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猜想的策略研究

2016-07-14吴树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思马铃薯科学

吴树生

一、引言

笔者曾经在《科学》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案例,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单元,以“猜想、假设与搜集证据验证”这一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主线展开教学。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十分强烈的探究欲望中猜想、研究和实验论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新的《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多次听到教师运用猜想的教学策略来养成学生的假设意识,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可见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十分有效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策略

1.巧妙地提出可引发猜想的问题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能提出问题的人比一个能回答问题的人更聪明。”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提出问题就成了科学探究的起点,它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和因素。问题源于儿童的生活,加上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只要他们对生活进行敏锐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就可以在头脑中留下很多疑问: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蚕蛹是怎么回事呀?蚯蚓是怎样爬行的?因此,巧妙地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猜想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了。做到巧妙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都可以。有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有时可以根据学生随意的发问,顺水推舟地提出接下去要探究的问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猜想,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水的浮力》一课时,教师肯定会提供很多的实物,铁块、木材、海绵、石块、铅笔、橡皮……有些教师会提问,这些物体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上来呢?以前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教师提问:物体上浮和下沉和什么条件有关呢?我想这样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猜想。

2.合理地引导猜想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他的至理名言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积极地进行猜想,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适当地进行启发和诱导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思结合、学思并重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其实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作为教师,在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后,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去猜想问题的结论,假设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激发猜想的愿望,提高猜想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先前教师可以先将2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让学生猜想结果。学生可能会说大的沉小的浮,结果学生猜中,但是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原因时,学生肯定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大的马铃薯里面空气多;大的马铃薯是假的,但是很少有学生会猜想水有问题,因为盐水和清水在视觉上没有什么区别。在这时教师可以将大的马铃薯捞起放人盐水中,结果是大的马铃薯也浮起来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马铃薯在1号水槽中沉了,而在2号水槽却浮起来了,肯定是水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猜想引导到“水”上面来了。

3.科学地论证猜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用实践去论证。猜想的猜测性也告诉我们,它的结论是否正确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这就需要学生在提出猜想和假设之后制定出科学的实验论证计划和步骤。

同样以《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为例,在学生进行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实验来论证究竟哪瓶多哪瓶少,这时千万教师不能急于让学生去实践。可以充分让学生去提出检验的实验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比如有学生提出用秤把3瓶水称一称,教师可以引导提问:

师:用什么称?

生1:用天平秤啊!

生2:对呀!

师:怎样秤呢?

生1:取两瓶水放到天平秤上不就行了吗?

师:(教师出示不一样大小的1号和3号瓶,分别放在天平秤的两个托盘上,引导学生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这样称?

生1:不行!(强烈地)

生2:瓶子不一样大小啊。

师:那么……能不能……。

师生:不能一起称!

师:“那应该怎么办?”(疑惑的眼神)

生1:应该用同样大小的瓶子来称。

生2:对!应该倒在同一个容器里,然后再分别称出重量进行比较。

生3:也可以倒在同一个容器里,然后两瓶两瓶分别比较轻重。

师:很好!

学生提出实验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可以分几步来完成呢?”让他们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明确实验中每一步要完成的工作以及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论证学生的猜想。

当然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各不相同,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一个猜想,可以允许学生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方案,每种方案又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步骤,只要是可行的、科学的就应该极力地肯定和积极地鼓励。

猜你喜欢

学思马铃薯科学
马铃薯有功劳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的学思历程
定边马铃薯
学思结合敲响语文学习之门
胖胖的马铃薯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