用。课前学生在预习单的引领下自主预学,家长尽量抽出时间参与指导和检测,并根据孩子的真实表现(自学态度及自学效果等)签名评价;到校后,各学习小组将“预习”作为一项正式作业,由组长组织组员相互抽查,看看书上的预习痕迹,同桌互相读读生字词和课文,再结合课堂上反馈的状态,由同桌给予评价;最后由学生反思自己的预习情况并客观地作自我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方位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保证预习逐渐收到预期的效果。

3.多角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即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查找、圈画、注音、标号、批注、填写……按照五字预习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依赖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当然,遇到困难寻求帮助还是允许的),而是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生个体阅读观察、思考判断、分析概括、搜集整理等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预习的管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检查必须认真。要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预习的管理必须及时、科学、有力:

1.加大查阅力度。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前预习,要求老师也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好查阅工作。对部分学生来说预习是件多余的事,他们很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十分重要:争取家长的长期配合与支持(家长评价),学习小组内以各种方式互相抽查(同桌评价)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反思等都要形成常规,常抓不懈。每次上课,教师都可以设计“预习抢答”环节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后还应把预习单收上来一一过目批阅,做得特别优秀的要及时表扬,不足的应当面谈话指出并指导改进。通过这样的检查,学生渐渐会把预习当成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调整教学(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搭建展示平台。好的范例只有通过展示才能被大家发现与接受,例如课文读得充分的同学课上为他多提供几次给大家作示范的机会;让资料准备得齐全的同学为大家拓展课外知识;批注写得认真、有质量,就把他的书放在白板投影下展示点评;预习单完成得好,老师批阅时画上“★”,写上表扬的话,再发回到班上给同学传阅……学生在这些展示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保持长期的积极性,同时激起其他同学对他产生钦慕之情,改进自己的预习行为,语文课堂就将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导学同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的新同桌
背课文的小偷
换同桌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羡慕我同桌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