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 教给方法 形成习惯

2016-07-14唐文裕钱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习惯教学内容

唐文裕 钱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人手呢?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花时最多的是备课,而备课最感困惑的是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我们凭借的文本无非是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三类文本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判别,甄选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用好这三类文本,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笨办法,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之前,笨办法也是好办法。

其次,在授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意。到了更高的阶段,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再次,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思,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意。阅读课文我则全面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地方,先让他们互议,我再作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回归自然状态

一如走路,我们在生活中既要散步,也要奔跑,有时还要跳跃,全然是为生活的需要。阅读教学也如此,应训练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方法,并形成阅读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但不管是何种阅读方式,都须与生活中的常态阅读方式相一致,回归常态下的阅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基点。

一是鉴赏式阅读。语文教材中编入了相当数量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历代名家名篇等。阅读这些经典的作品,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作品的丰富内涵,包括深邃的思想、精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等,从中获得文学与文化的滋养。教学经典作品,我们宜参照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释,而不仅仅是教师对作品做出的个性化的理解。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鉴赏不等同于欣赏,有鉴别,才有欣赏与质疑,不加鉴别的盲目崇拜经典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是解读式阅读。这是人们在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经验,对作品做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既包括对作品思想情感的深度认同与感受,又包括对作品思想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的质疑,甚至批判。最简便的方法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定向目标,作圈点批注、补充修饰、阐发幽思

二、落实具体方法

每一种阅读方式都应该有具体的阅读方法作为支撑,每一个具体的阅读方法又是在具体的阅读内容中体现出来的。抽象的阅读方法不具有实际意义,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教给学生一些抽象的阅读方法,如教学生阅读古诗时遵循“读诗文、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五步阅读法,无所谓好坏、对错,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学生在阅读具体的一首古诗时依然是原来的水平。因为这样的阅读方法缺乏具体的内容情境,即学生依然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读什么,要读出点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读法”才是具体实在的“读法”呢?面对一篇具体的课文,究竟要在哪些地方去读,要从中读到些什么?这是需要教师作精心的阅读指导的,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难免陷入空泛的泥潭。运用比照的阅读方法,在这里方能深入地领会课文平常语言中蕴涵的深意。其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就是要在具体的“读什么”上作细微的点拨与指导。阅读的功夫本身是一种磨砺的“慢功”,不是简单地运用阅读知识、方法,便可以解决问题的。

三、形成自觉习惯

阅读教学最终是要学生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能在生活中经常阅读,获得生命的成长。正如叶圣陶先生论述的那样:“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不济事。”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从而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去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习惯教学内容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