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特色在课程中的应用
2016-07-14刘雪如陈继坚
刘雪如 陈继坚
学校对教育特色的追求,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南。教育特色既是一间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培养什么人这个目标的高度统一,也是学校的综合教育活动长期累积起来的具体体现。运用教育特色作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和实施学校的德育课程,是本文的阐述重点。
一、挖掘学校文化,定位学校教育特色
我校的教育特色是“砺志教育”。确立此特色,源自于我校的学校文化、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和现实需要。首先是学校文化。我校所尊崇的客家精神,其中包含有“志在四方”、“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核心内容。第二是历史传统。在永泰村的地界上,古代有一条蜿蜒北上的小路,曾是广州城众多书生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村民们为彰显这段历史,把书生们聚集一块休憩之地取名为“官厅窿”(现名“官厅路”),以此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刻苦治学考取功名。第三是地理环境。作为独特的地域标识,永泰小学背靠一座叫磨刀坑的山丘,山上有块巨大的卧石,过去永泰村民上山砍柴必经此地,在磨刀石上磨砺刀斧,夯实手柄。因此,磨刀坑、磨刀石、磨砺等词语成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二、依托教育特色,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在“砺志”教育特色的指引下,构建了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砺行活动性课程社团活动篮球、七彩动漫、书写人生、舞蹈形体、科技梦、艺术体操、长笛风情
德育活动“穿衣戴帽”、“砺志”礼、“砺志”节、值周班、重走砺志路
砺能环境性课程春夏秋冬
社会实践舌尖之“旅”、消防实践基地、垃圾处理厂实践基地、“蓝丝带”行动
三、德育课程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通过教育特色“物象化”,实施德育课程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把特色“物象化”,把环境性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每天都能看见、听见、触摸,是很好的德育课程途径。
例如我们把校徽、校印的设计与“砺志”教育特色紧密结合:校徽下半部是为一本打开的书,寓意永泰学子勤奋与磨砺之志;整体如一个阳光下舞动的小孩,既寓意学校的艺术体操特色,也寓意莘莘学子在学校的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校印在设计上更融入了艺术元素,中间“留白”的地方,一方面是表示“白”的词意,同时更把“砺志”教育的意境强烈地凸显出来。又如,永泰小学的形象大使,是一组以本校学生动画图为基础造型,经过艺术加工的男女学生动漫组合。本形象大使设计融合永泰小学身心健康、行为规范、知识扎实、气质优雅、意志坚强的育人目标。
(二)通过德育课程,实现教育特色的育人目标
l_德育课程以“社团”活动形式开展
如七彩动漫社团,以学校的“形象大使”为素材,结合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动漫”的形式实现教育的目的。
2.德育课程以德育活动形式开展
“穿衣戴帽”活动:由学校组织,依靠家庭教育。定期举行生活自理方面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砺志礼”活动:砺志作为本校教育特色,砺志之礼必不可以少。我校的“砺志礼”包括“启蒙礼”、“感恩礼”和“成才礼”。以“启蒙礼”为例,我校每年都为新生举行“启蒙礼”,活动包含了正衣冠、赠“红包”、站“君”姿、摸砺石、存祝福、呼校训等环节,极富本校特色。
成长记录活动:以德育课程中的成长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成长记录格为载体,学校为每一个孩子设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格,它通过记录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收集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中求得发展和进步。
值周班体验活动:为了培养孩子们自理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特地开设了主题为“管理、体验、分享”值周班——小主人管理课程。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安排授卡及交接仪式,孩子们通过佩戴胸卡“上岗”,强化“小主人”意识;通过体验、分享,实现教育他人及自我教育。这些都是“砺志”教育特色最核心的教育内容。
3.德育课程以社会实践形式开展
舌尖之旅: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煮食之道”,每学年组织一次校外“野炊”活动,涉及各地菜式,形成系列,使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果实,感恩生活。
“蓝丝带”关爱行动:该活动由我校跟山区的小学定期组织。在互动中着眼关爱教育,学雷锋精神,关爱他人,为山区学校的少年儿童捐赠物资;着眼生活教育,实践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生活,废品能卖的拿去卖,把卖垃圾的钱用在购买捐赠物品上;着眼交往教育,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真诚待人接物;着眼感恩教育,通过体验不同地方的学习与生活,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自强。
在特色教育的指引下,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更丰满,德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更多样,育人成效更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