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2016-07-13杨容芳
杨容芳
摘要:当今,在新的时代环境条件下,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极大的普及。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若能充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生活中的素材以图片、音响等形式运用到课堂中,巧妙结合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91-02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极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很难激起学习兴趣,极少与教师交流互动,多数学生习惯被动地听老师分析讲解课文,加上目前大班化教学,使得学生很少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欲望和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多数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库,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具备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基本条件。信息技术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必然收到生动活泼、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我在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月满西楼》等歌曲来渲染气氛。特别是歌曲《月满西楼》内容描绘了千年北宋年间那个秋天,阵阵凉意,行行鸿雁展翅南飞,花自飘零水自流,一轮圆月爬上了西楼,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意境。就这样,教师可以运用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声声慢》一词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能为语文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情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画面、音响、乐曲的特殊效果,让学生突破文字表达的局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比如高一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一课,当讲授窦娥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语文老师就可以一边播放悲怆的《滚绣球》的戏曲音乐,一边让学生能够在讲台上配合这样的背景音乐来发挥想象,进行表演,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把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的动感视频图像播放出来,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以自演戏曲的形式来更好地感知三桩誓愿的作用——窦娥一方面对天地鬼神进行严厉的指斥,是从根本上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另一方面,只能通过感天动地来昭雪窦娥的冤案,来救陷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让学生从舞台和演出的角度来感受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也自然而然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课文的思想主旨。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懂得,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多上多媒体课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让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面的个性化的人才
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钱伟长先生当年的教育环境,与我们现代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我们教育人才的目标是没有改变的。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有助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面的个性化的人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能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必修部分内容中,很多诗词都是写景抒情的,画面美感很强,富有意境,形象很鲜明,很适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比如《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篇章,教师都可以选用一些优美的图片和音乐,同时把这些图片和音乐制作成幻灯片课件,同时配合古筝乐曲,进行深情并茂地朗读,必然会唤起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当学生沉浸在诗里的时候,和诗人已是浑然一体不分彼此了,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效果。语文是培养学生全方面的个性化人才的极有效的学科,充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语文教学中将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面的个性化的人才。
语文老师最当心的是枯燥的文字表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信息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就可以轻易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上高二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时,我就利用平时自己拍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以及永泰建筑之乡各个文庙古建筑的各种雕刻的照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照片内容有屏风木雕,精美的石雕砖雕,还有惟妙惟肖的彩色绘画,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和谐理念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刚好这些建筑的特征与课文的内容紧紧相扣,于是我把嵩口的明清时代一百多座的古民居的照片结合在语文课文里面分析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老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古建筑文化的热爱。当我讲到某些缺乏建筑文化古民居的村民,因为珍贵古老的木雕屏风被盗而觉得可惜,竟主动把原始的珍贵屏风卖掉换成钱,重新伪造假的屏风以防被盗。听到此,不少的学生都在课堂唏嘘不已,感叹道:"真是一群傻子啊!"。现实中拍摄数码照片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现代技术的灵活运用能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醒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善于發现美,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有文化内涵的人。
有了现代的教育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把生活的素材生动得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很有优势的。
3.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的发挥,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步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具有全面性、形象性和多功能性的优势,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在上高一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一文时,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写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对于这样的语文篇目,语文老师就可以把秋的多媒体动感图像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调动感官来感悟理解语文课文中的重难点。在上宋词《醉花阴》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演示词中轻烟袅袅、凉意习习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动感画面,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中,更好的感受词人的相思之愁。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适当地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能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生动而形象的图像演示能使学生见得多、识得广,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并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这些效果都是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现在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的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主导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以及健全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根本特征。素质教育是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特点,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性、形象性和多功能性的优势正好适应这语文教育改革的目标。适当的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助于营造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动活泼的氛围;实现语文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达到和谐愉悦共鸣语文教学环境。
4.顺应信息技术的环境,改变传统的语文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钱伟长先生说过:"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學。现在的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即使仅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钱先生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教育的弊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外在以及内在的各方面的因素已经呼唤我们必须要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传统的语文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如今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很好的硬件条件。但是如果在软件上仍然按照原有的一张语文考卷评价一切的方式来评定一个学生是否是人才,未免还是太过于片面了,如果我们能顺应信息技术的环境,结合语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布置一些评价学生道德品行的语文作业,与同学分享,并进行评比。这样即实现了语文课上的德育教学目标。在现行的语文教学,语文老师把平时对一位学生平时课堂上表现的细节好否以影像资料的形式记录下来也作为一项内容纳入评价系统当中。也是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方式。把信息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的相应语文课的评价考核模式中,将会为实现语文科的素质教育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
总之,现代的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有助于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面的个性化的人才。语文老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语文新专题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