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把培养读说写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2016-07-13吴顺鸾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题课文文章

吴顺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21-02

“语文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味",必须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的同时,注意培育学生美好的人性。当然,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只有人文而没有适度的言语训练的现象,严格来讲,这不是"语文课",可能是"品德课""音乐课""美术课""历史课"等。就拿"阅读教学"来讲,应该把对课文形式的学习和内容的学习统一起来,在让学生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不能离开对文章语言形式的理解感悟,如果离开课文语言的学习,仅仅感悟到课文的情感思想,学完课文学生仅仅留下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教学"来讲,应该把对课文形式的学习和内容的学习统一起来,在让学生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不能离开对文章语言形式的理解感悟,如果离开课文语言的学习,仅仅感悟到课文的情感思想,学完课文学生仅仅留下课文思想内容的痕迹,只是在思想情感方面得到一些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体现"语文味",就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说多写。因此,语文教学就应当把读、说、写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也是"积累和运用"的具体体现。

1.就"读"而言

首先,应强化初读,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现在许多公开课、比赛课,由于过于注重"看点",忽视了学生的读书,这是有问题的。

其次,在精读阶段,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体味、领悟。通常的策略是:可以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落或句子,从而领悟、理解全篇内容。例如,苏教版语文教学倡导的"变序教学"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变序教学常用的方法。"直奔中心"就是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理解重点句段,推敲词句,把词、句、段的学习置于篇的整体目标下,从而形成从中心到具体内容再到词句的学习顺序。

再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有的学者认为,引导学生体味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音韵的和谐。引导学生关注汉语音节的巧妙安排。例如:"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里,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九寨沟》)引导学生关注"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等双音节词,问学生能否换成单音节词。也可以使其通过多种手段(如读)来感悟其运用之妙。

词语的准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词语选择之妙,尤其是那些准确地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句段。我们知道,凡是把人和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的作品,其作者必然在动词、形容词的锤炼上下工夫。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语,可以有效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例如:"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盔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武士俑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秦兵马俑》)

另外,虚词使用得好也能鲜明地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清代学者刘淇曾说过:"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例如:"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项链》),"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藤野先生》)这些虚词("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细细品味,定能悟出其中三昧。

修辞的生动。修辞是为了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而运用的一些特殊的修饰方法,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等方法能产生形象感。引导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现象,也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的重要途径。

2.就“说”而言

这里的"说"要特别注意:不是师生的一问一答,否则学生练习的还是"对话语",而不是这一年龄段儿童急需的"独白语"。所谓"独白语"通常是指报告、演讲、讲课等比较长时间的独自的言语活动中使用的语言。独白语通常有一定的内容,并围绕此内容组织自己的发言或安排自己发言的前后顺序。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获得"独白语"训练的机会不多,运用"独白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更少。因此,独白语材料的获得和运用的最重要场合就是学校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的"说"的训练重点应是"独白语"的训练。

3.就“写”而言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絲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猜你喜欢

文题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背课文的小偷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