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
2016-07-13裴焕焕
裴焕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05-0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学任务,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理论性的东西较多,尽管现在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简单易学,但是学生则对理论性的东西还是产生抵触情绪,不太愿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要积极的做好备课准备,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引领学生疏通教材的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拓展教学内容。此外,还要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尽量做到让讲课堂内容少而精,由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尽量做到要定制适合多数同学的教学计划,高目标难以达到,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低目标太过简单,教学质量又难以保证,至于怎么设计,就要靠老师的精心安排了,我觉得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传授知识,最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模式。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其需求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并逐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学习的方案。
2.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所以在上机课程当中,老师一定也要督促学生们学习操作计算机设备,为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奠定基础。有时候电脑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对学生的吸引能力远远大于课堂本身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坚决组织好课堂,让学生们切实学习到知识,可以适当的巡视,对遇到问题的同学加以指导,观察同学们当中遇到较多问题的时候,也方便统一讲解。明确课堂任务,老师应提前对上机内容同学生们讲解,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充分挖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教学进度与整体教学设计的需要。如:在教授信息发布这一节时,需要介绍Microsoft 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 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FrontPage知识是理所当然的。如何来复习呢?如果把FrontPage的所有功能及一些简单的操作都和同学们复习一遍,这至少需要两节课时间。这不仅与高中教学进度不相符,也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违背。如何运用有限的课时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性的将一些常用功能介绍给学生,其它一些功能自己去探研。网络就是一个良师益友,搜索引擎就是一个百事通,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资源。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难题,同时还复习了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研学习的能力。
3.加强师生互動,打造高效课堂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都倾向于"进入角色"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动机比较强烈。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是分不开的信息技术这种学科也不例外,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高效的互动和融洽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开展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掌握好课堂艺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比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们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里都有差生,有中等生,也有优等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习在一起他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加上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的内容与科学的指导,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潜力有效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更为丰富的语言,和多变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包括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师生角色转换等,都可以在差异化教学的理念下融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上。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努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格的强健靠的是运动,思维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多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多方面来作手,而这些解决方法都是思考中得来的,不断的思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动画的简单制作一节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完了移动动画的制作,同学们在老师的激发下,已经非常想自己动手来实现移动动画的效果,这时不妨提出:要是实现形状变化的动画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立即紧锁眉头,动脑思考起来。学生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一定会有所发现,创新思维在这样的碰撞中应运而生。
5.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